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被稱為脈學之宗的醫師是誰?扁鵲還是華佗被稱為脈學之宗?

日期:2022-06-29 09:39:0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高中歷史題:下列我國古代杰出醫學家中,被后人譽為醫學被稱為脈學之宗的醫師是誰?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

答案:A


扁鵲還是華佗被稱為脈學之宗?

后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的人名醫扁鵲:戰國時代名醫,后代奉他為“脈學之宗”。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由于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扁鵲是中醫學的開山祖師,世人敬他為神醫。從司馬遷的永存之作《史記》及先秦的一些典籍中能夠看到,扁鵲既實在又帶有傳奇色彩的終身,猶如一個很厲害世外高人。

基本介紹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或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也有記載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縣北)人。戰國時代名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于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濟市清華鎮東。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鉆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關于扁鵲的傳奇小故事:


扁鵲當年的名望很高,見到蔡桓公的時候就對蔡桓公說他有點病,但蔡桓公并不信他,因為他不喜歡人家說他有病,甚至還有點生氣,后來扁鵲又見蔡桓公都說他有病,而且在日益增重,蔡桓公不信。最后的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藥治愈。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里時,借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歸閻王管啦,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五天后,桓公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這一則小故事蔡桓公是受害者,反而增高了扁鵲的名望。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