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實踐導向,提升培訓的參與性。為突破在線教育參與性互動性不足的瓶頸,切實增強課程的體驗性,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設計的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實踐性課程超過65%。理論課突出引領性,來自高校專家學者高屋建瓴的理論剖析提升學員理論修養。案例分析課突出典型性,反映鄉村教育中的難點、痛點、重點,真正給出借鑒和解決方案。現場教學課以“云游學”形式,直擊第一現場,增強趣味性和體驗性。榜樣示范課分為名師示范課和先進典型事跡報告兩種形式,分別聚焦教學提升和理想信念提升兩大目標。培訓過程中不僅在授課時增強師生互動環節,同時每位授課教師都向學員提供課后答疑活動,討論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熱烈,“忘記了下課時間”成為培訓中常態。
突出學習共同體導向,提升培訓獲得感。學員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實踐工坊,以學員鄉村教學敘事為核心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達到總結提升。各實踐工坊配備指導教師,小組結成學習共同體,以常態化組內研修為主要形式,貫穿起整個培訓課程。共同學習為參訓教師架起溝通的橋梁,共同的學習任務驅動,不僅可以集思廣益,還能夠交流經驗,幫扶互助,真正解決教學中的遇到的問題,比如在答疑研討課中,很多學員提出的問題,其他學員就給出了解答。在培訓的最后,圍繞著“鄉村教育問題和鄉村教師使命”,學員把自己的思考和經驗進行分享,抒發培訓收獲滿滿的喜悅。
為達到以上目的,中心精心組建了一支水平高、師德高、結構豐富的授課專家團隊,而且培訓團隊根據項目的要求和參訓對象的特殊性,特別加強了一線授課名師的比例和鄉村教師的比例,占比達到67%。同時聘請了薛躍娥、王書奇、許剛、潘朝陽等長期扎根鄉村教育一線的國家級、省級模范人物作為授課專家,以現身說法為學員答疑解惑,以榜樣力量指引學員堅定理想信念,明確發展規劃,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亮點。
同時,為克服在線教育的短板,增強學員的歸屬感和班級榮譽感,中心創新日常管理,著力提升培訓溫度。通過建立班級群,成立班委會,劃分小組等形式,開展班級自治,增進學員互相了解,鼓勵學員參與班級管理,共同完成簡報、心得體會、美篇撰寫等小組任務。培訓期間,各個班級還撰寫了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心得體會和學習簡報,“真正做到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心也在第一時間將各班的心得體會和簡報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作為資料與全體學員共享。
中心管理團隊也采取各項舉措加強與學員們的聯系,每個班都配備班主任、教學服務人員、助教,開展班級群內服務,及時為學員答疑解惑,保障了培訓的順利進行。
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獲極大,這難忘的學習之旅將成為自己教研生涯的新起點,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厚植鄉村教育情懷、提升師德素養、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理論水平,真正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為鄉村學校教育的美好明天助力助航。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