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佳什么原因怎么走的?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長夜未央,寂寞成殤!
2004年1月12日,香港著名藝人梅艷芳的出殯日,極盡哀榮。
2004年1月12日?大陸當紅歌手陳汝佳冷清離世,是魂系芳菲?還是另有隱情。
一年以后,被媒體遲疑地追問之下,其家人從一開始的否認,到后來遮遮掩掩地對外公布死訊,語焉不詳,表現實在令人費解。
當本應屬于一個家族的記憶,變成一個城市集體記憶的時候,他一定是在屬于他的時代書寫過傳奇,梅艷芳如此,陳汝佳亦如此。
這就難怪多年來媒體和歌迷一直在抽絲剝繭,尋找真相。在撲朔迷離的面紗沒有揭開之前,陳汝佳的死因謎團被眾口鑠金出現了幾個版本。
版本一,陳汝佳視梅艷芳為偶像,在梅艷芳出殯的當日,陳汝佳傷心過度導致因心肌梗塞導致死亡。當日陳汝佳一家人正圍坐看電視,陳汝佳嘴里說了一句含混不清的話之后,隨即倒地,他三姐隨即過去給他揉背,家人急召120,15分鐘后120車趕到,醫生為其注射強心劑的時候,發現已經無法注射進去,結果陳汝佳一句話都沒留下就去世了。
版本二,陳汝佳因吸毒過量突發死亡。
版本三,也是最為離奇的說法,說陳汝佳與毛寧同性之情傷,自殺死亡。
多年過去,陳汝佳的死亡真相一直懸而未解,慢慢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既然真相不是所有歌迷都有機會窺見。在懷念一個人的歲月長河里,不如去一廂情愿地去相信自己內心最為滿意的版本更為釋然,那就是為梅艷芳傷心猝死。
即使是他因吸毒或同性愛之傷,那也是他個人的事,畢竟他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梅艷芳、陳汝佳兩個血肉之軀先后都化為了一縷輕煙,散落一地或傳奇或平淡的故事任后人品評。這應是他們足以自豪的生命之魅。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正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生機勃勃崛起之際,同樣也是諸侯亂戰之際,創作上一端受港臺流行樂的影響,一端有傳統民歌風抒情歌曲的拉力;表演上以模仿為主,個性化創造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場機制而難以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得改革風氣之先的廣東,相繼冒起了一批優秀的音樂工作者。他們在全國掀起一場長達十數年的“廣東流行音樂風暴”。
翻開這些名字,陳汝佳、呂念祖、程琳、劉欣如、張咪、毛寧、李春波、陳明、高林生、光頭李進、林萍、甘蘋、火風、金學峰、林依輪、周艷泓、楊鈺瑩、中國力量......廣東歌壇星光真的是如此燦爛耀眼。
可以很客觀地說是廣東音樂人開拓了中國內地原創流行音樂的先河, 而外表俊秀,氣質憂郁,高音清越,低音溫柔的陳汝佳更是內地流行音樂先河里一道精彩華麗的流光。
在他舒緩悠揚、自然清新的嗓音里流淌出來的《彎彎的月亮》、《晚秋》、《故園之戀》、《黃昏放牛》激蕩數載,依然動人。
1988年《第三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最具權威的聲樂比賽。陳汝佳憑借《故園之戀》摘取業余組通俗唱法第一名,這次比賽也成為當時盛行的“西北風”最有力的推動者。
