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是哪一年?
1894年7月25日(清光緒二十年,日本明治27年),中日海軍爆發豐島海戰,為黃海海戰的一次遭遇戰,也是中日雙方第一次海戰,甲午戰爭正式打響。
“濟遠”(管帶:方伯謙)和“廣乙”(管帶:林國祥)兩艘清朝軍艦7月23日抵達朝鮮牙山,掩護運送清軍的運兵船在牙山登陸后,25日拂曉離牙山返航,在朝鮮豐島海面,遇上日本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及“秋津洲”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為特征的軍艦。
圖左為豐島海戰中的日方軍艦:吉野、浪速和秋津洲號三艘巡洋艦;圖右為北洋水師軍艦:巡洋艦“濟遠”和“廣乙”、“操江”號炮艦。
7月25日7時20分許,日軍與“濟遠”和“廣乙”兩艦互相發現,雙方即時下達戰斗準備命令。日軍艦隊航行于狹水道,于戰斗不利,便南下誘清艦至寬闊水面。7時45分許,日軍旗艦“吉野”首先開炮。7時52分,清國軍艦隨后還擊,兩軍展開激烈炮戰。日本軍艦在噸位、火炮、尤其是射速方面,較清朝軍艦占較大優勢。“濟遠”號很快試圖撤離。
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艦“廣乙”沖入日本艦隊中,利用硝煙和薄霧掩護,企圖向日本軍艦發射魚雷,在“秋津洲”艦、“浪速”艦壓倒性的火力打擊下受重傷,船身傾斜,人員傷亡慘重。于是向海岸方向退出戰斗,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縱火自焚。“濟遠”艦傷亡亦慘重(當時管帶方伯謙與大副沈壽昌皆在艦橋上指揮,沈氏被日軍擊中,腦漿迸裂、血染方氏衣裳,二副柯建章腹部亦被日軍炮彈貫穿,船政學堂見習軍官黃承勛被炸斷一臂)。
同時,載有第二波増援朝鮮清軍并懸掛英國國旗的英國“高升”號商輪和滿載軍械的“操江”艦先后駛來。“高升”號當時是由英國船長高惠悌受清政府特許航行,船上有多名西方顧問和船員。下午1時“高升”號被“浪速”擊沉,此時西方船員與清軍官兵多數落水,日軍以機槍向落水人群掃射。清軍官兵兩人被俘,其余皆被射死或溺亡,殉難者達七百余名。英國船長高惠悌和兩位西方船員被日方挽救。下午2時,“操江”艦被“秋津洲”艦俘虜。
甲午戰爭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由于清朝統治者鞏固滿清文化,輕視科技,閉關鎖國。在乾隆統治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中國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今天我把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列舉出來:
1、《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于1842年清英兩國簽訂《南京條約》,條約賠償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并開放廣州、福州、廈門、上海、寧波五處港口通商。《南京條約》是英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勿忘國恥,看看清朝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2、《虎門條約》是簽訂《南京條約》后英方以通商口岸的各項制度在1843年10月份簽訂的。
3、《望廈條約》又稱《中美五口貿易章程》,《南京條約》的簽訂傳到美國,美方要求清方要與英國同等通商條件,在1844年,美清在澳門望廈村簽訂條約,稱做《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望廈條約》是美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4、《黃埔條約》,1844年,法國采取恫嚇和訛詐等手段提出援引英、美先例訂立條約的要求,1844年10月24日受脅迫的清政府在廣州黃埔與法方簽訂了《五口貿易章程:海關稅則》,又稱《黃埔條約》。《黃埔條約》也是法國侵略中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5、《瑗琿條約》是1858年,沙俄以武力壓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簽定使清朝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讓領土最多的條約。
6、《天津條約》是1858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英、法、俄、美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包括《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四部分。
7、《北京條約》是繼《天津條約》后第二次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60年,在英、法、俄的威脅和誘逼下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割讓九龍尖沙嘴給英國,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四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給沙俄,
8、《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1864年,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此條約,割讓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四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給沙俄。
9、《北京專約》又稱《臺灣事件專約》《臺事北京專約》《臺事專條》是1874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賠償日本五十萬白銀作為日軍撤出臺灣的條件。
10、《煙臺條約》又名《滇案條約》《中英會議條款》是1876年與英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11、《伊梨條約》是1881年沙俄逼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讓中國喪失了七萬多平方公里領土給沙俄。
12、《科塔界條約》又名《中俄科布多界約》是1883年與沙俄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割讓齋桑湖以東以南大片領土給沙俄。
13、《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或《越南條款》,又稱《中法和約》、《李巴條約》,是1885年簽訂。
14、《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是1890年與英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擬定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間的邊界。
15、《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3年與英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開放西藏的亞東為商埠,西藏和印度、哲孟雄邊境五年內免稅貿易。
16、《馬關條約》又名《馬關新約》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后。1895年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17、《辛丑條約》又名《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朝政府在1901年與英國、美國、日本、俄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條約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本息合計9.8億兩白銀。懲辦曾支持宣戰的王公大臣,保證嚴禁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駐兵京津以及京山鐵路沿線。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