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時我們往往對自己的薪資處于什么范圍沒有很好地評估。出于對別人薪酬及考評的興趣,往往會根據一些道聽途說加以猜測。這種猜測往往會高估他人的薪酬,而低估他人的績效,從而感到不公,對自己的薪酬產生了不滿。而一旦真的沖動跳槽,卻發現這一切都是謊言。這個時候,再找和之前薪資不相上下的覺得不甘心,想找待遇更好的又難上加難。所以,對自己的薪資水平有個科學合理的認識是很必要的,僅因捕風捉影而產生不滿是不明智的。
3.精神待遇是待遇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是指對工作的勝任感、成就感、責任感、受重視、有影響力、個人成長和富有價值的貢獻等因素。由于精神待遇具有隱蔽性,在表達對精神待遇不滿的時候,常常會強調對物質待遇的不滿。清楚自己真正不滿的是什么,會對自己下一步的跳槽有所幫助,避免自己重蹈覆轍。
原因二:個人職業發展遭遇瓶頸
自我分析:
1.我的職業瓶頸是因為自身還是因為環境?
2.在本公司是否真的無法讓自己突破瓶頸?
3.為了突破瓶頸,跳槽是否是當下最優的選擇?
解析:
1.遭遇職業瓶頸,首先應該分析這個瓶頸是因為自身的問題還是因為周圍環境所限。有時并不是公司不給機會,而是我們自身的能力并不足夠駕馭更高一層的工作。這個時候,自我充電積蓄力量才能求得突破。
2.如果自身的能力已經明顯高于現在所處職位,而你對所在公司并沒有其他不滿,那么在本公司內尋求突破可能是最保險的途徑。當然,發現在本公司已經無法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跳槽就可以納入考慮范圍了。
3.要合理評估跳槽的風險,它是否真的能讓你突破瓶頸。這個突破不止是指薪資上的,更多地是指職位的階層性提升。如果跳槽后仍然還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無法在職業發展上取得跨越性的提升,那么你的跳槽時機或許還沒到。
原因三:企業發展不佳
自我分析:
1.你是否和你的同事、上司討論過公司的現狀?
2.你是否通過各種途徑、平臺去了解過整個行業的景氣度?
3.你自己目前的實力到什么程度?
解析:
“企業發展不佳”的確是一個跳槽的充分理由,行業的冷熱或多或少也會影響到在行業中跳槽人群的決策。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到底該怎么去判斷公司的發展?
首先,了解公司的方向。一個對未來有規劃的企業,至少還是有發展機會的。如果有可能,你可以找你的領導,把你的困惑和感覺說出來,探探領導的口風。當然,怎么說,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你可以結合自己目前對工作上存在的一些困難,詢問是否公司會有什么的新的變化。總之,不要貿然就憑一些表象,來判斷公司的發展前景。
其次,看周圍同事們的工作激情。有時候,在企業發展低谷階段,反而會帶起一部分員工、管理層的工作熱情。甚至,公司老板都會和大家一起奮戰。可能企業目前是遇到一些瓶頸,但是秉著“共克時艱”的理念,這樣的企業未必沒有發展。
第三,了解自己的實力到底有多少。你可能覺得眼前公司太小,業務太小,自己拿到的太少。可是,你的能力,真的能在大公司、名公司占得一席之地嗎?如果是整個行業都不景氣,除非你轉行,否則也只是從一個火坑跳到了另一個火坑。
當然,如果企業出現欠薪、變相裁員等等非常情況,那還是要提高警惕的。
原因四:無法認同企業的管理方式和文化
自我分析:
1.你到公司多久了?
2.你是否嘗試過改變自己?
3.周圍人對你的評價如何?
解析:
網友們向錦囊君提供了不少這樣的案例,上班一個星期就離職,原因就是不能認同企業的文化。但你是否想過,在短時間里就去評判一個企業的管理、氛圍、做事方法,是不是有點太輕率?有的人是因為自身性格問題,無法融入團隊,不知道怎樣去溝通,最后將責任怪罪于企業文化,那只能說,你還不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職場人。
雖說在如今,沒有一輩子的“飯碗”,離職、跳槽已經成為一個人職場生涯中必不可少的行為,除非是在一些知名企業,他們會在企業文化認同度上花大量的精力,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樣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做這樣一些事情的。因此,你單憑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要找到一家真正入得了你眼的企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當你給企業扣上這樣一頂帽子之前,你是否做過一些努力去適應?到底是你自己的能力不夠,亦或是你自己的性格問題?如果你沒有先從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問題,就輕易地選擇跳槽,未免有些輕率。你能保證,下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沒有問題了?管理方式就順你的心意了?同樣的問題還是會再次出現,你該如何面對?繼續跳槽走人嗎?
看了上面的分析,我們回到要不要跳槽這個問題上,有三件事必須要做:
1. 對當前工作做一張收益分析表
相對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對當前的工作平臺、工作環境做一個全面的評估分析,看看自己在這里可以得到什么機會,又有哪些方面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環境,熟悉的環境對自己總會有些益處,不能一票全部否決掉。
2. 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目標公司或行業
跳槽不是萬能藥,不能動不動就用“跳”來解決,跳到新東家難道就不會再有問題了么?在選擇新平臺前,一定要耐心的收集資料,對目標公司或目標行業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結合自身狀況分析清楚了再下決定。
3. 從長遠的職業規劃角度進行決策
前兩步都是在收集各種資料,為你的理性判斷做鋪墊。這一階段可以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況來制定職業規劃方案,有了準則,才能有行動的標準,最大限度減少跳槽引發的風險和成本。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