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夢是誰?林怡夢個人資料簡歷簡介
林怡夢,1980年3月出生,本科學歷,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秉承“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專業精神,從事護理工作15年,以“樂于奉獻、微笑服務”的嚴格要求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以“分享經驗、鉆研技術”的工作態度不斷提高護理技能。擔任護士長以來,她總是主動承擔“加班、宣教、下社區”等工作,并以精湛的護理技能,嚴謹的工作作風感化著其她護士,凝心聚力提高護理質量,得到了病員的廣泛好評。
在過去的18年里,林怡夢的每一天都是這樣開始。晨起,迎著朝陽從城西趕到城東開始一天的工作,暮色中再穿越整座城市從城東回到城西的家。這18年的往來穿梭也讓她更深地觸摸到這座城市變遷跳動的脈搏,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日新月異。(圖/文 陳有為)
林怡夢,浙江省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的一名護士長,她從事護士工作已經18年了。林怡夢到達醫院的時候,醫院里只有一些病人家屬在走動。她的高跟鞋在水泥地面上咚咚作響,但很快她就收起她的高跟鞋,換上雪白的護士鞋,開始一天的忙碌。
每天的工作交接晨會,是每一天的頭件事,林怡夢站在隊伍里,聽醫生的交辦,有時也會就前一日護理工作的得失作發言。為更緊密聯系臨床,林怡夢的辦公室被安排在由護士站分割出的一個長條隔間里,護士站和病房里的一點動靜,她都能聽得很清楚。
它的局限,需要以在溝通中體現的人文關懷去彌補。”
有些病人的焦慮,也令她感到發愁。內分泌科里很多都是老糖友,需要長期“抗戰”或者終生服藥,很多因為不曾正規治療出現了諸多嚴重的后遺癥,也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想放棄治療,她感同身受非常理解,但同時總是積極溝通,協助開解疏通。每天回訪病人是護士長每天要做的功課,和病人調笑幾句也是常有的事,更多的是讓病人感受到輕松,讓醫院不會冷冰冰,有一種家的感覺。
病床上護工正在幫助X先生轉移到平板床上。他已經在這里住了將近五年的時間,今天將由遣送站的人送他回原籍。歷數起這些長期住院的病人,林怡夢說,他們很多人住院時間比我們年輕護士工作的時間還長,長期的悉心照顧,讓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遠超過了病人和醫護的醫患關系,而更像是家人、朋友的感覺。
對于將被遣送至原籍的他,躺在擔架上眼角流出淚水,這淚里有不舍、有感念,還有對未知的迷茫。只有在護士站安靜下來的時候,她會回到護士站后面的護士長辦公室喝杯水,整理下妝容。有時忙碌了大半天,林怡夢都來不及喝一口水。這一天剛好是護士節,林怡夢和她的同事們在這一天尤其感受到職業的榮耀。她們被鮮花和蛋糕簇擁,還有病友特意去溫馨墻上寫下對護士們的美好祝福。但她們無暇顧及,每一天當班的護士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剛好午餐時間,林怡夢將節日蛋糕搬到護士站隔壁的醫生辦公室,點上,和她的同事們一起吹熄,并沒有許下什么的心愿和期盼。護士的工作辛苦而繁瑣,有時還得不到病人的理解。
和上午相比,下午的時光略微輕松。也有新病人到來,林怡夢站在護士站前一邊幫助一對老年人辦理入院手續,一邊應對護士站前病人的各種請求和詢問。科里的實習生青澀、稚嫩,林怡夢總是包容又照顧,每個護士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她們就是曾經的自己。傳幫帶是護理的傳承關鍵。林怡夢向實習生介紹糖尿病人的健康食譜。科學地控制飲食,合理安排各種營養素的攝入對于糖尿病患者很關鍵,所以健康食譜的宣教就顯得很重要。一病友家庭情況特殊,科室積極聯系,當地一電視臺來到病房采訪幫扶對象,林怡夢期盼著可以借由此為這個特殊家庭解決燃眉之急。
護士長就像是一個病區的女管家,大大小小的事都得放她心上,包括燈泡、水龍頭壞了,瓷磚出現裂縫等等瑣碎的事。所以,接電話、打電話是每天最高頻的工作事件之一,在行政、臨床、后勤、病人及家屬以及醫護間溝通、協調,協調、溝通……
林怡夢說,她每天都要走上兩萬多步,有時遇見急事,還要一路小跑。這大概也是她保持姣好身段的原因之一。林怡夢站在她的護理團隊中間。長期高強度勞動,精神高度集中,三餐甚至不能準時吃……這是很多護士的工作常態。林怡夢說,她當年護士班的同學有近半已經離開護理崗位,她是少數幾個堅持下來的。
溫州人稱呼護士長為“阿長”,同事和病人都親切叫她“阿長、阿長”,林怡夢說起這個親切而又充滿信任和期待的稱謂的時候,有一種職業的成就感。有時候她也會站在窗口看看陽光下的城市,車水馬龍,有時大腦放空,有時也會想想自己職業的艱辛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