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尼斯湖水怪,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很多人認為湖中的水怪可能是上古時期在水中存活下來的蛇頸龍或者長頸龍一類,但是世界之大,不僅只有尼斯湖出現過水怪的傳說,例如美國的五大湖、我國新疆的喀納斯湖等都有水怪的影子。尤其是我國的喀納斯湖,當地人說只要馬或羊在湖邊喝水,水怪便會將其拖出水中吃掉,傳的是神乎其神。到底傳說喀納斯湖中的水怪是一種怎么樣的生物?
在電視劇《盜墓筆記之秦嶺神樹》中,在吳邪和王胖子剛走進墓穴時在水中遇到了一條兇猛的大魚的襲擊,經過艱苦的戰斗,終于把這條大魚給殺了。吳邪一眼看去,原來這是大型淡水食肉魚類——哲羅鮭。咱們言歸正傳,說到納科斯湖水怪始于當地傳說,但是喀納斯湖作為一個旅游景點,曾有北京的7名游客在喀納斯湖游玩的時候,正在拍照的游客發現離他們游船200米處從水中躍出2個大的黑色不明物體,一前一后,激起1米多高的浪花,這就是游客們親眼目睹的喀納斯湖水怪,還有人把這一幕記錄了下來,在傳說盛行一時的時候,有專家學者曾經組織去到喀納斯湖進行考察,得出的結論就是,所謂的水怪并不是什么恐龍時期的蛇頸龍之類,而是很有可能是湖里存在著這種大型的食肉魚類。
再來說說哲羅鮭這種神奇的魚類吧,哲羅鮭是一種淡水食肉魚類,在全世界分布較廣,主要集中在亞洲北部。在水中非常兇猛,以捕食其他魚類、蝦類、蛙類等為食。這種魚一般可以長到1~4米,味道極鮮美,所以也是極其稀有的魚類,但是在1985的《新疆日報》中報道了發現了一條長達15米的身體泛紅的巨型哲羅鮭,當然這篇報道的真實性存在爭議,但是這也刷新了我們對這種魚類的認識,也許在特定,沒有天敵,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哲羅鮭的確可以長到那么大,而新疆的喀納斯湖有的的確確給哲羅鮭的生存創造了這種條件。
除了喀納斯湖,我國的吉林長白山天池、湖北洪湖等等都有出現過水怪的影子,而且都無一例外,種種水怪都有指向這種魚的證據,或許根本就沒有什么水怪,湖不像海洋那般深與廣闊,如果有,以人類現有的科技在這些湖中,我們人類早應該發現他們的身影,所謂的水怪就是這種魚或者是其他的大型魚類在水中捕食的激起的巨大浪花。
無獨有偶,在我們鄰國的印度的一個小村莊旁有一個池塘,池塘在夜里常常會發出奇怪的叫聲,惹得附近的村民在夜里都難以入眠,終于在村民的組織下把池塘的水抽干,才驚現一條身長2米多的巨魚在水里蹦躍。而這種魚雖不是哲羅鮭,這是當地一種比較罕見的魚類,但是村民們沒有想到這種魚居然可以長到那么大。
所以喀納斯湖水怪的傳說,或許就是湖中存在的哲羅鮭,在喀納斯湖那種沒有天敵,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哲羅鮭長得很大罷了,當然未來的科學也將會揭開這一切的謎題。
喀納斯湖是位于新疆阿爾泰地區的一個高山淡水湖,地處布爾津縣北部,西鄰哈巴河縣。喀納斯湖水面廣闊,水量龐大,湖區面積有4573公頃,平均水深120米,湖底最深處達到了188米,蓄水量為53.8億m3。
提起喀納斯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神秘詭譎的“水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先后有很多人聲稱在湖面上看到過神秘的陰影,長度大概是游船的2倍左右,脊背呈黑色。據目擊者稱,湖中的“怪物”有時還會突然掀起巨浪,然后迅速消失不見,整個船只都跟著波浪猛烈地顛簸起來。
喀納斯湖的“水怪”
關于“水怪”的真實身份,民間有很多猜測。對喀納斯湖區的圖瓦族部落而言,湖中的“水怪”向來被視為“湖圣”,是圖瓦族人的“保護神”。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首批護林員來到了深山密林中的喀納斯湖區,“水怪”的秘密這才公之于世。新疆大學生物系的專家學者聽到水怪的傳聞后,對喀納斯湖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不少專家推測,湖中的“水怪”很有可能是一種體型非常巨大的淡水魚類。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水怪”可能是某種目前未知的史前巨獸。但這種觀點很快就遭到了質疑,因為喀納斯湖只有20萬年的歷史,而恐龍等巨型生物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除非某種遠古的遺留物種經過遷徙之后到達了喀納斯湖,最終成功適應了這里的水質環境(關于貝加爾湖中海豹的由來,專家們也曾提出過“遷徙論”的假說)。
為了一探究竟,1980年新疆自治區政府牽頭,聯合多家科研機構成立了喀納斯綜合考察隊。要想探明真相,最直接有力的方式莫過于活捉一只“水怪”。于是,科考隊在湖面上放置了一張上百米長的漁網,但是離奇的是,第二天清晨漁網便神秘消失了。直到3天后,人們才在上游2公里處發現了那張被攪成一團的漁網,網衣上還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漏洞。
3個月的科考過后,“水怪”的謎底依然沒有解開。直到1985年,喀納斯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科考工作再次展開。當時新疆大學考察隊的總指揮是生物系的向禮陔教授,專家組成員包括黃人鑫和袁國映等研究員,幾人都有實際的跟蹤調查經驗,在資歷上堪稱“水怪專家”。
一次偶然的機會,專家們突然發現平靜的湖面上掀起了一個巨大的浪花,緊接著一條巨大的紅魚顯露出來,估計長度在10米左右,隨即便沉入湖中。借助專業的望遠鏡,專家們發現湖面上大大小小共漂浮著幾十個紅點,基本可以確定都是大紅魚,而且體長平均在9~10米左右!
