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迎來變化 大幅提高參保人門診待遇水平

日期:2022-12-15 11:06:53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1.普通門診最高支付限額由月度限額調整為年度限額,且限額標準大幅提高。

以前的普通門診待遇,醫保每個月最多報銷300元,如當月醫保報銷了100元,剩下的200元也不能滾存累計,就算每月將300元門診統籌都使用完,一年12個月最多也只能報銷3600元;醫保新政策將普通門診最高支付限額由月度限額調整為年度限額,在職職工、退休人員的年度最高限額分別為本市前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7%。以2023年為例,普通門診醫保最高報銷限額,在職職工約為7200元,比原先提高3600元;退休人員約為10100元,比原先提高6500元。

月度限額調整為年度限額,參保人不但報銷額度大幅增加,而且報銷額度可以統籌共濟的時限也調整為1年,參保人可結合實際門診需求在1年內合理統籌使用,更好地減輕醫療費用負擔。

2.擴大了普通門診統籌支付范圍。

普通門診統籌將統一執行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用耗材目錄。與舊政策相比,普通門診統籌可以報銷的診療項目、醫用耗材范圍將進一步擴大,與住院可報銷的范圍一致,如市民關注的CT檢查、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已納入普通門診統籌支付范圍。

3.提高普通門診醫保報銷比例。

參保人在選定的“小點”(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退休人員的報銷比例從80%提升為85%(較舊政策提升了5%),在職人員不變,仍然是80%;

參保人在選定的“大點”及專科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舊政策規定的報銷比例為45%,經基層醫院轉診后報銷比例為55%。醫保新政策施行后,參保人無需到基層醫院辦理轉診來提高報銷比例,在職職工的報銷比例提升為65%,退休人員的報銷比例提升為70%(較舊政策均提升了10%以上)。

4.提高一類門診特定病種(如高血壓、糖尿病)在非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的報銷比例,由65%提高至70%,更好保障了參保人門診特定病種待遇。

職工醫保參保人住院醫保待遇方面

一是住院起付標準不再按在職職工、退休人員區分。

二是降低了住院起付標準,相對提升了參保人住院待遇標準。

一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調整為250元(舊政策:在職職工400元,退休人員280元,與舊政策比較,在職職工降低了150元,退休人員降低了30元);

二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調整為500元(舊政策:在職職工800元,退休人員560元,與原政策比較,在職職工降低了300元,退休人員降低了60元);

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準調整為1000元(舊政策:在職職工1600元,退休人員1120元,與原政策比較,在職職工降低了600元,退休人員降低了120元)。

問:參保人在門診的選點就醫方面是否有變化,有怎樣的變化?

答: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變化。

一是職工參保人門診選點增加了1家中醫醫療機構。

參保人在原來選擇1家“小點”(基層定點醫療機構)、1家“大點”(其他定點醫療機構)的基礎上,可多選定1家中醫定點醫療機構作為普通門診就醫機構,總共可以辦理3個普通門診醫保選點。

中醫醫療機構目前共有161家,名單已經公布在廣州醫保微信公眾號“走近醫保”-“定點名單 地址”一欄,以及廣州市醫療保障局官網醫保服務一欄,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二是取消了以前職工醫保普通門診需先選定“小點”才能選定“大點”的規定,參保人現在可以直接選定“大點”進行就醫。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