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培訓機構的數量有增無減,許多經營者在夾縫中求生存,加上一些知名大機構紛紛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拓展市場,給中小培訓機構帶來了巨大沖擊,這也是導致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管理不當
培訓機構想要盈利,離不開科學的管理。然而中小培訓機構的創辦人不少是教師出身,所謂隔行如隔山,他們在教學領域里相對出色,但是經營管理方面可能就有所欠缺。
1、教學管理不科學
有的培訓機構對教學沒有明確統一的規劃,缺乏科學管理,有的校長成了“差不多先生”,對于教師沒有嚴格的要求,這樣只會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培訓機構的形象和口碑。
2、教師分工不明確
教師的分工缺乏嚴格的界定,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說白了就是機動人員。有的教師身兼數職,分身乏術,苦不堪言。分工上的不明確,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影響了培訓機構的正常運作。
3、機構文化不完善
培訓機構的文化氛圍不夠濃厚,教師們缺乏歸屬感和凝聚力,整個教師團隊就像一盤散沙,沒有戰斗力,培訓機構也因此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步履蹣跚,導致盈利困難。
經營不善
經營是培訓機構盈利的保障,管理是對內,而經營則是對外,一個節流,一個開源,二者相輔相成,同為培訓機構的盈利服務。
1、資金斷鏈
因為資金操作不當,如將全部資金用于盲目擴張,而其他方面資金供應不上,最后導致資金鏈條斷裂。有些培訓機構是貸款辦學,一旦資金周轉不過來,很容易使培訓機構陷入泥沼而難以自拔。
2、固步自封
有的培訓機構經營者缺乏創新精神,不能與時俱進,也缺少與同行的交流學習,只是根據個人想法去鉆研課程,不懂市場走向,最后被市場邊緣化,逐漸被甩在行業后頭。
3、盲目從眾
有的校長缺少主見,跟著感覺走,喜歡隨大流,看到素質教育盈利好,也跟著增設書畫舞蹈培訓班,最后發現自己輸的不是課程單一,而是能勝任新課程的教師百中無一。
4、惡性競爭
價格戰是市場惡性競爭的典型。在成本不斷上漲的今天,如果培訓機構不顧自身實際情況,一味地低價促銷,只會陷入兩敗俱傷的境地,即使招到學生,在生源數量不足和引流渠道不暢的情況下,也難以達到收支平衡。
5、誠信不足
個別培訓機構受利益驅使,缺乏誠信,在招生宣傳時進行虛假宣傳,忽悠消費者。一旦事情敗露,學員紛紛要求退費賠償,甚至鬧得滿城風雨,培訓機構也會因此名譽受損,導致舉步維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