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很多職場新人入職后提出這樣的困惑,“好不容易拿到滿意的offer,邁入職場,歡歡喜喜等來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結果期望成失望。offer上白紙黑字寫下的薪酬1萬,拿到手卻只有7000+。為什么莫名其妙被扣了1/3的工資?職場前輩說是納稅和繳五險一金了,五險一金占大頭,可五險一金要扣這么多的嗎?”
不僅職場新人,其實很多職場“老人”也并不太清楚自己辛辛苦苦繳納了多年的五險一金是什么?
01
五險一金前世的故事
那在我們了解這些問題之前,菌崽想先跟大家講一講“五險一金前世的故事”。
工業革命時期,工人受到嚴重的壓榨,每天不僅要面對復雜的機器,還需要完成高強度的工作,但只能領取到微薄的工資。
有多微薄呢?以1851年英國的情況舉例,他們每天需要工作16到18個小時,每周卻只能勉強領到夠自己一個人口糧的工資。在當時的主流公司棉紡廠中,每人每周的平均工資大概為10先令。10先令是什么概念呢?根據Barker,Edwin Lincoln在《Thestory ofbread》一書中記載,1851年一塊面包的價格在6.8便士左右,一先令等于12便士,也就是說,一個工人一周無休,每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只夠買約20塊面包。
展開剩余77%在復雜的機器和高強度的工作面前,不可避免的出了人命,而工人們普遍沒有積蓄,都是手停口停的。在這個過程中,工人們開始思考,“目前的收入根本無法支付生病時的高昂醫療費用,怎么辦?”“如果自己因工傷喪失勞動能力,以后一家人的生計怎么辦?”“如果企業無故解雇工人,工人沒有收入怎么辦?”“就算沒有意外沒有生病,以后因為年老無法從事工作了,又怎么辦?”工人們越想越不開心,抱團取暖,發起了罷工。
當時的社會,這部分人還不少,以英國為例,1851年的英國有42.9%的人在工廠工作,其中有不少還是工資很低的女工和童工。而政府越鎮壓工人的情緒就越激烈。
同樣遇到了工人們集體罷工的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醫療保險法、事故保險法、養老保險法。
在這套社會保障制度中,雇員、雇主和國家三者共同承擔“全體德國人”的社會保障費用,其中雇員和雇主各自支付一半,然后國家每人補貼50馬克。這就是社保的起源,通過建立保障制度解決勞動者的生存、養老,以及工作環境中遭受的健康受損、不平等和壓迫問題。
工人們沒有了后顧之憂,工作起來也更帶勁,德國經濟也因為這個制度有了質的飛躍。
其他國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形成了完整的五險,也就是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5份保險涵蓋了生老病死的全部問題,統稱為社保。我們國家1998年開始實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為了幫助更多家庭完成買房的夢想,于是就有了住房公積金。這就是五險一金的成長史。
02
五險一金是什么?
五險一金的繳納基數
而我們在招聘會或企業的招聘簡章上看到的崗位福利,有的企業寫的是五險一金,有的企業寫的六險二金。
這里的五險一金具體指的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六險二金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補充醫療保險和企業年金。
那回到我們開始的第一個問題,“月薪1W,到手7000,到底有多少是繳納了五險一金?”
其實社保繳納是有公式的,應繳的錢=繳費基數*繳費比例。了解自己應繳納的錢以及各個部分繳納的比例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先來看看公式中的繳費基數,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標準按全省上年度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300%和60%確定。
如果你的收入比所在城市設定的最低工資還要低,那就將城市的最低工資設為繳費基數;同理,如果你的收入比所在城市設定的上限工資還要高,那就按照城市的上限工資設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可在省公布的當年繳費工資基數上下限標準之間選擇適當檔次的繳費工資基數。
如果工資介于上限和下限范圍內,那么工資=繳費基數。如果是第一年參加工作,就是按新進單位首月月薪作為繳費基數。如果已經參加工作幾年了,按照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作為繳費基數。這里的工資收入總額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這里有個情況補充說明一下,繳費基數每年調整一次,不同城市調基時間會有所區別。以武漢為例,每年7月份調基,那么2022年7月-2023年6月的繳費基數=2021年的工資收入所得/12;2023年7月-2024年6月的繳費基數=2022年的工資收入所得/12,就會出現每年7-12月的工資比1-6月減少的情況,因為調整基數后,扣的更多了,這是正常的。
03
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
我們再來看看繳納比例,因為社保是由職工個人與企業共同繳納,兩者的繳納比例有一定區別,單位要繳納的基數遠遠超過個人。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由個人與單位共同繳納,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個人無需繳納,由單位繳納,不同城市的繳納比例會有區別。
以2020年上海社保繳費比例為例,個人繳納比例分別為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0.5%、住房公積金5%-12%,從工資直接扣除;單位繳納比例分別為養老保險16%、醫療保險9.5%、失業保險0.5%、住房公積金比例同個人,無需職工承擔。另外,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分別為1%、0.16-1.52%。
除了各地的繳費比例不一樣外,企事業單位、靈活就業人員與企業員工的繳費比例也不大一樣~
04
如何查詢自己的
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繳費情況
如果想查詢自己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繳費情況,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1#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http://si.12333.gov.cn)
2# 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
(http://www.12333.gov.cn)
3# 電子社保卡
(小程序、APP等服務渠道)
4# 掌上12333APP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參保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官網、社保經辦服務窗口、社保自助終端設備、社銀合作網點、撥打12333咨詢電話等多種渠道進行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