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醫院的工資,大概就是基本工資加補貼,13薪。三甲是初期基本工資 定科加獎金。這個獎金要畫重點。因為,各個地域的各個醫院獎金比例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好的選擇,你的獎金會非常高。這樣,你的待遇跟外資非常能拼了。
如果是在一線城市,一些醫院的工資是要比外資高很多的。因為獎金高。加上,夜班費,飯補,如果有年終獎,那就會更好。有的像國慶節,中秋節,也會有獎勵,等等,生日有蛋糕卡等。
2019-2020年統計數據,美國的注冊護士平均年薪達到了$77,460美金(約10萬新幣),國家平均水平是$53,490美金 (約7.2萬新幣)。
但是同期,我們看到2020年5月左右,新加坡衛生部招募的初級護士,在補貼后月薪為 S$3300 - S$5200。即折合年薪約4萬新幣 - 6萬新幣。和美國的 7萬 - 10萬有不小的差距~
更早之前的數據2016年,《海峽時報》把新加坡和亞太幾個經濟情況類似的地區做了比較,本地的注冊護士收入是最低的!
澳洲幾乎比新加坡高一倍。
圖源:海峽時報
有人問為什么要和其他國家做對比,因為新加坡的醫護人員,尤其是護士大量依靠外籍勞動力。
在前兩天王乙康寫給醫護人員的信中也提到,本地護士很多來自菲律賓、印度。
那么這些外籍護士,不僅可以選擇在新加坡工作,也可以選擇去別的國家工作。
新冠襲來之后,新加坡遭遇了“人工荒。” 2020年底首次拉響了警報!
新加坡急缺護士,最難填補的職位空缺之一
護士是新加坡最大的專業醫療工作者群體,截至2020年底,有超過42000名護士在新加坡護理委員會注冊。
而截至2019年,約有5500名護士沒有積極執業。也就是活躍的護士不過3萬多人。
根據人力部2020年的職位空缺報告,護理工作是最難填補的PMET(專業、管理、執行和技術)職位。
新加坡中央醫院(SGH)的護士長接受采訪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復雜疾病和護理管理的進步,對更多護士的需求。她說新加坡還在不斷建設新的醫院和康復中心。隨著新加坡醫院園區即將建成的設施,如新的急診醫學大樓和護理中心,將需要更多的護士來填補那里的空缺。
當時醫療服務雇員工會主席K. Thanaletchimi說,護士的存留也是一個大問題。"由于工作時間長,對醫護人員的要求很高......許多人離開了這個行業,因為他們感到精神上的疲憊,或者不再能夠同時應付工作和個人的承諾。"
在新加坡,外籍護士約占整個護理人員隊伍的三分之一。在一些私人醫療集團,如IHH Healthcare Singapore,其一半的護士是由外籍護士組成的。到了2021年,這種缺人的情況進一步加劇,許多外籍護士開始辭職。僅2021年上半年約有1500名醫護人員辭職,而新冠疫情前每年全年約有2000人辭職。也就是比較起來,辭職人數增長了三分之一。
醫療行業需求大增、蓬勃發展,人手卻是一大問題。
到了去年年底11月,IHH保健(IHH Healthcare)集團甚至開出12000新幣的天價“介紹費”,讓員工引薦有經驗的護士加入他們。
即使是推薦剛畢業的護士入職,推薦人也能獲得至少3600新幣的“獎勵”。
去年底王乙康專門在facebook上發布了貼文,以表示對醫護人員的感謝。
財大氣粗地大手一揮,為全新加坡的十萬名醫護人員,每人發放4000新幣的獎勵!
(圖源:王乙康facebook)
不過看今年醫護人員緊缺的樣子,4000新幣獎金好像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