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不僅擴大了墓葬祭祀區的范圍,還明確了整個崗地中部區域都是有著統一規劃的墓葬祭祀場所,其營建使用程序是:首先在墓地的西側斜坡處鋪墊大量的石子層,并壘砌出一個圓角方形的坑,坑內填大量紅燒土塊,在其上部再進行祭祀,祭祀時堆放了大量的玉石器和陶器,再進行高溫焚燒。考古專家介紹,凌家灘祭祀遺存的發現,為研究復原當時祭祀場景提供了鮮活的資料,完善了對墓葬祭祀區布局的認識。
凌家灘遺址出土最大石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此次發掘中,共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絕大部分出自祭祀坑,主要是石器、玉器和少量陶器。這其中,石器多殘碎,器形以鉞占絕對多數,拼合后完整石鉞60余件,其中一件長38.3厘米,上寬24.3厘米、下寬28.5厘米,為凌家灘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石鉞。
凌家灘遺址出土最大玉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此次出土玉器多為殘碎小型飾品,且多已白化。其中一件寬體玉璜,外徑23.6厘米,為凌家灘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玉璜。另外一件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一端陰刻成豬龍首形,略上翹,另一端為尖錐形,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
凌家灘遺址出土的龍首形玉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考古專家認為,龍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及對該歷史時期禮制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是凌家灘考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