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根本,老師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是“公費師范生”,簽訂服務期限為6年的協議,工作的地方,不是傳言的一定是偏遠艱苦地區,原則上是“哪里來回哪里去”,看學生的戶籍所在地,是實打實的“搶手貨”專業。
除了教師,網絡時代到來,讓一大批和網絡相關專業火了,但是,能稱得上是“搶手貨”的專業,卻是不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也很高。
“搶手貨”專業知名度也較高,比如人工智能專業、軟件工程類專業,學習優秀的大學生,可能還沒畢業就被簽走了。
像一些大學生想進入華為這樣的大企業,學習這些專業,畢業不用愁沒工作,工資待遇還很高,當然,考上985、211名校,遇到好工作的機會更多。
華為接連簽了3所“雙非”大學,均在湖北省,當地的學生可是有福了,這些高校分別是湖北工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和中南民族大學,專業分別就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光學技術、軟件工程等,未來的幾年,還是會 不愁沒工作。
高科技領域工作,對大學生要求很高,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工資待遇高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大學生不要以為考上“搶手貨”專業,一定能找到高薪工作,自己還要做其他努力才行。
大學生若考上了“搶手貨”專業,也不能太輕松,還需要做這些努力
學的是“搶手貨”專業,未必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大學生要具備,和學歷相匹的能力,一些大學生上大學后,學習態度不認真,過于懶散,上課還會逃課, 考試的時候,臨時抱佛腳,考試不掛科就行。
想要讓自己也成為“搶手貨”,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考試的成績也要做到優秀,職場遠比大學生想象的殘酷。
用人單位的要求,并非只是列出來的條條框框,還有一些隱藏條件,比如,專業水平相差不大的兩個大學生,用人單位更愿意錄用,態度謙虛,給人踏實可靠的大學生,畢竟,企業也要盈利,沒有時間再去培養。
企業還有另一層意思,如果大學生值得培養,也會適當放寬條件,若不值得培養,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大學生剛參加工作,又難以為公司創造更大利潤,大學生學到東西,轉身就跳槽,將對公司造成一定損失,得不償失。
既然能學到“搶手貨”專業,就不要浪費資源,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提高,將專業帶來的優勢發揮出最大作用,這才能讓大學生擺脫就業的窘境。
寫在最后:
對于2022高考生來說,想要靠近“搶手貨”的專業,需要拿出更好的成績,距離高考越來越近了,留給學生復習的時間不多了,要抓緊時間提高學習成績。
寒假期間,高三學生們要合理安排,最好制定一份學習計劃,高效利用時間,梳理知識,主要進行“查缺補漏”,不要太偏科,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成績有突破。
“搶手貨”專業的競爭也相當激烈,尤其是高考大省的考生,要特別注意,一分將決定命運,當然,凡事沒有絕對,不是“搶手貨”專業也有出路,但是,不得不承認,“搶手貨”專業畢業的學生,相對要更容易遇到好的就業機會,學生們加油吧!
今日話題:你學的專業是“搶手貨”專業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