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封辭職信的人第一時間都笑了,但緊接著都會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因為它太有影響力,校方直接收藏了這封“說來就來”的辭職信。
顧少強顧不得別人怎么說,背上行囊轉身就開始了自己的旅途,只留下了那句“名言”留給眾人回味。
在當年還難以確定顧少強的決定是魯莽還是勇敢,
但是6年過去了,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放棄“鐵飯碗”去奔向一個不確定的旅途是需要勇氣的。
旅途中的愛情
顧少強在6年的旅途中先后去到了30幾個城市,可謂是少有人活得有她一般瀟灑。
當然顧少強的第一站毫無疑問和很多背包客一樣,選擇了大理。
這是顧少強辭職前的第一站,這里也是她內心深處最浪漫的地方,因為在這里曾遇見了她人生中的真愛,也就是她的現任丈夫于夫。
蒼山雪,洱海月,一切是那么浪漫。
俗話說百因必有果,也許正是這里的愜意和寧靜感染了她,才有了那句“傳唱至今”的那封辭職信。
那一次,顧少強的丈夫于夫在咖啡廳里看著書,窗外是藍天碧海,與他看書的模樣甚為協調,別有一番韻味。
顧少強當時是這家咖啡館的義工,說是義工,其實只是旅行的另一種形式,用工作的方式認識一座城市罷了。
于夫一下子讓這個城市里的女教師淪陷了。
于夫是一名理發館老板,經過攀談,兩個人都在對方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在分別是留了自己的號碼和聯系方式,做了一次短暫的分別。
兩人的感情就在于共同點,雖然顧少強是在編老師,但是內心的自由一直在深深地影響著她,加上遇到了于夫這樣的男人,兩個人沒多久就在電話里確定了愛人關系。
在顧少強遞上辭呈的同時,于夫這邊也將理發館出兌,兩人約定在成都不見不散。
顧少強到達后,于夫陪著她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周邊的風景全部看了個遍,那段日子相當的愜意。
當然這段時間兩個人并沒有浪費,不僅培養了感情,還選好了地址準備開一家客棧。
這也許就是窮游的樂趣,顧少強做過義工,刷過盤子,賣過唱,只要能動起來就沒有什么能阻擋她前進的步伐。
兩個人為這家客棧取名“遠歸”,意思為遙遠的歸宿,正是顧少強現在的生活。
在成都的愛人身邊,顧少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遠歸”客棧也是夫妻二人的心血所在,客棧里的所有軟裝飾都是由兩人精心挑選,帶著滿滿的文藝青年的感覺。
于夫喜歡讀書,客棧里幾乎所有的書籍都是由于夫挑選,這座客棧更像是他們兩個人的孩子,精心地裝扮著。
旅行是分淡旺季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顧少強一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兩個人在旺季時一起經營客棧,照顧客人。
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顧少強的故事,去成都旅行的人都認為“遠歸”是他們的首選,因為這里承載了太多人的愿望和勇氣。
淡季時兩人直接將客棧關門去別的地方繼續旅行,去實現當初辭職書上的話。
破繭而生
追求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閑云野鶴的生活往往只出現在小說里。
顧少強付出的代價就是脫離體制工作,成為個體戶,其余的方面其實還是不錯的。
這和很多盲目辭職的人不同,顧少強有著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要開這樣一家富有自由精神意義的旅行客棧,不僅能賺錢,還能釋放自己自由的靈魂。
顧少強夫婦在6年間除了大理和成都,先后還去了杭州、烏鎮、水鄉南潯,在南潯,顧少強穿上一身旗袍別有一番感覺。
其實顧少強與于夫還是有不同點的,顧少強身上沒有那種天然的自由感,所有的自由感都似乎被壓抑了很多年,得不到釋放,也不那么善于與人交流。
甚至在沒有這些旅行前,她都是不敢穿裙子的,幾條牛仔褲就能穿一年。
但是到了紹興顧少強愛上了身上的裙擺,那一刻她是那樣的快樂,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南方走遍了,北方自然也不能落下,大連、哈爾濱每一處都有兩個人的身影。
顧少強之所以能有這樣的灑脫完全取決于她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簡單,活得簡單就自然灑脫。
顧少強說:
“辭職可能不是因為勇氣,是因為對生活和自由的渴望,并且我需要的不多。”
“那些羨慕我的人,他們還為大房子,豪車奔波,只能留下一輩子的羨慕,他們每天只能為了這些東西奔波,去工作。”
事實正是如此,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一個人不可能背負了太多的東西還去選擇自由和旅行。
顧少強很喜歡窮游,并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要的就是這種感覺,在青年旅舍與陌生人談談人生,喝點茶,這要比普通人花重金到景點去消費輕松的多。
顧少強對青年旅舍非常喜愛,一個屋子里住的都是酷愛窮游和自由的人,所以都非常有共同話題,每次住青年旅舍都能認識一批新朋友。
在旅途中,顧少強也曾有過身無分文的時候,但是她心里卻絲毫不慌張,走到哪里沒有錢了就會就地打個短工,賺夠了錢馬上去下一個地方。
這也許就是窮游的樂趣,顧少強做過義工,刷過盤子,賣過唱,只要能動起來就沒有什么能阻擋她前進的步伐。
在顧少強與于夫有了孩子以后,一家三口更是沒有停下腳步,還是幾年前的那句話,顧少強又做了改動:“世界那么大,我想帶孩子出去看看,”
顧少強坦言,無論孩子以后對她說想做任何職業,她都會無條件的支持,因為那是她的選擇。
她認為幸福的來源就是簡單生活,將步伐放慢,感受生活中的點滴,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她說:“我愛平凡的生活,但這不能代表我們的平庸,這是因為我們對生活負責,不會追求那么高的虛擬的品質,所以會感到幸福。”
成就自己
顧少強夫婦最讓人羨慕的無非是他們神仙般的生活,杜絕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在客棧里,有的只是輕松和慢節奏的生活。