“水怪”的真實身份是什么?
通過上世紀80年代的幾次漁業資源調查,研究人員大致摸清了喀納斯湖區的常見魚類,主要有8種。除去體型較小的草食性魚類以外,另外4種大型的肉食性魚類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分別是江鱈、北極茴魚、哲羅鮭以及細鱗鮭。
哲羅鮭
通過反復比較,哲羅鮭成為了最終的關注焦點。這是因為在繁殖季節,哲羅鮭的皮膚會明顯變紅,這一點和大馬哈魚、三文魚類似。另外,哲羅鮭也是上述四種魚中體型最大、性情最兇猛的,最有可能就是當地傳聞的“水怪”。
哲羅鮭俗稱大紅魚,野生種群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以及我國北方的高寒地區。在我國東北,哲羅鮭被稱為水龍,在新疆一帶則被稱為大海龍。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當地垂釣愛好者捕獲的哲羅鮭平均重量在15~30公斤之間,平均長度為70~120公分,有些也能達到150~180公分。
巨型哲羅鮭
維基百科上記載,目前已知最大的哲羅鮭在1943年被捕于科圖伊河,體長為2.1米,重105公斤。至于哲羅鮭的極限體型,目前還不得而知。有專家指出,哲羅鮭的壽命能達到55歲以上,而且生活在靜水湖泊中的哲羅鮭體型更加巨大(湖泊的生產力比河流更高),極個別“壽星”確實有可能長到10余米,體重可達1~2噸。
根據歷史記載,我國的黑龍江以及新疆額爾齊斯河水域曾有著非常豐富的哲羅鮭種群。但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河流中的鮭魚資源被大量捕撈,近年來的產量已經大不如從前,規格普遍小型化。在撫遠的東極魚市上,巨型的哲羅鮭也已經非常罕見,大多數體長都不足100公分。
東極魚市(圖中貌似是哲羅鮭)
但喀納斯湖有所不同,這里不存在漁民過度捕撈所帶來的威脅,而且湖區的環境相對封閉,湖中的哲羅鮭沒有外來魚類的競爭,牢牢占據著頂級獵食者的地位,生長幾乎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長成大魚的概率確實很高。
中國的哲羅鮭危機
喀納斯湖“水怪”的謎團至今未有定局,即便是呼聲最高的哲羅鮭也存在諸多疑點。
首先,人們從喀納斯湖中捕捉的哲羅鮭體長都不超過3米,無法直接證明湖中有10米長的大型哲羅鮭。其次,哲羅鮭屬于淡水鮭科魚類,典型的鮭魚在繁殖季節都會長距離洄游,而喀納斯湖上下游局部水流非常湍急,亂石淺灘眾多,米級大魚都很難通過,就更不用說是10米長的超級大魚了。
喀納斯河溪灘眾多,水位較淺,大魚無法通過
不管怎樣,“水怪”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了哲羅鮭,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關注中國哲羅鮭的種群現狀。可惜的是,中國境內的哲羅鮭生存現狀并不理想,由于過度捕撈,很多地方的哲羅鮭種群都已經瀕危(比如川陜哲羅鮭)。
1998~2000年,國內的漁業專家曾在額爾齊斯河進行過一次摸底調查,結果僅找到1尾成熟的親魚,意味著這里的自然種群可能已經難以延續。值得注意的是,額爾齊斯河和喀納斯湖還存在著一定的水文聯系。
喀納斯湖
這里順便說明一下,額爾齊斯河是一條著名的國際河流,也是新疆的第二大河。該河起源于阿爾泰山西南坡,一路向北流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最終與鄂畢河匯合并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的一條支流是布爾津河,該支流的上游就是喀納斯湖(通過喀納斯河相連)。
因此,額爾齊斯河和喀納斯湖的哲羅鮭可能存在某種聯系,至于喀納斯的哲羅鮭是否已經開始獨立進化,這還有待于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在東北的烏蘇里江,目前還存在一定數量的野生哲羅鮭。尤其是從伊曼河口到珍寶島江段的哲羅鮭,基本還保存著原始狀態,體長超過1米的大型哲羅鮭亦有不少(主要是當地居民少,部分江段始終未開發)。
烏蘇里江赫哲族漁民
在過去的調查中,東北的部分河流比如穆棱河、撓力河、別拉洪河等均未采集到哲羅鮭,野生種群可能已經絕跡。不過,好在黑龍江省已經攻克了哲羅鮭的人工繁育技術,這一物種暫時沒有滅絕之虞。
哲羅鮭魚苗放流鏡泊湖
總體而言,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哲羅鮭資源一直在持續下降,和所謂的“水怪”相比,野生哲羅鮭的生存現狀或許更值得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