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人數眾多的“學員群”還面臨被涉詐不法分子盯上的巨大風險。北京豐臺公安分局洋橋派出所民警駱君灝告訴記者,近期北京市民李女士報名參加此類副業培訓班后,被“講師”以購物“大額返現”刷單兼職賺錢誘惑,受騙損失上萬元錢。
治理難點在于厘清引流平臺法律責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副主任趙精武表示,治理“副業培訓陷阱”的關鍵和難點在于如何斬斷不法機構或平臺利用知名網絡平臺進行引流的鏈條,厘清引流平臺的法律責任,壓實平臺責任承擔機制。
一些受害學員告訴記者,引流網絡平臺事后往往以無法對培訓內容負責為由“甩鍋”責任。
趙精武認為,在實踐中,平臺經營者不能放棄對此類培訓廣告中夸大和虛假成分的審核義務。另外,根據互聯網廣告的相關規定,平臺經營者作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有義務對利用其信息服務展示、發布的廣告內容進行監測、巡查,對于明顯存在詐騙風險的“副業培訓陷阱”廣告,平臺經營者也應當就用戶的部分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部分平臺賬號在其直播、短視頻等發布的信息內容中插入“副業培訓陷阱”的宣傳內容,賬號運營者應當與培訓機構承擔連帶責任,平臺經營者有義務向受害用戶告知相關賬號運營者的實際身份。
BOSS直聘安全專家提醒,“副業培訓陷阱”往往利用求職者急于求職的心理,一些當前求職不太順利的求職者容易上當受騙。建議求職者注意幾點:第一,要拒絕“高薪兼職”誘惑,重點關注薪資是否明顯高于平均水平;第二,提升技能輔助求職的想法沒有錯,但要仔細甄別培訓機構資質資格;第三、求職心態要調整好。
警方表示,會發揮好各級反詐聯席工作機制的作用,如果群眾從某平臺被引入第三方聊天工具實施詐騙的警情增加,將及時聯合市場、網信等相關部門約談平臺,督促把好“入口關”。據新華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