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了中國核彈頭數量為什么不公開?
什么是核武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核武器是通過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從而產生大爆炸,并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核武器的威力相當的大,比同等質量的化學炸藥威力要大得多,比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 焦耳,比1千克TNT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正因為這種武器太過恐怖,一般在戰爭中是不會輕易使用的,因為一旦使用就意味著兩個國家不死不休,爆發核戰爭,那么到時候整個地球都會因此而毀滅。
中國的核武器數量一直帶著神秘的面紗,從而引發了不少西方媒體的猜疑和誤解,每一年西方都會有媒體來估算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多的說中國有四五百枚甚至上千枚,少的說只有一百多枚,莫衷一是。一些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將核武器的數量保密,是因為中國在施行核武模糊戰略,這也是一種威懾戰略。
世界絕大部分核武器都掌握在美俄手中,雖然近年來,世界上關于核裁軍的聲音越來越高,但是真正去實行的國家沒有幾個,大部分核武器依然掌握在美俄手中,這兩個國家占據了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核武器,分別擁有超過7000枚。
不少國家認為目前中國最少具有400枚核彈頭,甚至可以達到750枚。還有英媒表示,中國發展核武器期間很低調,因此給人一種核武器很少的假象。但是如今人們看到了核武器展示,才真正彰顯了中國的實力,之前很多國家都被騙了!不過俄羅斯專家曾表示,現代化戰爭中核彈頭數量并不是贏得戰爭的重要指標,重要的是你能在毀滅掉對方或被敵方毀滅前打出多少顆核彈頭。
我們從1967年開始,在產能建設方面逐漸完備,但是中國向來低調保守,基本不公布數量信息,才有了外界的那么多揣測。在當今時代,示弱已經不再流行,中國也完全可以展示下“核劍法”,數量多少不重要,就算是幾顆,也足以讓很多國家無法承受了!
中國核彈頭數量為什么那么少全世界排名卻靠前?
中國在1964年試爆了第一枚原子彈,讓中國從此不再被美蘇等國“核訛詐”的同時,也讓中國從一個軍事科技水平落后國,走向了核武軍事強國之路。不過,在擁有了核武發展技術以后,以當時中國的核武數量、洲際彈道導彈發展技術來看,要真正能實現打擊到美國、蘇聯的各類重大戰略目標,當時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且就算在核彈頭數量、洲際導彈技術發展方面,中國實現了突飛猛進,美國也絕對坐視不管,原地踏步,不思進取的。根據美國政府2020年的核彈統計數據,美軍現役、非現役的核彈頭總計3750枚左右,同比2019年的核彈頭數量要減少了55枚,比1962年美蘇爭霸白熱化時期的31225枚要減少了87%以上。
而與之相對比的,則是中國在核彈頭數量上呈現“相對更少”的現狀。根據國外軍事專家、軍事智庫的推測數據,中國2020年的核彈頭數量大約在300枚左右,僅次于美國、俄羅斯,比法國、印度、巴基斯坦、朝鮮等國的保有量更多。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中國現存的核彈頭數量僅僅只是美國的“十分之一不到”,像中國這樣的經濟軍事實力僅次于美國的國家,在核彈頭數量上的“弱勢”,是否說明中國應該適當擴大一下自己的核武庫?
