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安徽桐城人,自幼學習優異酷愛繪畫。
192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當時黃家家中清貧,其父不愿意黃鎮學習這個費錢而又不好找工作的專業,希望他能換個容易找工作的專業。
黃鎮不愿意放棄自己的愛好,苦苦相求才讓黃父妥協,經過多方籌措才湊夠了黃鎮的學費。
如愿的黃鎮在學校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成績優異的他屢次在學校畫展上榮獲知名畫家的稱贊。
畢業之后黃鎮成為了一位中學美術老師,他思想進步,教學方式幽默受到了許多學生的喜愛和尊敬。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黃鎮就會稱為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教育家。
只是當時社會黑暗,哪怕是教育界也并非一塊凈土。
面對種種的不公,黃鎮在心里萌發了報效祖國的想法,很顯然,當時的教育界已經被腐蝕了,留在教育界根本就無法改變中國的現狀,他思索再三,決定離開教育界尋求救國之路。
當時正值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黃鎮經過思考對比之后認為馮玉祥的“北京政變”和“逐清廢帝”更適合改變中國命運,于是在同鄉的介紹下他來到了馮玉祥的軍中擔任參謀。
而當時鄧小平在李大釗的安排下也在馮玉祥的隊伍里工作,同年,馮玉祥、閻錫山兵敗,二人殘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二十六路軍,黃鎮也成為了該軍27師74旅的上尉參謀。
二、參加革命,畫出革命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全國掀起一股抗日救國的浪潮,在這種上下一心的大形勢下,蔣介石依然一意孤行,消極抗日積極“剿共”。
這引起了許多愛國官兵的不滿進而引發了后來的著名的“寧都起義。”
也就是因為這次起義,黃鎮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的一員,起初作為“文化人”從事宣傳工作。
在長征途中,黃鎮苦中作樂,創作了獨幕劇“破草鞋”和《打騎兵歌》深受大家的喜歡。
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自己的繪畫才華以長征為題材繪制了大量的漫畫和寫生作品,這些資料后來成為了研究長征重要的直觀史料。
當時黃鎮的畫在隊伍里是出了名的好,陳毅還曾評價他:“黃鎮有三絕,就是書畫詩。若能常寫作,定為天下知。”
這是陳毅的即興之作,從這個評價可以看出當時黃鎮的才華究竟有多高,可以說,若不是為了革命、為了國家,黃鎮肯定能夠成為一代大家。
三、兄弟情深
1935年,同樣做宣傳工作的鄧小平與黃鎮有了交集,此后就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
長征期間的一天晚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磅礴大雨,黃鎮當時只穿著一身單衣凍得直打哆嗦。
鄧小平見狀就把自己的軍毯送給了他,當時黃鎮是拒絕的,直到鄧小平說自己還有一件軍大衣才收下。
黃鎮聰慧有才做事又認真,無論什么任務交到他手里都會完成得很好,為此中央領導人對于黃鎮都非常的信任和放心。
鄧小平對于這個下屬更是像對待自己的親弟弟一樣照顧,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做到了無微不至。
1946年,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推薦下,黃鎮擔任北京軍調部駐新鄉執行小組的中共首席代表。
由于蔣介石悍然發動內戰,黃鎮等人被國民黨當局無故扣押,鄧小平等人立即表示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把黃鎮給接回來。
通過鄧小平、劉伯承等人5個月的艱難交涉,黃鎮才安全回到了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之后,黃鎮被調往外交部工作,從來沒有任何外交經驗的黃鎮經過簡單的培訓之后,就輾轉在世界各地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擔任駐法大使期間,黃鎮回憶起周總理等人的法蘭西歲月,經常去鄧小平、周恩來、陳毅等同志當年在法國留學的地方回憶,還給幾位領導帶回了最愛吃的面包。
后來更是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鄧小平同志曾經勤工儉學的汽車廠,還找到了鄧小平同志當年的工卡。
在黃鎮的努力下,相關人員收集到了鄧小平同志留學的早期史料,這對于黨史的研究和了解鄧小平同志早期的革命歷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四、受盡委屈,寫下辭職信
1972年隨著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正式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破冰”。
為了給中美關系正常化創造一個契機,1973年,在中美代表多次秘密接觸之后,為了更好地推進中美關系正常化,最終商定在兩國首都互相設立聯絡處。
雖然當時兩國都有意要推進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但是當時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達成一致,中美兩國是否可以正常建交還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關鍵時期,聯絡處負責人的人選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央領導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將這次重任交給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的、有著多年外交經驗的黃鎮手中。
