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張愛萍受邀訪美,歸國后向鄧公寫辭職信:我該被撤職

日期:2023-02-15 11:11:5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青年張愛萍

在上海工作期間,張愛萍曾連續被反動派特務兩次抓捕,然而即便如此,秉性堅定的他并沒有被嚇倒,反而在之后越挫越勇,對革命的信仰愈發堅定起來。

此后,將軍輾轉來到當時的中央蘇區,參加了數次反圍剿,亦在接下來的長征途中屢被委以重任,在赤水、婁山關、金沙江都留下了他身先士卒的身影。至于接下來的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將軍亦是立下汗馬功勞。

正是因此,在1955年軍中評銜之時,張愛萍被評為開國上將自然是實至名歸。

在《開國將軍軼事》一書的作者吳東峰筆下,張愛萍將軍是一個文名滿天下,以“軍中才子”“馬上詩人”而著稱的“儒將”。

而事實上,張愛萍將軍也的確擅長書法,尤其是行草之時,其書法英氣勃發、酣暢淋漓,又結體茂密、收放自如,頗得張旭之神韻。

張愛萍將軍還喜愛攝影,曾在戰爭年代自購一部相機,拍攝下照片上千張。直至晚年,依舊樂此不疲,以至于不識將軍者往往將之誤認為攝影師。

張愛萍(右)

當然,話說回來,即便將軍的如上事跡似是頗具當代“文藝青年”之特點,但是他這個“儒將”的名頭說到底卻也有些“名不副實”。

至于“名不副實”的緣由其實很簡單,因為與那種給人以“溫潤如玉、舉重若輕”之感的所謂“儒將”不同,張愛萍將軍的脾氣實在是過于火爆。實際上,這一點,從將軍的名字上就能看出。

按照將軍妻子李又蘭的解釋:“青萍”者,乃當世之寶劍,愛萍即愛劍。正所謂“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愛劍之人的脾氣自然銳氣十足。

張愛萍 與 妻子

毛主席對張愛萍有這樣一個評價,說他是:“愛犯上。”

葉劍英元帥也說他“渾身是刺”。

至于其他人,有的說張愛萍脾氣硬得像塊石頭,也有人說“撼山易,撼張難”。

不得不說,彭德懷元帥是眾所周知的脾氣火爆,而身為彭老總的心腹愛將,張愛萍自然也就將彭老總那副耿直的性情學了個十足十。以至于張愛萍的部下們也都說他是:

張愛萍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他認為是正確的就堅持,不對的就反對,從不迎合奉承,隨波逐流。他堅貞不屈,寧折習不彎。”

還有這樣一件事:在1964年夏,當時身上兼著“地地導彈專門領導小組組長”一職的張愛萍將軍,冒著甘肅夏日的酷暑來到了酒泉一個秘密基地視察。

結果,將軍人剛到,就有基地領導小心翼翼地湊上來說,基地準備撥30萬為林彪造像,詢問將軍能不能予以批準。將軍聞之,卻是不管那位要被塑像的是何等的奢遮人物,一句話就否定了這位基地領導的想法。

張愛萍

只聽將軍說:“沒這個必要,花這么多錢造像,還不如多造一個汽水場、冰棒廠呢。”

僅此一事,我們就能看出將軍的耿直,也能理解毛主席口中所謂“愛犯上”,正是由于張愛萍將軍他歷來秉公直言,所以才會顯得“愛犯上”。

話說到這兒,或許張愛萍將軍的兒子對他的評價,才最能體現他是怎樣一個人,那就是:

張愛萍

“他是一個天真的共產主義者。”

誰能敲打美國國防部長,甚至讓他低頭?

