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粥|從“坐等上門”到“上門請人”,“逆向招工”熱折射多重信號

日期:2023-02-05 11:16:5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東部沿海歷來是農民工就業聚集地。由于就業機會多,薪酬待遇好,以前很多大企業春節后都會有大量求職者聚集廠區門口等待應聘,企業也就順勢在門口設立招聘窗口,坐等面試應聘者,一般正月十五前也就順利完成了全年招聘計劃。隨著國內人口紅利逐步消減,加上傳統勞務輸出地產業崛起,農民工家門口就業機會增加,地區薪酬待遇差距越來越小,每年節后都會有一些農民工留鄉就業。此時如果還坐等工人上門,必然會在招聘中陷入被動,“逆向招工”愈演愈烈也就不足為怪了。

為減少對普通工人的簡單依賴,國內制造企業近年來加快了數字化轉型,但“智改數轉”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即便轉型升級成功也需要一定數量的能與產業發展匹配的高素質數字產業工人。這個時候,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必須摒棄過去那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用人老觀念,把農民工當作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善待工人并讓他們在企業有發展機會和平臺,才能在招聘市場獲得主動。

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工的就業訴求也在發生變化。除了薪酬,用人單位的吃住條件、社保待遇、帶薪休假等福利待遇和企業文化都會成為影響其就業選擇的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那么用工規范,薪酬待遇合理,能給予工人給予足夠尊重和關愛的企業節后招聘難度都不大。但一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往往沒有能力像一些大企業那樣為農民工提供優厚待遇,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出面,為轄區企業增加就業吸引力創造條件,如在農民工集中地建立服務中心,提供打工者能租得起的農民工公寓,為農民工子女入學提供便利條件等等。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今年蘇南一些地方人社部門和企業老板節后跨省招工時,除了像往年一樣密集舉辦招聘會,還特地帶著禮物登門拜訪去年在蘇南打工的返鄉農民,面對面了解訴求,當面解決他們在打工過程中遭遇的煩心事揪心事。這種將心比心,馬上就辦的態度無疑有利于提升地方形象,增強區域就業吸引力。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黃紅芳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