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費用,對于將先交報名費、培訓費等作為條件的招聘面試都要謹慎對待。入職體檢通常都是要求求職者自行到二甲以上醫院進行,正規單位不會代收體檢費用。”在北京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的李嶺說,求職者應謹防中介機構與不法企業串通,以報名費、介紹費、體檢費、押金等為名,向應聘者收取費用,再以各種理由不予退費。
吸納人員實施電詐
不知不覺成“幫兇”
為了快速招人,有的公司會開出很誘人的條件,但實際套路滿滿,等簽了合同后才發現薪酬和工作強度不成正比。更有甚者,在被騙的同時還可能變相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據公開報道,25歲的楊某和盧某來自湖北襄陽,兩人原本在一家企業從事人事工作,但對工資待遇和各種內部約束規定不滿。2022年11月,朋友介紹一家電商公司,底薪4000元還有提成,兩人果斷跳槽,沒想到誤入詐騙團伙。
剛入職時,老板薛某帶領他們在一個名叫“酷胖”的韓國電商平臺做選品倒賣生意,確實是正規經營。然而,沒多久就因收益不好、公司出現虧損,薛某轉而帶著楊某等人轉行,做網絡銷售客服和推廣引流行當。
楊某說,老板做的生意模式和后來的引流詐騙流程幾乎相同。今年1月,公司以某貸款軟件名義引流實施詐騙時,他起初沒有察覺。直到他發現使用的是“香港卡”和“廣電卡”給客戶打電話,且越來越多人說他是騙子,他才如夢初醒。而老板薛某其實早已發現該貸款軟件引流過程與詐騙無異,但并未將真相告知兩位涉世未深的求職者。
今年2月初,該團伙被警方抓獲。經查,楊某和盧某自1月初非法獲利數千元,薛某非法獲利近3萬元。目前,3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
注意甄別招聘信息
警惕黑中介亂收費
面對花樣翻新的招聘陷阱,求職者該如何應對?
“現在大部分求職者獲取招聘信息的途徑都是網絡,一定要選擇正規招聘網站和有相關企業認證的招聘信息。”李嶺說,應注意甄別招聘企業相關信息是否真實,可以通過招聘企業的官網、官方熱線等核實信息是否真實,再通過相關平臺仔細查詢核實招聘單位的相關信息。
李嶺提醒,求職過程中,應該警惕“黑中介”和亂收費。如果某些非法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變相收取各種名目費用,求職者要核實中介機構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是否包括職業介紹業務,是否具備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吳夢凱建議,求職者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引流公司”、非法貸款公司等利用參與違法犯罪,更不要為了蠅頭小利斷送了大好年華。還要警惕“賺傭金”“做任務”“刷信譽”等形式多變的刷單騙局,不輕易下載陌生人提供的App、鏈接,避免因貪小便宜吃大虧。
“求職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等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否則,不僅容易遭受錢財損失、個人信息被泄露,還可能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幫兇。”吳夢凱說。
除求職者自身要多加注意外,吳夢凱提出,相關部門必須加大綜合整治力度,多方合力予以打擊治理,建立完善互聯網招聘平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倒逼平臺加大對職位信息真實性的審核。
(文中彭巖、胡迪、王東、李嶺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