在現實中,再好聽的口號,也不如真誠的做法、公平的政策更能得到員工的認可和支持。很多公司絞盡腦汁,搞出來的所謂的“公司文化”和“員工福利”,之所以無法引起員工真心認同,就是因為管理者往往忽視了員工的最根本需求:尊重與關懷。一些企業管理者根本不把員工的情緒變化當回事,認為只要通過等級森嚴的管理制度,就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殊不知,很多員工已經“用腳投票”,那些無視員工委屈、壓抑、憤懣等情緒的企業,也不可能走得長遠。
正如《新京報》在評論文章所指出的:“人們關注的重點,其實不只是‘委屈獎’,而是企業對待員工的一種態度。作為一種事后的物質補償,‘委屈獎’更多體現的是企業的人文關懷,對員工遭遇的同情與安慰,更重要的是企業看到了員工的委屈和不易。”
從輿論對此事的反應來看,不少網民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或單位,也能拿出“委屈獎”這類真正關心員工的政策。其實,企業的人文關懷,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應該體現在各種具體的細節問題上。從設立“委屈獎”開始,真正了解員工在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真心關懷員工的需求和權益,才算是真正的好公司。
撰文/黃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