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科院全鏈條分析限制正陽農業農村發展的“堵點”和科技需求。例如,通過分析正陽花生產業發展現狀,找到了種植、加工、秸稈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和購銷等環節的34條限制因素。
——著力推動人才下沉、技術下沉、成果下沉。
省農科院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平臺等優勢,與當地共同制定技術實施方案,高水平組建專家服務團隊,高質量組織實施共建項目。
據統計,全年有300多人次的科技人員在正陽縣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將省農科院三個院士團隊的科技成果進行集成示范和應用,實行多學科協同服務,形成“轉化一批成果、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新局面。
——著力推動技術創新和機制創新“雙輪驅動”。
堅持科研任務從生產實踐中來、科研成果走到實踐中去的原則,積極引導專家團隊著力解決一批制約正陽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統籌院縣共建上下兩個主體,聚焦共建目標任務,找準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在政策支持、技術支撐、運行機制、產業鏈條上的利益分配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和先行先試,建立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科技支撐地方產業發展新模式。
——著力推動合作向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發展。
多年來,在省農科院的科技支撐下,多項科技成果在正陽縣落地開花,省農科院與正陽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等共建工作,叫響“正陽花生”品牌,帶動畜牧等產業健康發展。
先行縣共建工作啟動以來,雙方堅持互惠共贏,推動院縣合作向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創建等多領域、深層次發展,切實把各項任務抓細、抓好、抓出成效,做到“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先行一步,摸索經驗,合力把正陽縣打造成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
以“三個聚力”為抓手
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在先行縣創建過程中,省農科院圍繞“穩生豬、強花生、小麥有突破”的發展目標,以“三個聚力”為抓手,建立貫穿全產業鏈的技術支撐體系,推動花生、小麥三鏈同構、三產融合及生豬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推動正陽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補鏈延鏈強鏈、三鏈同構、三產融合,近年來正陽花生一、二、三產產業結構從啞鈴型初步轉變為倒金字塔型,提升正陽花生產業鏈供給鏈現代化水平,促進正陽花生轉型升級。
——聚力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
省農科院先后對接服務了正陽縣花生天地種植專業合作社、黃磊家庭農場、正陽西施食品加工坊、正陽新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正陽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培養了一批技術帶頭人和龍頭企業。其中,黃磊家庭農場負責人黃磊被評為2021年度全國十佳農民、榮獲2022年“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種養能手類作物種植一等獎,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金峰獲得“鄭銀杯”河南省2021年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三等獎,正陽新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被評為河南省龍頭企業,正陽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被評為駐馬店市龍頭企業。
——聚力引領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高質量發展。
通過科學制定生產工藝和操作規程,走科技提升品質、品質鑄塑品牌的發展之路,用優質農產品叫響正陽農產品品牌。開展共建以來,在正陽先后培育發展了“花生西施”“正陽春”“曉香曉脆”等13個農業品牌;直接服務的黃磊家庭農場和正陽新地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獲綠色食品認證;2021年正陽花生品牌價值達124.35億元。
“先行縣共建工作是一項開創性工作,不能遵循常規套路,要進一步深化對先行縣共建規律性認識,結合實際,開拓創新,為正陽縣打造成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提供科技支撐,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