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起隴西祁山是現在的哪里?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戰為什么失敗的原因

日期:2022-05-09 16:46:5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曾經五次征伐北方的曹魏,后來在《三國演義》中被戲稱為“六出祁山”。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幾乎是三國時代經典戰役的最后大戲。而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始于《出師表》,終于五丈原的病逝。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諸葛亮病逝的五丈原(作者攝)

但是在現實中,祁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歷史上的祁山大致位置應該在今天甘肅東部禮縣的祁山鎮附近。祁山扼守著隴西古道,是蜀地進入關中與隴西的主要通道之一。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姜維九伐中原

諸葛亮首次北伐就是走的這條古道,而后來在第一次北伐中就有了馬謖失街亭、收姜維等著名的歷史故事。蜀漢建興五年(227年),丞相諸葛亮為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向后主劉禪上表《出師表》,興兵北伐中原。從228年到234年,蜀漢以小國之力,對強大的曹魏發起進攻,這就是歷史是著名的“六出祁山”。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后主劉禪

其實“六出祁山”是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在正史的《三國志》當中,諸葛亮出兵北伐只有5次,而其中一次是對曹魏的防御戰,所以慢慢地就有了“六出祁山”之說。諸葛亮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通過北伐,實現以攻為守的態勢。

在五次北伐中,諸葛亮三次選擇從祁山所在的隴右地區為主要的進攻方向,而祁山也是后來姜維九伐中原(實際是11次)的主要進攻點。隴右地區正好處于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接的位置,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六出祁山的路線

對于諸葛亮還有后來的姜維來說,漢中是北伐中原的關鍵所在,從漢中出發,必須需要翻越秦嶺才能進入關中地區。史書記載,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冒險,所以在北伐之初就否定了魏延“子午奇謀”的戰術策略,選擇了從地勢最平坦的隴右進攻。但是這條路雖然可以較好地減少大山的阻隔,但是路途遙遠,糧草補給非常困難。所以說,做好戰略部署就是諸葛亮北伐中原的關鍵,而祁山就是其中北伐的戰略要地。

但是祁山對諸葛亮為何如此重要呢?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影視劇中的諸葛亮

二、祁山的戰略意義

在《三國演義》中,祁山是一個時大時小的概念,它有時指代一個地方,有時指代一條道路,所以在小說中對祁山的描述特別的模糊。

地理名著《水經注》中則對祁山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漢水北,連山秀舉,祁山在潘家之西七十里,水北有鹽官,在潘家山之西五十里。”可以看出祁山與鹽官、潘家山在同一個水系。所以,大概可以推斷,祁山在西漢水北,鹽官以西20里附近,大致與禮縣的祁山鎮相吻合。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今天甘肅與陜西交接的西漢水(作者攝)

祁山鎮附近是西漢水的必經之地,祁山鎮坐落于一個寬闊的平原地帶,南臨西漢水,北到天水尖山,東至鹽官鎮。

之前我曾親自到祁山鎮考察,祁山屬于岷山山系的支脈。建造于漢代的祁山堡所在的祁山鎮,就是在祁山中部的谷地間,祁山堡有一塊孤立的丘陵,站在丘陵上可以看到這個祁山谷地的位置。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今天祁山鎮的高臺

在蜀漢與曹魏的拉鋸戰中,祁山無數次地出現在史書和小說中。從南望去,在西河縣境內就是重重的秦嶺,蜀漢大軍翻越秦嶺后來到祁山鎮,就相當于進入了一塊開闊的谷地。

那里至今保留著一個名叫“川口”的地方,祁山正好扼守于谷口間,西漢水從祁山流過,北通天水,南通西和,是諸葛亮進入隴右與關中的關鍵要地,如果占領了祁山,則可以俯視關中,居高臨下。同時可以利用西漢水,將漕糧源源不斷地運往天水附近。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秦嶺深處傳說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之處

反觀其他幾條進軍關中的蜀道,如子午道、褒斜道、陳倉道等,不僅僅沒有水陸可以通道,甚至幾乎每一條路都需要棧道才能前行。

相比之下,隴右的祁山地勢平緩,更是漢中盆地進入秦嶺最為便捷的通道,祁山堡的西南通向禮縣附近,從那里可以進入羌中,連接羌人。姜維在繼承諸葛武侯的遺愿后,就曾嘗試聯結羌人以圖攻伐曹魏。蜀國向西北用兵,祁山必然是重要的橋頭堡。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遠眺祁山鎮

