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多少克多少千克多少兩?
計量單位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樣東西,統一計量單位才能夠更好的交易,經濟和諧發展離不開計量單位的統一,如今世界上大多數計量單位都是用克來計算,而中國傳統喜歡用斤,兩者換算起來也非常簡單,1千克等于2斤,那么500克也就是一斤了,除了斤以外,還有兩作為盡量單位,其中10兩等于1斤。1斤=500克(1克=0.002斤),一公斤=1000克。克(g)是一個質量單位,千克(kg)的千分之一。市斤是我國古代重量度,簡稱斤。一般說幾斤肉、幾斤棉花等,現在還是我國一般市場上通用重量單位。市斤以上有市擔,以百進位;市斤以下有市兩、市錢、市分、市厘、市毫、市絲等,以十進位。
一斤等于多少克多少兩:500克/10兩
斤是中國特有的重量單位,從互帶延續至今,就像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磅一樣。目前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的克,一千克等于一公斤,不過公斤和我國的斤不一樣,因此許多朋友分不清楚一斤等于多少克,其實一斤就是500克,一千克就是2斤,所以一公斤等于2斤。
除了斤以外,還有“兩”這個統計單位,1斤等于10兩,一千克就是20兩。在古代,只用斤來作為計量單位的話范圍太大了,如果遇到比較輕的,就很難用斤來形容,因此用兩也就非常方便了。因此現在大家應該也都知道應該怎么區分了吧,給自己測量體重的時候可不要弄錯了。
古代1斤和現代1斤有什么區別?
看到這個問題估計有很多朋友要迫不及待地跳起來嘲笑小編了:“古代一斤十六兩,現在一斤十兩,當然是古代的一斤重啦!”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以上的回答想當然了,小編也是在瀏覽頭條時看到大家總會犯這個常識性的錯誤,所以特此寫這篇文章來“以正視聽”。
首先,古代的一斤十六兩不假,而且自秦朝開始歷朝歷代至民國的一斤皆為16兩;現在的一斤十兩也不假,但關鍵是:古代的“一兩”不等同于現在的“一兩”!
“兩”“兩”不同
您可能會疑惑了,那古代的一斤到底是多重?其實歷朝歷代的一斤重量都是不太一樣的,只說“古代”太過籠統,下面我們就把不同時期的一斤的重量列出來,方便您查看。
眾所周知,始皇帝統一的度量衡,我們就從秦朝開始。
秦朝,西漢:1斤=258克,1兩=16克;
東漢,魏晉:1斤=224克,1兩=14克;
隋初:1斤=668克,1兩=42克;?
?唐,宋,明,清,這幾個朝代每斤的重量也不太一樣但都是1斤大致=600克,1兩=37.5克;
(注:以上數值為查看方便已去零取整)
現在:1斤=500克,1兩=50克。
砝碼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秦朝、西漢、東漢、魏晉時期的一斤遠小于現在的一斤,大致只有現在一市斤的一半重;隋唐、宋、明清時期的一斤略大于現在的一斤。
所以,以后再遇到這種問題就不要再想當然地認為古代一斤16兩,所以就大于現在的一斤了!而且誰要再告訴你這個,就無情的反駁他吧!畢竟,關于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常識性的錯誤,我們不能犯!
接下來我們再來拓展一下,為什么古代的1斤是16兩?現在的1斤10兩怎么來的?
桿秤稱重
古代一斤十六兩的來源的說法有很多,我們主要介紹一下比較有影響力的“星辰說”。相傳,最早的時候一斤是13兩,分別對應于北斗七星加上南斗六星,然而奸商自古有之,缺斤少兩的事更是屢禁不絕,于是人們開始尋找道德上的約束,便在秤上又加了三顆星,寓意“福”“祿”“壽”,缺一兩“損福”,缺二兩“傷祿”,缺三兩“折壽”。不僅如此,秤桿上每一斤鑲嵌的十六顆星也是有講究的,只能是黃色或白色,寓意著做生意要真誠、內心純潔。自此一斤十六兩正式成型。
良心
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一斤十六兩的真正成因已不可考究,但通過這個說法我們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發明稱時的智慧和苦心。它在時時告誡著人們,生意上要誠實、真誠、公平,否則缺斤短兩就是在傷害自己。在古人心中,稱被賦予了更神圣的意義,它稱的不僅僅是重量,更是天地間的良心。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計量和換算上的方便,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國多個地方試點的基礎上,開始在全國實施衡器計量全面改革,普遍使用十兩秤。現行的一斤合十兩,每兩50克,每斤500克。不得不說,這種計量上的改制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而且與國際社會更好的接軌,實乃有利之舉。
好了,今天關于古代和當代的重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里。小編能力有限,錯誤和疏忽之處還請各位看官不吝指正賜教,先行謝過。歡迎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