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我國第6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世界遺產包括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三類。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其中,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8項,不斷向世界展示“中國精彩”。
今年6月11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11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達到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總體保護狀況良好。
據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世界遺產包括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文化遺產3類。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其中,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共18項,總面積達7.06萬平方公里。
“這些遺產有效保護了中華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跡,最優美的山岳、森林、湖泊,最珍稀瀕危的動植物物種。”這位負責人說,18項遺產地還保護了200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平均每年為當地帶來超過140億元的旅游收入。
他還說,今年是我國首批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5周年。35年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形成了依托自然保護地體系保護管理世界遺產的有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自然保護地與自然遺產協同保護。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20年世界遺產展望》評估報告顯示: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中,全球整體狀況處于“好”和“較好”的比例為63%,中國比例為89%。18處世界自然遺產和雙遺產總體保護狀況良好,優于國際平均水平。
>>多知道點
陜西擁有3項世界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長城:遼寧、吉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青海等,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陜西、河南、甘肅、新疆,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另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兩國參與申報,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陜西境內項目有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彬州大佛寺石窟、張騫墓。
世界自然遺產我國有14項,陜西沒有一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我國有4項(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武夷山),陜西也沒有一項。 綜合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方案總結
2022年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關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促進社會對祖國壯麗河山的了解熱愛,增進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局積極響應國家及省、市林草局的號召,決定在全縣范圍內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活動。
一、6月7-13日進行線上宣傳,利用微信、百度APP、美篇等社交軟件展示世界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的自然美景,普及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縣現有的自然保護地情況,宣傳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在人們心中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高對世界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的認識。線上宣傳當日閱讀量已達300人次(不含轉發閱讀量)。
二、6月11日,早9:00在縣財富廣場進行線下宣傳(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參與宣傳人員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此次宣傳活動受到了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各部門同事也積極參與。具體宣傳流程如下:
1、在財富廣場選擇人流大且安全處,設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桌(在宣傳桌上用音箱循環播放“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宣傳音頻)。
2、在宣傳桌后面懸掛“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傳承中華文明之光”和“維護自然保護地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本溪縣”橫幅
3在宣傳桌兩側分別擺放印有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圖片的宣傳板,以便展示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的自然美景。
4、在廣場發放印有世界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單。
5、對過往民眾宣講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相關情況,增強民眾的認知。
6、對整個宣傳活動進行拍照存檔。
通過此次線上結合線下的宣傳活動,增加了群眾對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美麗景色的認知,提升群眾對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的認識。群眾只有對自然遺產和自然保護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才能積極主動的去保護這些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本溪滿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
202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