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是受,1是攻,T是代表攻的一方(也就是相當于異性戀里的男的)P代表的是受的一方(也就是相當于異性戀里的女的)TP實質上是女同性戀者自身認知及角色扮演的一種標準。 所謂的T,即英文Tomboy的縮寫,這個名詞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指外表及行為舉止上,呈現男性化特征的女同性戀;
二,是指在女同性戀兩人關系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
三,性行為上的主動方。 Tomboy原意是“男子氣的女人”,本來并不只是用于形容女同志。所以,常常有人把前兩層含義混淆一團,認為在女同性戀兩人關系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必然呈現出男性氣質。
這是一種儒家傳統文化影響下男尊女卑思想的變異。女同性戀社群文化發展到后來,開始質疑這種不科學的角色定義。 1是指同性戀中扮演男性角色。0是演女性角色
“TP”又叫“頂底”(butch and femme),在女同性戀亞文化中是描述主動型、被動型身份及其相關特征、行為、風格、自我認知等的術語。
“頂”(butch、T)是主動型的一方,“底”(femme、P)是被動型的一方。同時“頂底 / TP”不是女同性戀角色分類的唯一形式,因為有許多女性自認為介于兩者之間,也就是“不分”(versatile、H)。男同性戀亞文化類似的概念則是“攻受”。
女同性戀(又稱女同、拉拉、蕾絲邊、Lesbian、Les、 Girlslove)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欲的女性。
女同性戀曾被記載于多處文化中,十九世紀晚期的性學家發表了他們對同性欲望與行為表現的研究,標明了女同性戀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屬于獨立的群體。因此,意識到自身新醫學身份的女性逐漸在歐洲與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
在1890年,醫學辭典開始使用該詞語,以“蕾絲邊之愛”等字詞形容女性間的性愛。據1870年文件記載,“蕾絲邊”亦被用來描述女性間的情感關系。約至二十世紀時,開始出現了“薩福主義”等可互通的詞語。女同性戀文化日益蓬勃,因而促使亨利·哈維洛克·艾利斯等性學家以醫學問題的方式著手分類女同性戀關系。
在西方同性戀平權運動的60年代,同性戀不分男女,都叫做gay。換句話說,男同性戀固然叫做gay,女同性戀也同樣可以稱為gay。
時至今日,在西方社會中,gay仍然是男女皆可的一個稱呼,如果需要特意區分男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者的話,則男同性戀者用gay,女同性戀者用les。當一個女同性戀者說:I'm gay。意思就是說:我是同性戀者;而如果說:I'm lesbian,則是在說:我是女同性戀者,兩者的區別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