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稀缺資源面前攔住“黃牛”,需要制度智慧

日期:2023-06-07 12:09:26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北京警方曾公布,截至5月26日,已針對“五月天”演唱會依法打擊處理倒票人員29名。演出市場火爆,“黃牛”越過法律的邊界,很多人的心也跟著動。一些原本買票看演出的人,在二手市場高價的誘惑下,也選擇加價賣票,分一杯羹。身邊的一位朋友,抱著“聽說‘五月天’的門票難搶,我試試”的心態,買到了一張門票,這張標價855元的門票在5月底被人以8000多元的價格收購。一些歌迷在興趣和利益之間選擇了后者,解釋“我也是溢價收的”“不為了賺錢”。

捫心自問,聽說搶到一張門票就能賺一個月工資時,我內心的防線也有所松動。

這樣的購票制度設計,加之一二級市場高額的價格倒掛,導致搶到票的人能因稀缺資源獲益。想去的去不了,不想去的偏偏拿到了票,“路人牛”甚至比職業“黃牛”更為歌迷所痛恨。

最終,我還是去了演唱會,不出意料地收獲了精神上的滿足。而鳥巢外,沒有買到票的歌迷自發組成方陣,揮舞著熒光棒,和著場地里透出的音樂和歌聲,高唱“我和我最后的倔強”。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演出結束后,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歌迷買不到門票,只能付費報名演出的場地工作志愿者,“蹭聽”演唱會;有的歌迷被“黃牛”騙了,就手拿對講機假裝工作人員,去騙檢票口放行。

面對如此強烈的需求,我在想,是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演出市場都要接受與“黃牛”共存。

為了對付“黃牛”,一些演出實行了“強實名”,要求購票身份與入場人身份一致,在入場時刷二維碼,輔以身份證和人臉識別雙重認證,只有三者都符合,才進得去。這當然提升了“黃牛”轉售的難度,但有觀眾擔心,在這種制度下,如果因特殊原因無法如期到場觀演,是否只能由自己承擔全部損失。

無論用什么辦法,希望演出主辦方和監管部門行動起來,不要讓重新熱起來的演出市場存在這么多的混亂無序。

即將到來的“阿根廷男足中國行”比賽門票,就要求“強實名”,但它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我朋友圈里,一個曾經加價7000多元兜售“五月天”演唱會門票的“黃牛”,此刻還在搶著這場比賽的門票。

“5分鐘沒進去,這是有多少人在搶票啊。”“10分鐘沒看到座位圖,我想知道票是怎么沒的。”他寫道。

沒想到吧,“黃牛”都搶不到票。

陳知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支付寶轉賬贊助

支付寶掃一掃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

微信掃一掃贊助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