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為何會有“工作餐”?“福利”的背后,是官員的辛酸

日期:2023-03-20 11:19:1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1、唐朝的朝食

按照唐代崔元翰《判曹食堂壁記》的說法:“古之上賢,必有祿秩之給,有烹飪之養,所以優之也。”崔元翰就認為公務員的工作餐是天經地義的,古代工作餐也是只有高級的官員才能享用的,而且唐朝的工作餐了可以說厲朝以來最豪華奢侈的工作餐,官員吃不完還可以帶回去吃。

古代公務員的工作餐都是不要錢的。那個時候李世民覺得上朝早上太早就把5點上朝改成了7點,由于時間延長了,所以吃飯的時間也就延遲了,所以退朝的時候那些官員肚子都餓極了,然后唐太宗以“聊備薄菲”為配套措施,給他們提供免費的“朝食”。

“朝食”也有不同類型,不同品極的人有不同的“朝食”,唐朝公務員的“工作餐”,而最高規格的就是宰相,宰相有專門的政事堂吃飯的,基本上級別越高吃得就越好,當時的工作餐可以說十分豐富的,豐富到有官員上書要求“減膳”。當時做“工作餐”的人員都是給皇帝做膳食的廚師,宮廷御膳不是一般人能夠享用的。

2、宋朝的廊餐

宋朝的朱成《萍州可談》記述了,在大概四更天的時候,所有百官都要起床去上朝了,但是那個時候天還沒有亮,都要提著燈籠,所以那個場面很壯觀,宰相這這一級別的最后到來,所有的燈籠都要熄滅。

宰相與其他大臣、王、駙馬等人有專門等候上朝的地方,叫做“待漏院”,不用與低級的官員同行,“待漏院”專門準備了美酒和水果等工作早餐,有的時候在散了早朝之后皇帝還會賜食給百官,而賜食的地點在殿堂廊下,所以稱為“廊餐”。

3、明朝的廊餐

明代的“工作餐”也是十分豐富,在明代朱國禎的《涌棟小品》卷一中就詳細的描寫了明代廊餐的豐富程度,明太祖朱元璋:“每日視朝,奏事畢,賜百官食”。此食在奉天門,或在華蓋殿、武英殿,“公侯一品官待坐于門內,二品至四品及翰林院等官坐于門外,其余五品以下于丹墀內。

文東武西,重行列位,贊禮贊拜叩頭,然后就座。皇帝此時正在高高的殿臺上觀看他的臣下進食。但是后來明朝的通貨膨脹朝廷的財政支出失控,才廢除了“廊餐”制度。

4、清朝的繁榮

清朝從當時的社會繁榮程度就能夠看出工作餐也是十分豐富,清朝湖南熊歐陽兆熊就在《水窗春囈》中寫了各地方的機關食堂,寫出了當時工作餐豐富到盤子都有上百個。

在古代當官也不容易,一不小心惹得那些大官皇帝不快就被貶職,甚至會遭遇牢獄之災,身家性命都不保了。古代的官員也就相當于現在的公務員,不過古代做官卻是一個高危的職業。但是為什么古代當官那么危險還有人對當官那么渴望,就像《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一樣,就單單是中了個舉人,范進就瘋了,能夠看出古代那些人對于當官熱愛,確實古代當官被視為光宗耀祖的。

三、古代朝廷官員除了工作餐制度還有其他制度嗎?

1、住房福利

在古代做官到異地的話是禁止私自購房的,讓官員居住官舍也是官員的福利制度,“官舍”一般與辦公的地方靠得很近,和現代的機關大院差不多,去異地赴任還可以帶上自己的家人,但是如果這個官員一但被貶職,就會收回官舍。也是到了秦漢以后朝廷才開始向那些去異地赴任的官員提供住房,也是從秦漢之后給異地官員分發住房走向了制度化。

赴任的官員雖然有住房福利,但是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所以官員居住的地方就叫做“官舍”,在劉邦建立漢室就有官員把官員的住房問題提上日程了,然后就發布了《同安輯令》,記載了凡是列侯這一級官員的人,都會發給官印綬帶,還賜給寬大的住宅,俸祿上了兩千石的武官,還可以遷居到首都長安居住,住差一點的住宅。但是這一般是高級官員的待遇,但是等級稍微低一點的能夠享受。

在西漢的時候有個官員叫董賢節日的時候也不回家和妻子過節,于是哀帝就特許董賢的妻子搬進他辦事的住宅內,從這里可以看出來西漢后期官員的家人跟隨官員到“官舍”居住的情況已經普遍了。

2、帶薪休假

古代官員的帶薪休假歷史很久了,差不多是從漢朝開始的,古代放假一般是上六天班,休息一天,這一天就可以帶薪休假,除去還有如果一個官員休假了就必須由另一位官員替補,當時的休假制度也是采取了輪休的方式。

古代官員除去固定的休假之外還有其他的節假日,中秋節、清明節這些法定的節日,還有官員的“急假”一般官吏用婚喪嫁娶等原因請假時,在一年之內可以請假60天為上限。

但是在古代對于官員的休假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對于請了假的官員都必須到衙門去報道,而那些超過假期的官員都會被罷免官職。對于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員福利也是很好的,如果那個官員要休假療養的話,所有一切的費用都由國家承擔。所以除去上班時間還有那么多節假日,還可以休假福利待遇還是很好的。

3、節日福利

古代的節日福利不算很多,大多是來自皇帝的賞賜,據《漢官儀》記載,會派遣使者去官員分發錢財,也是皇帝給官員們謀福利,為了官員能過個好年,吃點好的。還有一種就是古代的官署把這個“創收”隋朝的皇帝想出來的,看到官員們的工資微薄,生活困難。

各級官署在地方建立一些經營性的機構,他們會選擇經營型企業,在鹽、酒、醋三個方面采取壟斷方式,這些產業一但膨脹,利潤就巨大,在唐朝的時候土地投資就流行起來,就是房地產,這個行業的利潤也是很高,當時無論是地位很高的皇室貴族還是商人都想占據房地產這一行業的一部分。

古代的官員大多是在繁華的都市內買下一塊土地,在土地上建一個門面,從事商業活動,通常由國家支撐的行業都是十分穩定和賺錢的,特別是在其中的鹽業,被國家壟斷,而百姓對這個又是必需品,國家通過這些方式,獲得的油水還是很多的。還有放貸款的方式斂收錢財,官署創收得來的收益如此之高,每逢節慶,就會以各種福利為名進行分發。

其實在古代為國家工作,發工資是比任何時候都要穩定的,古代還會發年終獎,在一般的情況下官員每一年的獎金都是由他這一年的成績所決定。

所以雖然在古代做官很不容易,但是也有這么多的福利制度,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對做夢寐以求也是有所原因的,這就跟現在一樣,福利待遇好的就更吸引人,福利待遇差的就不行了,除了工作餐制度以外還是有很多官員的福利制度的。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