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節水專項執法行動現場(記者韓雪瑩 攝)
改造或者更換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技術、工藝、設備和產品,也是非居民用水戶應當遵守的規定。張子罡進一步介紹:“節水器具主要是在公共區域的衛生間、食堂的后廚,如洗碗間,這些區域使用量比較大。首先必須采用節水型龍頭,龍頭前面要有限流閥,也叫發泡器,如果把這個拆掉,用水量會增大很多,開水龍頭的時候會浪費很多水;再一個就是不能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水龍頭,比如鑄鐵螺旋升降式水龍頭。”
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節水專項執法行動現場(記者韓雪瑩 攝)
發現節水工作中存在漏洞與隱患的同時,執法人員在現場也肯定和鼓勵了酒店的一些節水措施,如尾水回收和二次利用等。根據《北京市節水條例》第三十六條,現場制售飲用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有關標準規范,安裝尾水回收設施,對尾水進行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尾水,并依照本市有關規定向設施所在地衛生健康部門備案。張子罡解釋:“現場制售飲用水是通過膜處理把水進行分離,水的產出率不會太高,產出的尾水量也非常大,比例一般會達到1:1。如果尾水不進行回收,浪費的量比較大。另外,《北京市節水條例》規定,景觀用水禁止使用地下水、自來水,而這家酒店用的是中水機房的水,還是比較不錯的。”
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節水專項執法行動現場(記者韓雪瑩 攝)
洗車業、洗浴業、純凈水生產、高爾夫球場、人造滑雪場等特殊用水行業是開展集中執法普法工作的重點。據了解,近年來,洗車行業發展迅猛,洗車企業幾乎遍布城區各個角落,但是部分洗車企業節水意識淡薄,缺乏有效的節水措施和設備,存在水資源浪費的現象。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副總隊長員明達介紹,自節水專項執法行動開展以來,執法人員發現,洗車業的相關違法行為較為典型和高發。
員明達說:“有的洗車企業未建循環用水設施;有的雖然已經建了循環用水設施,但沒有正常使用;還有的建了循環用水設施,也在使用,但是沒有備案。另外,還有一些排水不達標的情況。絕大多數企業了解這些要求,但有時候由于做循環用水設施不具備條件,或者循環用水設施使用時成本較高,它會故意規避這些,存在僥幸心理。我們會繼續加大宣傳,另外也會做好服務,給他們提一些意見和建議,并對這種行為加大處罰力度。‘罰’不是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家的節水意識、愛水意識。”
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節水專項執法行動現場(記者韓雪瑩 攝)
《北京市節水條例》突出了對浪費水資源行為的剛性約束,針對嚴重違法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為推進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提供了法治保障。在《條例》的法律責任部分,很多條款都明確“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實施處罰。截至3月21日,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已經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節水檢查473次,立案89起;節水專項執法行動將持續至今年8月31日。而《條例》實施半個多月來,作為地方立法實踐,《條例》圍繞提升節水意識、補齊設施短板等方面重申要求,令行禁止,所帶來的示范效應不容小覷。
北京市水務綜合執法總隊東城分隊分隊長許亞寧介紹:“我們檢查了轄區內的酒店、洗車行等高耗水行業,從整體檢查的情況來看,行業對節水的認識還是比較充分的,對節水設施的維護保養都是比較及時到位的,目前整體檢查結果比較良好。”
酒店中水機房節約用水海報(記者韓雪瑩 攝)
近年來,北京致力于建設節水型社會,用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根據《北京市“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到2025年,全市年生產生活用水量將控制在30億立方米以內,全市節水型社區(村莊)覆蓋率將達到50%。北京市節水用水管理事務中心主任劉建國表示,將節水理念徹底、嚴格貫穿于“取、供、用、排”水全過程管理是《北京市節水條例》重點加以謀劃的內容之一。
劉建國說:“大家的意識提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條例》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倡導。原來咱們叫‘節約用水’,而《條例》現在說‘節水’其實是兩層意義,一層意義就是‘節約用水’,這是倡導性的,大家要盡的義務;另一層意義是‘節制’,就是總量控制。節水優先,一方面是把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釋放,另外一方面也能夠激發社會的經濟效益。從用水效率到用水效益提升,其實效益的提升就是效率的本質,用水效率高,實際上能夠節約成本,有效利用的水量會產生更高價值。同樣的水多生產了產品,經濟效益就出來了;如果生產產品的用水變少了,用水的成本也降低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