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課標培訓成為一線教師的內在需求

日期:2023-01-18 11:26:1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以“習得”為目標。杜絕培訓的形式主義,實現每一次培訓的安排都充分考慮四大因素: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方式。在制訂培訓方案時,必須周密思考四大因素,即培訓目標的達成性、培訓內容的合理性、培訓對象的針對性、培訓方式的科學性。一次培訓不能以“完成”為目標,而是要以被培訓者在培訓中獲得的具體“習得”為目標。

以“實操”為關鍵。許多培訓,尤其是專家名師等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更多傾向理論層面,對于一線教師尤其是廣大農村一線教師而言,他們需要一定的理論認知與理解,但更需要的是可行的“實操”方法。這種“實操”方法來自哪里?就需要區域各學科教研員和學科骨干先行一步,親身“下水”,先實踐,先總結,再培訓。比如我所在的南昌市東湖區,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教研員帶著學科核心骨干團隊,在理解和實踐大單元教學上就親自“下水”,帶著骨干團隊邊實踐邊總結。最后,形成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東湖區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單元整體備課及結構化作業設計清單”等階段性實踐成果。這為東湖區小學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在理解、實踐、內化新課程標準理念上搭建了有益的“支架”。

以“整體”為抓手。系統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培訓,需要不同層面齊心協力,即區域層面、學校層面、教師層面,形成“三位一體”的培訓推進樣態。凡是只顧一頭,或是只抓一端,最終培訓效果都將事倍功半。為此,應從區域、學校、教師三個層面提出明確的方向與目標。在區域層面要求各學科教研員先行一步,學懂悟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立區域各自學科的培訓目標及主題方向;在學校層面要求學校充分利用好各學科骨干力量,加強學習與理解,保持與區域學科教研員的培訓目標及主題方向一致,加強學校校本教研和培訓,實現學校層面的深入交流和積極探討;在教師層面要求教師要成為新課程標準的積極閱讀者、主動實踐者,學以致用。

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指出:“要追求培訓的實效性,就必須讓培訓成為一線教師的內在需求。”在新課標落地落實中,我們應始終堅持以教師需求為導向,破除培訓形式化,從一線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力求培訓目標的精準、培訓內容的科學、培訓方式的多元、培訓效果的高質。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

《中國教師報》2023年01月18日第13版

作者:汪智星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