早在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的時候,就有過一些國內軍事愛好者、軍事新媒體從業者認為,中國現在的海軍仍遠遠不如美國,就算未來發展30年,中美兩國的海軍實力對比也未必能實現逆轉。與其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大做文章,不如大力擴充核武庫,在強大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以及發展中國軍事外宣基礎的加持下,讓美國時刻清楚中國的強大核威懾。從此讓美國不敢對中國在軍事方面有所“進犯”。
但是,像這樣的想法是不了解軍事,且脫離實際情況的。要知道,在美蘇爭霸的年代里,美國最高核彈頭保有量超過了31000枚以上,而蘇聯最高核彈頭數量超過了45000枚以上。若中國發展核彈頭數量,那美國了解情況后也肯定會增加數量,到頭來,這個核彈頭數量之爭,也終究成為“21世紀版軍備競賽”罷了。
那么,中國在保持現狀的情況下,有什么核心原因,讓解放軍不懼怕美國的核威懾呢?中國怎樣發展核武庫,在不需要發展數量的情況下,讓中國主動掌握對美核威懾的主動權,從而讓中國在實現全方位崛起的同時,不受美國干擾地實現民族復興?在中國騰飛進行時的當下,我們早就找到2大現實原因了。
第一大現實原因,和核武載體的科技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在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核威懾中,“二次核打擊能力”的概念,是最受各國政府重視與認可的。這個概念的實際意義,指的就是被核武打擊國在遭受到敵人第一輪核打擊后,還有多少固定式核彈發射裝置、機動核導彈發射車等仍具備對敵打擊能力,而在具備打擊能力的基礎上,又是否能夠徹底毀滅先手核打擊的國家。
就現在的意義來看,這不僅需要擁有足夠數量的核彈頭,而且還需要隱蔽性、機動性、防護性強悍的核彈頭投射工具。就具體案例來說,可以參考發射井,核潛艇,核彈發射車等。只有將這些加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國家才算真正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核威懾(不然被敵人先手打擊一波死完了,沒有反擊能力,這個核威懾也是不存在的)。
而這一切與核武載體的科技發展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就拿核潛艇為例,在研發了能保持核武庫的基礎上,這些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潛艇們必然得有可以容納核彈發射平臺的容量,這就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造船工藝實力,以及在船體構造、潛艇推進器方面的技術水平(在潛艇艦身隱蔽性技術上發展,可提升核潛艇的隱蔽性與生還率)。
而在擁有了容納發射平臺、核彈頭在潛艇內保存維護的能力后,有條件的國家還會在此基礎上研發核動力潛艇(掌握穩定核裂變技術),將穩定的核能應用到潛艇推進上。唯有如此,這個核潛艇才能在水下保存長時間的待機狀態,同時又能在水下埋伏的情況下,給假想敵國家有著真實的核威懾。
在這一點上,中國核潛艇的發展雖然和美國、俄羅斯相比還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就核威懾效果而言,中國已經達到了自身的需求。隨著中國核潛艇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在洲際彈道導彈上的不斷精進,中國的核威懾實力將會愈發強大,美國也無法在軍事上威脅到中國。
第二大現實原因,與中美兩國對抗中,中美兩國在核武“實現目標”上是絕對不同的。對于中國來說,中國需要對美國做到的,并不是搞“核訛詐”,而是搞“核威懾”。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并不理解核威懾與核訛詐這兩大概念之間的區別。
從政治角度來說,核威懾概念的存在,是為了防止假想敵國家采取一些對自身不利的危險行動,從而保障本國的政治利益。例如中國發展對美國的核威懾,本質目的是為了讓中國維持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和平,既讓美國對打擊中國后的戰爭成本感到害怕,從此不敢為了削弱中國而對華宣戰,又通過維護數量不多的核彈頭,以最小的成本來實現最大的政治利益。
而將核威懾發展到核訛詐這一概念后,實際情況又變得不同了,剛才我們提到核威懾的核心思想是希望通過核武平衡,來達到敵人不敢輕舉妄動的目的。而核訛詐則是通過海量的核彈頭數量,來對假想敵進行政治施壓,讓一些無核、少量核彈頭國家在政治談判桌上,走向有利于核大國的立場。
所以出于這樣的目的,我們也能看到為何美國仍保有如此大量的核彈頭(對其他小國搞敲詐勒索的工具)。而這些核彈頭其中又有不少是戰術核武器,存在部分戰略核武器。而中國的核彈頭并沒有說明到底是戰術還是戰略的。萬一中國核武庫里放著的全是滅國級別的戰略核彈頭呢?不要小看中國政府的智慧,也更不要小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決心。
而將視角切回到美國時,我們可以發現,若中美之間發生核戰爭,就算美國政府自己推算中國核彈頭可能無法殺死所有美國人,但就美國的政治體制而言,也絕對不可能承擔得起一場曠世核戰的慘烈后果,就算是“喪失大多數美國人性命的勝利”,美國政府也必然是無法接受的。而上述的這些,其實就是具體向的戰爭成本。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并不需要在現階段于核武上追求“最強與最先進”,更需要在核武上尋找到適合自身國情,同時又能真正實現本國戰略目標。隨著中國在經濟、軍事方面多重意義上的崛起與革新,無論是中國核彈頭數量也好,還是中國核武力量的技術發展水平也好,必然會隨著國力強盛而強,而日漸衰落的美國也必因國力衰弱而弱。未來,將是屬于中華民族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