“西北風”在音樂觀念上是對港臺流行音樂、南方及中原音調為主的我國音樂創作現狀、和前幾年流行音樂界“陰盛陽衰”現象的一種逆反。但“西北風”帶有很大的過渡性。它本身所代表的觀念并不穩定,畸形的繁榮難以持久。1988年下半年起,“西北風”就逐漸被俚俗歌曲及港臺引進版所取代。
很多評委對陳汝佳的表現都很感嘆,原以為來自特區的歌手必定演唱的是勁歌,沒想到他竟可以唱出這樣的款款柔情。
就是這種不隨波逐流的款款柔情,成了陳汝佳的殺手锏。一夜之間,留著飛機頭,右側還染著一縷銀色頭發、深凹的眼睛、兩道濃密的劍眉、輪廓分明的陳汝佳走進了千家萬戶。
陳汝佳89年推出的專輯《89陳汝佳》,專輯里多首歌充溢凄苦傷情,歌聲一出那漸漸加深的失落、步步緊逼的痛楚仿佛經由他的心中飛出,總會讓歌迷聯想到陳汝佳微蹙的濃眉,光滑卻涼白的額頭,仿佛人生的沉浮,千年憂郁,百年感傷,都在他的心頭!千言萬語,也難以訴說心中的癮癮之痛。
他本就是個孤寂憂傷的人。
1993年,陳汝佳在事業最高峰的時候退出樂壇,遠赴澳大利亞進修音樂,7年后的2000年5月陳汝佳在廣州舉行的“20世紀廣東流行經典金曲演唱會”上,宣告復出。復出之后風采依舊,并奪得當年樂壇頒獎禮的一系列大獎后,又推出兩張新歌加精選專輯,自2002年之后,他再次不明原因淡出樂壇。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
這個憂郁中蘊涵著深情和柔情的男子此后便絕塵舞臺,絕世人間,銷聲匿跡。只有陳汝佳那首《難解的迷幻》還在空中回蕩。
多少地迷幻總是解不開
憂傷地故事講不完
純真的愛永遠不會來
癡情地浪漫在伸延……。
陳汝佳死后一個多月才被發現?陳汝佳的個人資料
在中國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流行歌壇,北方正刮起西北風,而南方的廣東歌壇,有一位歌星正當紅。這位被稱為“廣東歌壇第一人”,也是中國流行歌壇第一代“國民偶像”的人物,名叫陳汝佳。
2003-2004年間,歌壇接連損失了好多位巨星,比如張國榮、梅艷芳等,而就在梅艷芳出殯那天(2004年1月12日),內地歌手陳汝佳也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為什么說悄無聲息呢?因為外界幾乎沒有一個人知道,直到一年后的2005年2月,陳汝佳的死訊才漸漸傳開。
陳汝佳這樣一位傳奇般的巨星,在當年紅透半邊天之后為何突然退隱歌壇?多年后復出歸來,為何又在短短幾年后離奇般地過世呢?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嘆息,也給人留下了一個謎團。
01草根歌手闖江湖
陳汝佳1964年生于廣州市荔灣區一個普通家庭。也沒有受過音樂訓練,但從小有唱歌的天賦和愛好。高中畢業后,開始憑著這一腔對音樂的熱血闖蕩社會。后來他加入了越秀輕音樂團,開始隨樂團四處跑場,工資是4.5—7元一晚。一年多后,他離開樂團,去了珠海,在一些賓館酒樓駐唱。在那里唱了大半年,被一個深圳來的老板發掘了,邀他去深圳唱歌。陳汝佳就應邀去了深圳,固定在一個酒樓唱歌,工資一下漲到了2000元一月。那是80年代中期,這收入水平不低了。
陳汝佳憑著一把漂亮的嗓子,在深圳漸漸唱出了名,很多人慕名而來,包括香港那邊,也有不少人成了他的鐵桿歌迷,定期過來支持他。那時候徐小鳳的歌很流行,而陳汝佳翻唱徐小鳳的歌,別有一番味道,很受歡迎。
1987年,深圳市組織一支“鳳凰藝術團”赴歐洲演出。雖然陳汝佳只是一名歌舞廳演員,卻被破格選中,隨團出訪。在英國、荷蘭、德國、比利時四國演出期間,他也是最受當地華僑歡迎的那個“佳仔”。
自歐洲歸來后,陳汝佳的人氣越來越高,恰逢深圳舉行“新園杯”歌唱大賽。陳汝佳報名參賽,演唱一曲《黃昏放牛》,并毫無懸念地拿下了冠軍,獎品是一臺鋼琴。
