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找不到工作考研,為更好的待遇讀博

日期:2023-02-08 11:12:55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當時自己對于做學術沒有太多的了解,也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喜不喜歡,反正就是加入了考研大軍,然后懵懵懂懂地上了岸。

用我碩導的話來說就是:「你考上碩士是不幸中的萬幸,但對于我來說是萬幸中的不幸。」

毫不夸張地說,讀碩期間,我就是導師的拖油瓶。多虧導師王者帶青銅,為我的發文和畢業努力,才趕鴨子上架發表了 2 篇文章,順利畢了業。

為了「更好待遇」而考博

碩士臨近畢業時,碩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你還是有科研天賦和學術潛力的,無論你以后是繼續做科研,還是進入工作崗位,讀博對你來說都百利而無一害。」

讀博?不不不!搞學術不是我的理想,我要搞錢。

為了改變農村父母拮據的生活狀況,為了小妹的學費和生活費,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因為沒有學術理想,于是選擇直接就業。

幸運的是,通過天津某事業單位的考試和通過層層選拔,我成為了一名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這相對于追求安穩生活的我來說是最優選擇。

然而,滿懷期望和憧憬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后,現實卻給我當頭一棒。我所從事的是零碎的黨務工作,俗稱「打雜工」。

從同事那里得知,這個崗位幾乎沒有晉升機會,想轉崗或者提高工資待遇,沒有人脈關系真的很難。

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吧!

難道要在這個普通的崗位上混吃等死嗎?20 多歲就等著退休?

反觀博士學歷的同事,他們在單位的晉升機會更多(與自己同時入職的博士同事一年就升了職),工資待遇更高(工資是碩士的 2 倍),是單位的「香餑餑」,各種福利都能優先。對比看來,小碩在單位簡直是微不足道。

圖片來源:soogif

讀個博士難道不香嗎?享受更快的晉升、更好的待遇難道不香嗎?看看自己「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卻「工資待遇一眼望到底」的工作現狀,工作兩年還原地踏步的自己毅然決然辭職考博。

為了「學術理想」而科研

離開了學術圈兩年,學術上的很多事物對于我來說都有些陌生,考博也意味著更多的未知。

當決定要辭職考博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碩導,于是趕緊連線。

我:「很后悔當初沒有聽取導師對我的建議,工作后才真真切切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老師,我想再沖一把,辭職考博。」(老師再愛我一次)

碩導:「工作中碰了壁再辭職考博,對你來說不是壞事,你會更加珍惜讀博的機會。為師支持你的任何決定。」(不聽老人言,知道后悔了吧)

(對導師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謝,此處略去一萬字……)

碩導說支持那是真支持,不僅幫我聯系了博導,還極力推薦我,讓我的考博之路順利了很多。在 2 篇文章的加持下,我幸運地成功考上 985 的博士,再次踏上學術的「賊船」。

圖片來源:soogif

正如碩導說的「理解工作的不易,才會更珍惜讀博的機會」,在 4 年的讀博生涯里,我潛心研究,努力科研,也可能是「在學術上開了竅」,一路順風順水,發表了 5 篇權威論文,獲得了 2 次國家獎學金,還被評為優秀博士畢業生,可謂是名利雙收。

在這種學術激勵和名利雙收的成就感下,我對科研更是熱情滿滿,學術理想也漸漸萌發。對非科研崗位工作的艱辛體驗,更加堅定了我為科研奮斗的決心。

于是畢業后,我進入高校繼續從事學術研究。

「我成全學術,學術也成全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做出些許創新和進步,而這種創新和進步也為自己帶來名利,這不正是在適合自己的崗位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的最好見證嗎?

寫在最后

人的心智是逐漸成熟的,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也都會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彎路。

以前不適合自己的,未必將來也不適合自己。在不斷的嘗試中,才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歡并適合自己的事業。

對于我來說,科研正是這樣的事業。當初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又為了更好待遇而辭職考博,畢業后為了學術理想而繼續科研,一步一步踏上了學術的「賊船」,成為學術「打工人」。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