誠然,秉公直言并因此而“犯上”,這樣的品質對共產黨人而言當然必不可少,但是在那段特殊時期,也正因這樣的性情,張愛萍一度遭人打壓,甚至批斗,以至蹉跎了數年歲月。

不過即便如此,張愛萍將軍在賦閑之時卻依舊風骨卓然。

張愛萍

當然,在那段時間過去后,被賦閑的張愛萍將軍三度出山,被鄧公任命為中央軍委委員。而這般境遇也正應了那句:“是金子在哪里都會發光。”

毫無疑問,在張愛萍重歸軍方領導層序列之時,世界格局正處于一派風云變幻的景象之中。而在這般景象中,首當其沖的自然也就是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為了引領國家軍事力量,軍事水平的革新,他團結帶領廣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大力撥亂反正,全面整頓,很快恢復了正常工作秩序。

張愛萍(中)

為了實現國防現代化,他集中精力抓洲際導彈、潛地導彈和通信衛星的研制試驗,創造性地建立了武器裝備研制試驗工作中的,總設計師和行政總指揮“兩條指揮線”制度。

正是在將軍的努力下,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上半葉,順利完成了三項重要的國防科研任務:

張愛萍(左)

其一:是在1980年5月18日,成功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

其二:是在1982年10月,以潛射方式向太平洋海域發射了,由潛艇水下發射的“潛地火箭”;

其三:則是在1984年4月,成功發射了地球同步軌道靜止通信衛星。

除了加速國防現代化建設之外,國防部還有另外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盡快疏通中美兩軍關系,以達成中美軍事技術合作。

張愛萍(右)

在當時的國際背景下,中美關系極為罕見地走入了“蜜月期”,因此,在1983年9月25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溫伯格專程前來訪華。

不過話說起來,這位溫伯格雖說奉命訪華,但是其內里卻依舊是一個視中國為敵的“鷹派”人物,因此,即便時任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擺出了極為隆重的歡迎儀式,但對方卻并不領情。

當然了,眼見對方鼻子不是鼻子的對待前來迎接的隊伍,張愛萍不免怒氣勃發。你溫伯格是“鷹派”,難道我張愛萍就是好惹的?于是,面對溫伯格這般態度,張愛萍選擇單刀直入地“敲打”對方,他說:

溫伯格

“溫伯格部長,在見到您之前,我一直有一個問題想知道,今天見到您了,還希望您能夠解答。”

聽得張愛萍將軍似是有求于自己,溫伯格當即振作精神準備回答。孰料,張愛萍將軍卻是緊跟著拋出了一個讓他始料未及的問題。只聽將軍不急不緩地說道:“如果美國到亞洲打仗,你對中國的軍事實力有何高見?”

只見溫伯格聞言一怔,似是想到了些什么,神色漸漸陰沉起來……話說到這兒,其實也不能怪人家溫伯格變了臉色,畢竟說起美國在亞洲最大的兩次失敗,竟然都與中國有關:

朝鮮戰場上的美軍

首先在朝鮮,自稱從納粹手中拯救了世界的美軍,被教會了要尊重這個新生政權;其次在越南,美國不僅敗給了中國的學生越南,其地面部隊更是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始終將戰火維系在北緯17°線以南。

想到這里,這位美國國防部長一度想要“拂袖而去”以示立場,但溫伯格也明白,這是對方通過“諷刺”來警告自己,既然中國是一股在亞洲不能被忽視的力量,那就希望他能夠將態度擺正。

事關美中關系,最終,他還是不情愿卻又不得不承認:“你們當然處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上。”

溫伯格 與 張愛萍

他一個人“挾持”了美國國會

在張愛萍直言不諱地諷刺美國國防部長之后,雙方在會談上充分交換了意見,溫伯格也在訪問結束后,直接出言邀請張愛萍將軍回訪美國,好達成中美之間的軍事互助協議。對此,張愛萍自然欣然愿往。

話說到這兒,了解美國秉性的人大抵都清楚,美國人這般邀請張愛萍將軍回訪,這心里頭自然是憋著使壞的念頭。

張愛萍

1984年6月9日,張愛萍率領中國代表團應邀回訪美國。而剛下飛機,機場內外的緊張氣氛就讓他的心里清楚,自己這次來美國怕是要“打上一場硬仗”。

走下飛機舷梯,美方以最高的軍事禮儀迎接了中國軍事代表團,中美兩國軍事首腦的第二次會談也自此,在五角大樓的美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作戰指揮室中進行。

在第一天雙方的談判過程中,美方似乎并未過于刁難中方的軍事代表團。甚至于在談判結束后,美方還專門找來了張愛萍將軍在新四軍時期救下的美軍飛行員,與他聯絡感情。

張愛萍在美國

然而,第一天的平靜并不代表著接下來就不會受到刁難。就在第二天的會談過程中,張愛萍將軍在談完中國的國防政策后,一名美軍代表確實用他質疑的語氣問道:

“既然您闡明了中國的國防政策,那么請恕我直言,請您解釋一下50年代中國主動出兵朝鮮的緣由!”