對旅行輕車熟路的他們在旅行圈里結識了很多朋友,顧少強的那張辭職書更是讓人記憶猶新。
就在最近,鄭州某旅游公司找到了他們,希望他們能成為公司的“終身免費智慧出行體驗師”,也就是免費提供出行路線和服務,只需要留下旅行感受就可以。
其實這實在太適合顧少強夫婦了,對于旅行,沒人比他們更專業,這下子兩個人又省下了一筆開銷,還能到更多的地方去領略風土人情,實在是美哉。
所以在平時客棧比較忙的時候,顧少強就和丈夫和女兒過著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每天與柴米油鹽醬醋茶為伴,再次到淡季,三口人就化身旅行體驗師,走遍每一片沒去過的土地。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
旅行人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不需要關注,不需要誰的準許,啟航只是因為“我想”。
顧少強實際上并沒有每天都那樣瀟灑,她也會為了生活做一個家庭婦女,邊和丈夫忙活客棧的事情邊照顧女兒。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顧少強閑暇之余還要在網上做上幾場直播,和朋友們聊聊自己的專業,聊聊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很多朋友都在她的直播間學到不少。
作為一個母親,女兒的到來似乎更加激發了顧少強的事業心,她自從有了女兒,就一直逐年減少旅行的次數,但旅行依舊是她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她希望女兒將來也能愛上旅行。
為了多賺些錢滿足日常開銷,顧少強不惜在網上做起了買賣,賣上了成都當地的水果,在直播時也會小小地推銷一波。
很多人質疑顧少強曾經說走就走,如今卻賣起了水果,做起了老板娘,這豈不是和當初的誓言大相徑庭嗎?
其實不然,顧少強在幾年間早已走遍了不少地方,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更重要的是她收獲了自己的幸福。
雖然曾經顧少強明確表示不會利用自己的名氣去涉足商業的東西,但是每個人畢竟都要面臨生活的難題,用顧少強自己的話說:
“追夢是追夢,謀生是謀生,這是兩回事,我總不能讓自己餓死吧。”
顧少強還說:“雖然每個人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生活比較重要,但是關鍵就在于很多人摸不清楚什么才是讓自己舒服的方式。”
但不管怎么樣,顧少強已經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至少要比當年一直做老師可能要強上百倍。
顧少強每天白天在客棧傾聽著來來往往的旅客訴說著神奇的旅程和感悟,晚上就會在網上直播與大家互動,在網絡上,顧少強的粉絲相當的多。
在直播中,顧少強重新為大家解讀了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她解釋自己并不是圣人,只是一介凡人,也需要吃喝,所以那句話純粹是發自肺腑地想出來單純的旅旅游,看看風景,不是真的去做一個徐霞客,旅行之后還是要繼續面對生活的。
但是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有些過于“深刻”,還有人直接鄙夷顧少強從事商業宣傳,認為她有悖初衷。
如今顧少強還寫了一本書,里面記錄著她數次觀摩大好河山的傳奇有趣的經歷,書名就取為《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這本書也算得上顧少強精心孕育的一個“孩子”,她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一個念想,人生如夢,一個選擇讓她從一個世界跳到了另一個平行世界。
回歸生活的時光讓她找回了自己的事業心,顧少強實際上婚后都一直非常獨立,現在她的事業除了“歸遠”客棧和“旅行體驗師”以外,還有新的計劃。
顧少強打算靠曾經的心理專業再發展一份業務,那就是開一家心理工作室,一方面顧少強旅游比較多,“歸遠”客棧每天客人來來往往,凡是旅行者必有心事,顧少強便可以為他們排憂解難,另一方面還可以再增加一點收入。
所以顧少強并不是愛玩,反倒有著驚人的事業心,想出去看看不是為了消遣,而是為了有更好的未來。
實際上模仿顧少強的大有人在,在那次辭職書事件后,很多人都模仿她交上一張與顧少強一模一樣的辭呈,依然還是那句“我想出去看看。”
但是這些人都沒想到,顧少強的出去看看,真的只是看看,她還是找到了自己的主業,也有了自己的副業,完全可以滿足自身想出去看看的條件,但這些模仿的人卻發現,那種快意的人生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顧少強再次爆紅網絡是以客棧老板娘的身份出現,這些人難免對她表示懷疑,但是這根本怨不得她,當初在網絡上火起來完全是無意,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盲目追從必自食惡果。
并且很多人盲目追從并不是真的為了追求自由的靈魂,而是單純的不想上班工作而已,他們并沒有那么愛旅行,也不會為旅行付出什么。
所以顧少強并不是真的“浪跡天涯”,她只是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想要做一個背包客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經濟來源,否則那將會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極度不負責任。
一時沖動,拋家舍業沒有目的去說走就走,是不可取的,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讓旅行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才是最適合普通人的,但是顧少強“出去看看”的心態還是值得學習的。
正所謂“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安處。
塵歸塵,土歸土,看遍了大好河山以后,歸來仍要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 《城市畫報》
[2]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