這里可以看作是進攻與防守的要塞,對于蜀漢來說,占領了祁山,很大程度上就取得了進入中原與關中的先機。諸葛亮在初出祁山時,就派趙云領兵出陽平關,進攻褒斜道,以疑兵的態勢吸引曹魏方的注意,而自己則引兵出祁山走隴右大道。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到底在哪里?為何諸葛亮會從這里北伐

聶遠版的趙云

文史君說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熟悉三國的朋友不可能不知,但是實際上諸葛亮只是五伐中原,無論是六出還是五伐,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祁山一直都是蜀漢進攻曹魏的戰略要地。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后,大將姜維經常起兵北伐中原,每一次討伐,祁山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但是作為一個小小的戰略要地,最終也無法改變命運的走向。弱小的蜀漢,終究敵不過強大的曹魏。后來姜維在最后一次討伐中原不久,司馬昭就派鄧艾與鐘會攻滅蜀國,最后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劉禪投降,蜀國最終國滅。

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之后,地位一直非常重要,劉備稱帝之后,任命為丞相,彌留之際,舉國相托,對他的信任無以復加,諸葛亮呢,也不負所托,處理南中叛亂打理好內政之后,開始傾盡全力北伐。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可惜呢,諸葛亮親自率軍企圖恢復漢室的幾次北伐最后都雷聲大雨點小,雖然給曹魏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還是沒有完成當初的戰略目標,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個。

首先,劉備的因素。歪史以為,劉備立國時期的理想背離了現實,他所在的東漢末年以及是士族豪強攫取了基層統治權的,朝廷對基層的控制就是皇子,高門大姓成為皇權的代理人,劉備要恢復的是西漢時期的漢,而不是這種漢。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顯然,這樣的理想和當時的基層格格不入,也就是無法取得基層的實際支持,這也是劉備從徐州、豫州到荊州都無法站穩腳跟的問題,他不愿意把權力還給基層,或者說基層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利益。

雖然這樣保證了劉備集團的理想不被腐蝕,也導致自始至終劉備集團都是游離在社會主流之外,即使在益州后期有所改變,做出了相對的妥協,但是這種改變有限,世家大族對劉備集團毫無歸屬感。也自然不會傾力相助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第二,曹操移民策略奏效,在曹操占領漢中之后,派遣軍隊把漢中的戶口全部遷往關中甚至鄴城,導致漢中戶口大減,即使漢中之戰劉備勝利,但當時已經可以說是空城一個,此后發展有限。

諸葛亮北伐時期,距離奪取漢中不過10余年,在當時戰亂人口大減的環境之下,通過自然繁衍顯然無法補足足夠的人口,沒有人口就沒有兵員、不能繳納足夠的稅賦、糧草。這就導致諸葛亮北伐的物資要從蜀中運送。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運輸數萬大軍的軍糧,經過漢中到達前線,消耗巨大,效率極低,諸葛亮大軍往往因為糧草不濟而撤退無功而返。

試想如果當初,漢中有足夠的人來支撐,或許北伐沒有那么多的困難。

第三,這是諸葛亮本人的因素,蜀漢只有益州和漢中,地狹人貧,人口較少,三國中屬于弱者,而北伐的對象是曹魏,當時實力第一,各方面的力量都碾壓蜀漢。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和這樣的對手作戰,自然不能依托陣地,全軍推進,但是諸葛亮走的是康莊大道,一直試圖在正面戰場消滅摧毀敵人,顯然,事實告訴大家,正面戰場無法擊敗曹魏,只有對方拖著,就能耗到諸葛亮自己撤軍。

過于謹慎的性格加上短于奇謀的能力,諸葛亮的北伐自然無法取得大的戰績,別說滅國之戰,就是給曹魏前線造成毀滅性殲滅打擊都很難。

諸葛亮執意北伐、六出祁山為何會失敗?三個因素導致漢室無法復興


很多戰役表明偏軍用奇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桓溫平蜀和鄧艾入蜀都帶有僥幸的成分,而諸葛亮第一次否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絕對是浪費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