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地鐵、公交會停運嗎?昨官方回應了!
【新朋友】北青社區報順義版” 快速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將本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昨下午,市交通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表示,要保障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線路不停運,一線運營保障人員每日進行核酸檢測,并已組建市民就醫出行保障車隊,為封控區內的市民提供7×24小時非緊急就醫出行服務。
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不停運
一線人員每日核酸檢測
11月2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8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交通安全組新聞組負責人,市交通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結合近期疫情防控形勢,交通安全組嚴格貫徹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持續優化交通運輸服務舉措,確保城市公共交通運行不阻斷,全力做好市民安全出行和城市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保障。
本市進一步強化交通運輸行業自身防護,筑牢公共交通安全屏障。 為保障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線路不停運,交通安全組督促運營企業進一步加強內部疫情防控管理, 一線運營保障人員每日進行核酸檢測,最大限度防止疫情造成的人員減員, 抽調人員組建應急保障隊伍,嚴格閉環管理,確保人員和運力關鍵時刻頂得上;同時,全力做好乘車環境的消殺、通風,按照全市統一要求 核驗乘客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督促全員佩戴口罩,確保乘車環境安全可靠。
交通安全組組織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新月公司等行業企業 已儲備1000輛保障車輛,組建了市民就醫出行保障車隊,為封控區內的市民提供7×24小時非緊急就醫出行服務。有需求的市民可聯系所在社區(村)的工作人員,由社區工作人員為市民代叫車,保障車隊的車輛和駕駛員落實二級防護要求,實行“點對點”保障,中途不可以經停其它地方,市民乘車就醫出行時,也應遵守疫情防控有關要求。 對于乘車費用,各企業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優惠。容軍說,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發展和實際需求,將及時優化調整運力。
此外,交通安全組還優化了五個環節,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切實提升貨車通行效率,保障重點物資運輸安全暢通。一是完善環京核酸檢測服務,落實“即采即走即追”政策。 在環京地區各高速公路省界服務區設置13個核酸檢測點,確保貨車司乘人員在進京前完成核酸檢測。二是《重點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應辦盡辦。13個行業歸口管理部門快速審核、應發盡發。提請交通運輸部協調督促各省市加快推進《通行證》系統信息共享,數據“應傳盡傳”,助力提升進京貨車過檢效率。將進京“綠通車”納入《通行證》發證范圍, 確保鮮活農產品順利進京。三是公安部門進一步 統一各進京檢查站的查驗標準,依托自動查驗設備、“隨手拍”小程序快速核驗。四是在京臺高速萬莊服務區、京新高速下營檢查站、平谷馬坊物流基地設立3個物資中轉站, 以保障來自于京外高風險地的保供車輛進行貨物中轉。五是對 高速公路服務區實行客、貨車輛分類管理,貨車高、低風險地區分區停放,并提供如廁、開水、加油(電)、便利食品等服務保障;收費站設立專用通道,保障防疫重點物資、重點人員轉運等運輸車輛快捷通行。
展開全文非必要不封管控
此外,發布會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新聞組負責人,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王小娥介紹,當前,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患者需求,精準研判風險,科學統籌資源, 按照“分類處置、重癥優先”“綠色通道、個性安排”“緩沖隔離、加強防護”的思路,以更加嚴格的標準、更加優化的措施,盡最大努力減少疫情防控對正常診療秩序的影響,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強化重點人群救治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患者搶救制度,重點做好血液透析患者、孕產婦、兒童、腫瘤放化療以及急救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醫療救治服務, 不得以無核酸檢測結果等原因推諉、拒診或延誤;急診搶救室、手術室、病房合理設置緩沖區,為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需要緊急救治或入院治療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救治服務。
保持醫療服務連續性全市統籌安排醫療機構急診、發熱門診、婦產科、透析室、兒科、腫瘤科、精神科、重癥醫學科等 重點科室的停復診,未經同意不得擅自停診,無特殊情況做到科室人員 不抽調、不停診;建立應急機制,如重點科室被封管控,使用備用診療區域開展相應醫療服務,確保能力不減、服務不斷。
加強專業力量儲備統籌醫療資源,拓展發熱門診和急診空間,加強人員、設備配備,強化兒科、婦產科等專業力量支持,建立順暢轉會診機制,對于可能出現的門診減量或關停服務后急診患者增加、院感導致減員等情況,制定工作預案,加強院內統籌,做好人員儲備, 提升發熱門診和急診服務承載力,全力保障急診患者和需要連續性醫療服務患者就診需求。
堅持非必要不封管控對于涉及醫療機構的疫情,綜合研判風險,科學精準采取防控措施, 急診、透析室、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分娩室、產科和新生兒病房非必要不封管控。在確保風險可控的情況下, 盡可能縮短醫院封管控時限,努力做到“快封、快篩、快消、快解”, 盡快恢復正常醫療秩序。對于因涉疫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的醫務人員,優先安排互聯網+醫療工作,盡可能發揮醫務人員服務能力。
做好就醫患者引導對于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患者,采取互聯網+醫療服務進行線上開藥、在線結算、藥品配送等措施;對于擇期手術患者,做好與患者的解釋溝通,結合疫情形勢和患者病情合理確定手術時間; 對于血液透析、孕產婦、腫瘤放化療等需要定期就醫的重點人員,做好登記建冊,做到落位建賬,保障特殊情況下醫療服務不中斷。
醫療機構或科室如停診,主動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告知已掛號或預約檢查、住院的患者停診信息和改約、退費方式,做好解釋溝通,爭取患者的理解。
下一步,醫療救治和防院感組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加大資源儲備,加強人員統籌,優化服務措施,最大限度統籌疫情防控與基本醫療服務,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綜合北京日報報道
重
要
提
醒
北青社區報融媒體上線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