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想吃苦,因為世界上沒有人天生就喜歡吃苦,更不用說那些待遇低的人了。
如果嚴格遵守勞動法,許多工廠和企業的工作就不會那么辛苦,強度也會降低。
同時,企業主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員來填補生產,從而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
舉個身邊的例子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遠古時期,四通一達這些快遞可都是送貨上門的
后來有了快遞柜和菜鳥驛站,你的快遞都被不經同意的放到了這些地方,需要你自己去拿了,原本需要五個快遞員干得活,現在一個快遞員就干了。
這里的核心是什么?
希望巨頭們少賺點錢,嚴格落實送貨上門,多創造些就業崗位。
有人說這么做企業的工資支出會增加,利潤降低。
導致企業玩完了,招的兩個員工全部解雇失業。
有一定對,但太微觀了,經濟系統是復雜的,這個只是憑直覺的簡單推斷,充分就業帶來的收入差距減少全民收入預期增加也會刺激消費需求,增加生產,而不是現在存款創新高,但沒人消費
而且按這個邏輯,國外企業都已經玩完了?
如果嚴格監視每家企業按照勞動法走,那你的競爭對手和你是一樣的起跑線
惡意競爭,劣幣驅逐良幣就是有人不遵守規則,保持這種說法的人還停留在沒有勞動法的時代中。
卷不能帶來進步,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超越對手才能說明水平。
所以我說現在這個以工代賑的思路有點偏了
停止機器,不讓機器干,讓人干,手動操作只能導致低效率和低產量。
掙一點錢仍只夠維持基本生活。它有什么用?
最重要的是,它能持續多久?
這筆錢,應該給工廠工人,上班族更多的補貼,提高工人的,確保雙休的落實,提高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不是嗎?!
#2月財經新勢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