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認克里米亞入俄嗎?
蘇聯入侵阿富汗算不算霸權,美國入侵阿富汗是不是霸權?那俄羅斯現在就不算霸權?烏克蘭比阿富汗更沒有主權?中國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羅斯了嗎?這么嚴肅的問題不承認,那說什么一起反霸,對啊,停止戰爭恢復和平啊。
蘇聯入侵阿富汗算霸權,美國入侵阿富汗也算霸權。對,現在俄羅斯在烏克蘭與美國傀儡打仗,不僅不是霸權,而是反霸權。對,烏克蘭人實際上沒有主權,因為烏克蘭的主權在美國和西方國家手里。要不怎么說烏克蘭是傀儡國家呢?還記得烏克蘭最高拉達會議上滿是歐美國旗的鏡頭吧?怎么?中國和俄羅斯一起反霸無上限,你居然也反對?
沒錯,中國現在是沒有承認克里米亞歸俄羅斯,這確實是個“國際公認”的問題。但是,你需要學習理解的是國際公認不是永久不變的。只要兩國人民都承認,那么中國也會承認的。給你舉三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關于蘇聯解體問題,原來世界上公認的只有一個蘇聯,1991年一下子分出16個國家。因為那些原加盟共和國的“人民”都承認了,中國自然也就承認了。南斯拉夫也是一樣。世界各國分分合合是常態,這說明了國家領土主權的第一個原理:國家主權和領土不是永遠不變的。
第二,關于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主權和領土問題。美國北約通過侵略戰爭,扶植了科索沃“政權”,美國北約20多個國家是承認科索沃“主權”和“領土”的。但塞爾維亞不承認。這就不構成“國際公認”的最基本要素。所以中國也不承認。千萬注意,中國不是因為北約轟炸了中國大使館,中國才不承認的。而是基于塞爾維亞不承認,中國才不承認。如果今后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獨立了,那么中國也會承認的。這就引出了國家領土主權的第二個原理:美國和西方列強的決定不等于國際公認。
第三,關于南北朝鮮的問題。自1948年朝鮮半島分立兩個政權以來,基于朝鮮南北兩個政權都認為自己是整個朝鮮半島的主權國家,即互相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而中國是支持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的,所以中國不承認美國用刺刀扶植起來的的“大韓民國”。但是到了蘇聯解體后的1992年,南北朝鮮兩個政權互相承認,并同時加入聯合國了,于是中國也就承認韓國,并與韓國建交了。這說明了國家領土主權的第三個原理:兩個政權實體(國家)都承認,即國際公認成立。
根據上述三個原理,回到克里米亞的問題,當烏克蘭不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時,中國自然不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但如果什么時候烏克蘭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了,那么中國自然就承認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了。而在此期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中國都表示理解萬歲。而這次美俄烏克蘭戰爭,恐怕也會對克里米亞的歸屬有個結論了。請你冷靜,不要著急說侵略,會有結論的。
俄羅斯克里米亞中國什么態度?
中國不可能承認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中國的立場是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假如中國承認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那烏克蘭馬上會否定一個中國原則,跟著北約、歐盟等幾十個國家也會否定臺灣的歸屬。那樣中國幾十年的外交努力就白費了。
克里米亞入俄公投儀式條約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搞了一次全民公投,結果顯示,96%的投票者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
(克里米亞全民公投)
既然不愿跟隨烏克蘭投靠西方,面積2.6萬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亞,為何不學巴爾干一眾小國完全獨立,卻要繼續受制于人,選擇加入俄羅斯呢?
一、歷史復雜的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位于黑海東北部,毗鄰近東地區兩大洲的咽喉。地理位置極具戰略意義,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有著極其復雜的歷史和文化變遷,種族和政治歸屬更替十分頻繁。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斯基泰人將西米里人趕出了克里米亞,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游牧群體。隨后兩千年里,克里米亞半島先后經歷了哥特人、匈奴人、可薩人及拜占庭帝國的占領。
直到1237年,蒙古和突厥血統的金帳汗國,才奠定了克里米亞的地名和文化。至1783年并入沙俄之前,這里一直處于成吉思汗后裔韃靼人的統治之下。
1430年,成吉思汗的十一世孫哈吉·格來,正式建立克里米亞汗國,定都巴赫切薩拉伊。 這是克里米亞歷史上,僅有的具有完全獨立國家的歷史。
(葉卡捷琳娜)
二、兵家必爭的克里米亞。
可惜好景不長,1475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克里米亞,連哈吉·格來的第六個兒子明里·格來都被俘虜。迫于武力威脅,1478年,克里米亞汗國不得不向奧斯曼帝國稱臣,接受它的管轄。
奧斯曼帝國衰敗后,沙皇俄國迅速崛起,開始染指克里米亞事務。
1774年,沙俄迫使奧斯曼帝國放棄克里米亞,并立刻將其變為自己的附庸。
到了1783年,葉卡捷琳娜更是撕下偽裝,直接吞并了克里米亞半島,并不無得意地宣稱,我兩手空空來到俄國,如今終于給俄國帶來了我的嫁妝——克里米亞和波蘭。
沙俄的瘋狂擴張,引來了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它們擔心一旦沙俄控制了地中海,會威脅英屬印度和法屬北非的海上通航和利益。于是,在英法支持下,克里米亞戰爭于1853年爆發。
這場載入史冊的戰爭,對俄國影響深遠,昔日的王者跌下神座,戰敗的俄國再也無力進行擴張。
二戰中,克里米亞再次淪為主戰場,還成為三巨頭瓜分二戰果實的雅爾塔會議主辦地。
(克里米亞戰爭)
三、物是人非的克里米亞。
當年沙俄吞并克里米亞后,對于當地蒙古人血統的韃靼人,采取了血腥的民族同化政策,大量的當地韃靼人遭到迫害。因此,二戰德國人占領克里米亞時,韃靼人主動投降德國,幫助德國進攻蘇俄,意圖借助德國人脫離沙俄的殘酷統治。
二戰結束后,蘇俄對于世代居住在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進行了嚴厲的報復。將整個韃靼民族定為叛國罪,全部流放到中亞苦寒之地。流放路上,餓死凍死的韃靼人不計其數。同時受到這種迫害的還有車臣人。
蘇俄又將大量俄羅斯人,遷居克里米亞,填補韃靼人的缺失。在當地徹底清除韃靼數百年的民族印記,換上俄羅斯人的印記。使得原本由韃靼人控制的領土,變成了俄羅斯人的家園。
(赫魯曉夫)
四、赫魯曉夫的慷慨。
1954年,為慶祝烏俄結盟300周年,當時的蘇俄領導人赫魯曉夫大手一揮,將一直屬于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只是他絕對想不到,30年后蘇聯會四分五裂,他的一時沖動,也奠定了今天克里米亞爭端的根源。
1976年,韃靼人獲平反昭雪,但并沒有獲準返回故土。昔日的物產早已歸劃為俄羅斯人所有,韃靼人僅占克里米亞人口的1/4左右。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其兵家必爭的戰略位置,彈丸之地的克里米亞,只能淪為大國的附庸,很難以一個主權國家的身份生存。再加上它對于俄羅斯的重要性,俄方根本不會放任他完全獨立。
而且克里米亞的主人,也早已不再是原住民族的韃靼人,被赫魯曉夫劃入烏克蘭的俄羅斯人,自然更傾向于回歸強大的俄羅斯,享受主體民族的國民待遇。那樣,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安全感上,都要比完全獨立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