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待遇調查:補助由這四部分構成

日期:2022-12-16 11:06:5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有網友評論:“博士生也還是學生,沒有正式工作,補貼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就很好了。”

事實上,正常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就算馬不停蹄地讀到博士或者出國留學深造,博士畢業至少也30出頭了。而現實情況是,我國很大一部分博士生已經結婚成家,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學業和科研壓力,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前段時間,浙江博士生送外賣的視頻火遍全網。浙大博士生孟偉發布視頻稱:“我是浙江大學榮譽學院竺可楨學院本科畢業生,浙江大學自己的博士生。還記得8年前在本科畢業典禮上,院長對我們說,‘你們就讀過的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學是浙江大學,你們就讀過的唯一一所榮譽學院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孟偉給浙江大學丟人了,孟偉給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丟人了。”視頻的最后他低下頭對著鏡頭說了一句“對不起”。

面對網友的熱議,浙江大學校方表示:“攻讀博士學位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這需要聚焦科研目標,將主要精力投入學業,完成博士學位論文,達到博士學位申請標準。學院將按學校相關規定要求,積極為孟偉提供支持和幫助。”

孟偉表示,2014年被保送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智感所直博,他讀了8年。他兒子2021年出生后生病需要用錢,開始兼職送外賣。自己選擇送外賣是因為經濟壓力,而且時間自由,能兼顧學業。

“目前我國博士生家庭絕大多數為工薪階層,有些甚至是貧困戶。多年的學業已經花費了家里不少資金,已經到博士階段的學生更不好意思再讓家里負擔費用了。博士生待遇低直接導致了他們為了生存不能將主要精力放在學術科研上,而通過在校外兼職的形式獲取經濟收入,降低了博士生培養質量,也使他們精力渙散,不能專注于本身的研究項目,不僅在學術上未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也沒有在事業、愛情上得到理想的回報。”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

需完善博士生導師制

公開資料顯示,現行的博士生助學金發放標準制定于2017年。2017年3月,財政部、教育部曾發布《財政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的通知》,強調為進一步支持博士生培養工作,調動青年高端人才積極性,經國務院同意,從2017年春季學期起,提高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內的全日制博士生(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其中:中央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從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0元提高到不低于13000元(具體標準由省級財政部門、教育部門確定);科研院所等其他研究生培養機構依照執行。

“顯然,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標準,會讓所有博士生受益,然而,鑒于全國在讀博士生高達50多萬,即便提高博士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也只會是人均幾百元的增幅,難以讓所有博士生過上“體面”的生活。”熊丙奇說。

在江南大學副教授、教學政策學博士田賢鵬看來,國內博士生補貼待遇整體偏低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很多高校的博士生月生活補貼不到2000元。在高消費城市,這樣的待遇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支出。

有不少博士生認為:“博士資助政策是2017年制定的,現在已經過去5年了,真的該調整了。”

近年來,已有不少高校通過提高“薪酬”待遇,吸納具備一流科研潛質的博士生前來“應聘”。

例如,2021年10月27日修訂的《河南大學關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助學金的補充規定》顯示:為減輕在讀博士生的生活壓力,支持博士生潛心開展學術研究并順利完成學業,學校決定提高全日制博士生的助學金標準。對符合國家研究生助學金發放規定的我校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在原有國家撥款和學校補貼的基礎上,每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助學金在4年基本學制內每年增加5000元。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掛出從博士階段開始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的招生公告;南開大學表示每年將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增投自籌經費1億余元,在校頂尖博士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超過10萬元;清華大學也表示,要確保博士生每年最低資助標準不低于5.1萬元。此外,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都對博士生獎助學金進行了調整。

從不同高校的情況看,還有學校通過獎勵發表高水平論文,來提高博士生待遇,這也是精準提高博士生待遇的一方面措施。

“提高博士生補貼待遇確有必要。但需要謹慎考量的是,到底提高到多少才是適合博士生的補貼待遇。”田賢鵬建議,提高博士生待遇需要堅持“兜底+浮動”相結合的原則,兜底體現的是國家制定的最低保障標準,浮動體現的是不同高校的個性化激勵措施。

在熊丙奇看來,導致我國博士生待遇不高的更主要原因,是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導師制以及與之對應的導師資助制。比如,建立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實行與科學研究緊密聯系的導師資助制,由導師拿出課題經費的一部分支付給研究生,用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然而,這一制度在現實中遭遇阻力。比如,理工類科研項目比較充足,由于有導師資助,月收入有的達到五六千元甚至更高,而人文社會科學的博士生則由于導師課題經費有限,在國家助學金之外,幾乎沒有導師的資助。

也有博士生抱怨,自己變為導師的“免費打工仔”,一年到頭地幫助導師做項目,卻得不到應有的報酬。“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博士生導師制,明晰導師的權責,并改革我國的學術管理與評價體系。要明確導師的招生權、教育權與培養權,同時限制導師濫用職權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在科研經費的配置上,要減少競爭性科研經費,增加非競爭性科研經費,擺脫急功近利傾向,使導師有精力、財力認真培養學生,為博士生潛心攻讀學位創造良好的環境。”熊丙奇說。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