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要求教學范式的轉化。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使得傳統上只能依賴教師經驗判斷的學情分析、學生情緒和課堂教學效果等教學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能夠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進而使得教學由經驗性過程轉向科學性過程的范式轉換。
再其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要求教學能力的轉化。教師只有熟悉運用數字技術進行教學、管理和評價,充分掌握相關能力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式。
當然,教育的數字化轉型也為民族邊疆地區開展教師精準培訓帶來了新的機遇。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精準把握民族邊疆地區的教育痛點和難點,目前各種區域教育大數據平臺正在逐步將學生學業水平、心理狀況和素質稟賦以更為直觀、準確和全面的方式呈現;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精準診斷教師的基礎,以知識地圖和能力畫像的方式精準診斷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將有助于精準供給教師培訓的內容。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民族邊疆地區教師精準培訓的實施路徑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意義與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相一致,是教育主動適應新一輪科技的革命趨勢。從邏輯上看,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教師精準培訓成為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教育數字化轉型要求教師培訓的內容、形式、目標、機制都必須以一種數字化的形式呈現,因此,全面教育數字化下的教師培訓必然是一種精確到數字的呈現,而教師培訓要想實現真正的精準化甚至是科學化,也必須注重其內在結構的數字化升級。正如恩格斯所說,任何一門科學的真正完善在于數學工具的廣泛應用。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做好民族邊疆地區的教師精準培訓,可以從五個具體路徑推動實施。
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搭建精準培訓數字化轉型的四梁八柱。從國際經驗看,數字化轉型是在數字化轉換和升級的基礎之上,從戰略層面開展系統規劃,多方面提升數字化意識、思維和能力的過程。教師精準培訓的數字化轉型是全要素、全流程、全業務和全領域的數字化過程,涉及黨政部門、大學系統、基礎教育系統、出版社、產業公司等多個不同機構和部門,而參與其中的有教育管理者、大學教授、一線教師、公司技術人員以及培訓組織者等不同人群。因此,必須做好相應的頂層設計,使得各個部門、各類人群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協同、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最終才能確保整個系統的數字化轉型與升級成功。
建設基礎教育大數據平臺,打造精準培訓的智慧大腦。開展教師培訓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培訓增強教師的核心素養、增加其知識儲備、提升其能力水平,進而解決區域教育發展中的質量痛點和難點。因此,只有精準診斷區域教育發展中的真正痛點和難點,才能實現教師培訓有的放矢,才能實現真正的精準化教師培訓。這一點對民族邊疆地區尤為重要,因為相較于東部地區,民族邊疆地區可用于教師培訓的全要素資源更為稀缺,因此,試錯機會更少,只有精準靶向其教育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才能將極為有限的資源高效利用。而基礎教育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將有助于匯聚教育數據、運用模型分析、統合教育資源,精準地呈現學情、教情和校情,實現對區域教育發展情況的精準診斷,成為精準培訓的智慧大腦,讓教師精準培訓真正服務于區域教育發展痛點和難點。
改革培訓教材、師資、課程和方式,建構數字化的精準培訓全要素生態。數字化轉型是全面系統深刻的轉型,精準培訓要適應這一轉型,需要對組織培訓的全要素進行改革。教材、師資、課程和培訓方式是教師精準培訓的核心要素,是構成培訓生態的基礎。因此,要在民族邊疆地區實施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精準培訓,必須從培訓教材、師資、課程和培訓方式四個方面開展系統的數字改革,真正將數字化的理念融入培訓教材的建設,將懂得數字化的師資請上培訓講臺,讓數字化的理念融入課程,推動數字化的培訓方式,真正實現數字化的精準培訓全要素生態。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數字化教師精準培訓地基。在全面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無疑是教師精準培訓的內在要求,缺乏良好的數字化硬件環境,上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便無從談起,而教師精準培訓也勢必成為空中樓閣。從前期調研來看,影響青海省牧區開展在線教學最直接、最嚴重的因素就是網絡不穩定、帶寬不充足。事實上,與東部地區數字化硬件的差距鴻溝,成為限制影響民族邊疆地區教師開展數字化教學、參與數字化培訓的關鍵性因素。因此,從區域和學校角度,只有持續建設穩定、可信、安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才能進一步夯實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精準培訓的地基。
數字技術賦能精準培訓評價,形成以評促改的完整閉環。教師培訓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培訓實施的方式,也對培訓的改進具有重大意義。在民族邊疆地區,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對教師培訓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制定數據采集標準,促進數據的交互性和操作性,推進教師綜合素質數據全方位采集,制定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標準,推進教師新型能力建設。建構基于數據的精準性評價方式,培訓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并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精準培訓評價,形成“培訓—評價—培訓”不斷循環迭代的以評促改的完整閉環。
(作者雒海東系青海省電化教育館館長,高若晨系青海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援青干部)(《中國民族教育》2022年第12期)
作者:雒海東 高若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