雖然黃鎮在任職前就已經預見了這次工作壓力會很大、偶爾也會點委屈,但是他卻沒有想到他的壓力和委屈竟然不全是來自美國方面,而是來自自己人。
黃鎮在美國的工作開展得很是順利,美國高層對黃鎮爽朗的性格很是喜歡,對于他的工作也給予了極大的方便,但是聯絡處的另外一部分人卻處處使絆子,讓溫文爾雅的黃鎮很是為難。
當時同樣駐美工作的高級翻譯對于黃鎮的境況很是同情,他曾經勸黃鎮發電報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反應一下此事。
但是黃鎮認為毛主席和周總理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不應該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了,更何況自己也不是一個喜歡越級上報的人。
也許就是因為黃鎮“忍氣吞聲”的態度,讓那些人覺得黃鎮很好欺負,于是更加肆無忌憚地插手聯絡處的工作。
后來更是囂張地在黃鎮召開的黨委擴大會議上大放厥詞,直指黃鎮年紀大了應該“退位讓賢”,氣得黃鎮忍無可忍,直接向上反應要讓中央來斷這個官司,看看到底是誰的錯。
黃鎮一怒之下還寫下了辭職信,沒想到這一辭職信卻猶如石沉大海一般不見了蹤跡,許久不見回信的黃鎮又直接給毛主席和周總理寫了一封辭職信。
當時外交部部長喬冠華接到電報后很是驚訝,他知道這事不是一件小事趕緊去鄧小平商量。
鄧小平對于自己這個老部下很是了解,知道他不是有一點困難就退縮的人,黃鎮之所以這么做肯定是受了極大的委屈,這讓鄧小平很是憤怒也很是心疼。
為此,鄧小平明確表示,如果外交部容不下黃鎮的話,就讓他回到軍隊擔任軍委的副總參謀長。
喬冠華趕緊把一些資料交給了鄧小平,并表示如果鄧小平要把黃鎮調走請先把他調走,黃鎮是無可替代的。
鄧小平看了看喬冠華帶來的資料半響才說道:“等黃鎮回來以后先聽聽他的意見吧。”
為了安撫黃鎮的情緒,鄧小平親自斟酌用詞之后給黃鎮回了電報,大意是勸慰他安撫情緒、緊急關頭不宜調動、事情始末已經盡知,等回國再解決此事。
黃鎮接到鄧小平電報的同時也接到了周總理的電話,有了兩位領導回話黃鎮的心也就穩了下來,開始認真工作。
1975年12月上旬,美國總統福特與夫人訪華,黃鎮夫婦陪同在側。
福特訪華是中美關系“破冰”之后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黃鎮在這件事情上功不可沒,這也成了黃鎮外交史上最為輝煌的時刻,再加上軍隊的身份加持,黃鎮被親切的稱為“將軍大使”。
在福特訪華的期間,毛主席特意詢問了黃鎮辭職的事情,當時黃鎮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說服從組織安排。
事后,毛主席特意當著黃鎮的面開玩笑,問福特還要不要黃鎮,在美國有良好人緣的黃鎮自然受到了福特的熱烈歡迎,福特連忙點頭和毛主席說他肯定是要黃鎮的,他與黃鎮的關系非常好。
毛主席見狀也直言黃鎮還是去美國工作比較好,此時的黃鎮沒有猶豫,馬上表示既然主席讓他去,那他就去。
黃鎮有了鄧小平的挽留、毛主席的指示,于是收回了自己請辭書與夫人一起回到美國繼續工作了好幾年。
五、再次接受挑戰,圓滿完成任務
1977年,我國文化部需要一個既有資歷又有文化素養的領導人來挑大梁,黃鎮再一次進入了中央領導的視線。
同年,黃鎮被任命為中央宣傳部第一副部長、文化部部長,這一任命讓黃鎮覺得很是突然,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工作。
鄧小平得知后親自找他談話鼓勵他,有了鄧小平的鼓勵,黃鎮選擇了迎難而上。
退居二線之后,黃鎮也沒有閑著,他深入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為人們群眾做了不少的好事。
后記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負重前行罷了。
黃鎮是極喜歡畫畫的,不然他也不會在長征那么艱難的環境下還在作畫,還畫到了軍中人人皆知、人人稱贊的地步。
或許那個時候他就一直盼望著,盼望著等戰爭勝利之后,人民安居樂業了他也就可以安心地作畫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這一天到來了,他還是沒有辦法安心作畫,甚至他連作畫的時間都沒有了,但是他卻沒有絲毫的不甘,對他而言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做出的犧牲根本就不叫犧牲。
只要國家好了,人民好了他也就好了,開心了。
在部隊做宣傳的時候,他尚且可以將工作和愛好結為一體,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從事他沒有任何經驗的外交工作時,他要時時學習,不敢有一絲怠慢,生怕沒有完成國家交給他的重任,再次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一個人一生將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可是黃鎮卻偏偏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到了極致的好。
無論是他的學生時代還是后來的出任文化部部長,黃鎮都會把領導交給他的任務做到完美,這么優秀的人才讓李大釗、毛主席、周總理、鄧小平同志都對他刮目相看,信任非常。
如今,黃鎮雖然早已經去世,但是他留在下來的精神卻是一直傳承了下來。
我國外交部的那些外交官們依然奮斗在外交一線,向世界各地傳遞著我國的友好。
同樣,外交官們也與解放軍戰士各司其職,在不同的領域化作守護者維護著我國的領土完整,做中國人民最堅強的后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