一句話脫口而出,場上氣氛頓時變得尷尬起來。然而,即便身處美國人的“主場”,張愛萍將軍依舊毫無退縮之意。只聽將軍義正詞嚴地說道:“那么請問這位先生,你們美軍又為什么跨過太平洋出兵朝鮮呢?”

被張愛萍反問,那位官員儼然早有準備,竟是繼續帶著他那種倨傲的語氣回答道:“我們是聯合國的部隊。”

而問得此言,張愛萍瞬間收斂笑容,厲聲斥道:

“我問你,聯合國的部隊是去干什么的?是誰組織的?你們出兵打的是誰?我們出兵打的又是誰?我問得直接一點,請問你們的炮彈落到你們家里了,你還能無動于衷嗎?”

隨著將軍一番搶白,對方那位官員一時面露囧意,而后,只聽張愛萍將軍淡淡做了個總結:“恕我直言,你們出兵是干涉別國內政,我們出兵是保家衛國!”

被事實甩在臉上,那位美軍官員暫時偃旗息鼓,但就在這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見另一名美軍官員再度起身,以與之前那位別無二致的語氣質問道:“請問張部長,那么你們又為什么要對臺灣進行軍事威脅呢?”

張愛萍聞言狠狠盯住對方,說道:“我看你是沒搞清楚,什么叫軍事威脅。”

對方隨即又抗辯道:“你們不是宣稱要解放臺灣嗎?這難道不是軍事威脅?”

張愛萍說:“那是因為臺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解放臺灣也是中國內政!”

就這樣,第二天的會談便以不歡而散作為結局。

張愛萍

6月12日下午,被美國人的態度搞得焦頭爛額的張愛萍來到美國國務院,再次進行會談。然而,也正是在這次會談中,美方無事生非的態度終于徹底惹惱了脾氣火爆的張愛萍。

舒爾茨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在雙方就“核問題”進行談判時,此人卻是主動拋出了一顆重磅炸彈——即,所謂的“中方協助其他國家制造核武器”問題。按照他的說法,那就是美國在別國的和設施中發現了“中國人”。

舒爾茨

而后,舒爾茨向張愛萍遞交了一份,模糊到根本看不清畫面的照片,當作證據,要求中方代表在這份所謂的證據文件上簽字。乃至于出言威脅道:“倘若中方不承認該證據文件,極有可能威脅到即將到來的中美合作。”

結果,待到對方一臉傲慢地將文件遞來,張愛萍將軍再也按捺不住心頭怒火。只見將軍拍案而起,劈手奪過那份要中方簽字的文件,又將之狠狠擲于對方臉上,并高聲說道:

“我們是出于友好目的前來拜會,你們卻反過來處處為難,國務卿竟然還提出了這樣一件事,這是毫無道理的,我認為我們沒有繼續談下去的必要!”

張愛萍

言罷,便拂袖而去,惹得美國國會中的眾人目瞪口呆,卻無一人敢于起身阻攔。

尾聲

在張愛萍將軍離開后,事情在幾經發酵后很快便傳了出去。

世界各大媒體相繼報道不說,亦有美國國內的權威媒體稱張愛萍將軍此舉為“挾持了美國國會”,乃至于不乏諷刺地表示:“美國的‘鷹派’在中國的‘鷹派’面前不值一提。”

也正是伴隨著世界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遠在中國的鄧公也接到了“張愛萍大鬧美國國務院”的消息。

當然,張愛萍作為這次“外交事故”的“始作俑者”,當然也知道自己大抵是闖了禍,所以在從美國歸國后,他在第一時間就向鄧公提交了自己的辭職信。

孰料,鄧公對他的處理卻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依舊讓他擔任國防部長。而且事實上,就在鄧公接到消息之時,也只是笑呵呵地說了聲:“美國人怎么敢惹他喲。”

言語中全無埋怨之意。

張愛萍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別看張愛萍將軍在美國大鬧了一番,但最終,美國還是與中國簽訂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而美國這般舉動,卻也正應了那句老話:知小禮而無大義,畏威而不懷德……

言盡于此,讓我們為老一輩革命家獻上敬意。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