“春園杯”過后,廣州又舉辦了一場規模更大的“龍鳳杯”歌唱大賽,陳汝佳前往參賽,獲得了“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項。
02平步青云紅遍中國
陳汝佳在深圳走紅后,深圳電視臺對他相當器重。為他錄制發表了個人MTV專輯《陳汝佳88風靡》,由深圳電視臺的編導鄭璞玉執導。后來,這位鄭璞玉小姐與陳汝佳在工作中頻繁接觸與合作,并發生了后面的情感故事。
1988年,陳汝佳在從深圳到廣州接連獲得榮譽后,一路殺到了北京。此次他的目標,直指“青歌賽”。當然,他是深圳電視臺選送參賽的,鄭璞玉作為領隊陪陳汝佳一同前往。他們還找到音樂家付林,幫陳汝佳量身打造了一首歌曲《故園之戀》。
結果,陳汝佳不負眾望,憑借《外面的世界》和《故園之戀》兩首歌,一舉奪得第三屆青歌賽通俗唱法的金獎。而鄭璞玉也代表深圳電視臺獲得了“伯樂獎”,兩人一同站上了領獎臺。
從深圳到廣東到全國,陳汝佳可謂平步青云,24歲的他,攀上了演藝事業的一個高峰。回到深圳后,陳汝佳趁勢又推出了新專輯,并屢屢賣斷貨,連負責印刷唱片封面的印刷廠都忙不過來,只得分兩個廠印刷。
1989年的央視春晚,陳汝佳登臺,演唱《故園之戀》,真正讓他紅遍中國;同年,他還獲得了“全國十大歌星”稱號。
1990年,陳汝佳又獲得“全國影視十佳歌星”等多個全國大獎,是當時廣東歌壇獲全國大獎最多的歌手。陳汝佳成為當之無愧的“廣東歌壇第一人”,什么張咪、毛寧、楊鈺瑩,都還沒來呢。憑他出眾的歌唱實力與精致帥氣的外形,也是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的國民級偶像。
03也曾有情感糾葛
陳汝佳在與鄭璞玉的合作中,發現鄭璞玉對他表現出明顯的好感,但他不能接受,因為他之前已經有了一個交往的女孩。這個女孩在深圳,叫烏艷云,從事舞蹈的工作。兩個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鄭璞玉一心想得到陳汝佳的心,而烏艷云也介意他們之間的關系。但陳汝佳對鄭璞玉始終保持著正常的朋友關系,甚至不惜當眾說出“我喜歡年齡比我小的、溫柔體貼的女孩”的話,就為了讓鄭璞玉不再對他存有念想,因為鄭璞玉比他大兩歲。
鄭璞玉當時被家里安排去比利時留學,但她把這個事告訴陳汝佳,希望征求他的意見。但陳汝佳無法挽留,即使心里也想她留下。最終,鄭璞玉在1990年初,帶著不舍的惆悵離開他,去了比利時。
陳汝佳覺得自己沒有對不起烏艷云,所以也沒有過多去在意她的心思。后來他還為了以后的發展,打算定居到廣州,而烏艷云卻不想他離開深圳。再后來,因為聚少離多,慢慢地倆人關系開始疏遠。
04關于《晚秋》與《彎彎的月亮》
陳汝佳是《晚秋》的原唱沒錯,但這首歌原來不叫《晚秋》,叫《愿你把心留》,作者是內地音樂人許建強,創作于1988年。歌曲出來后交給陳汝佳演唱,但當時沒紅起來。后來香港歌手黃凱芹發現了這首歌,購買了粵語版的版權,1992年改名為《晚秋》進行翻唱。再到1993年,毛寧又將《晚秋》翻唱為國語版。
《彎彎的月亮》是內地音樂人李海鷹的作品,是他在1989年為音樂電視片《大地情語》創作的插曲。完成后他也是交給陳汝佳演唱,但他覺得效果不甚合適,便去了北京,再給劉歡試唱。經磨合后,還加了一段高音,便正式敲定下來了。后來香港歌手呂方翻唱了這首歌的粵語版。
05無奈退隱歌壇
鄭璞玉離去前,相當于陳汝佳的經紀人角色;她走后,所有的瑣事都要自己去面對,陳汝佳這才發現一切都好難,因為自己做人過于簡單真實,缺乏交際手腕與防備心理,接連被一些所謂的朋友和唱片公司欺騙。大家都在利用他的名氣,拼命榨取利益,給陳汝佳各方面帶來損害,讓他一度感到身心俱疲,無力應對。同時,隨著人氣高漲,外界同時開始流傳著有關他的負面聲音,比如性向、D品之類的東西。
恰在此時,因為他與烏艷云的關系日益疏離,對方終于在某一天打來電話,說她離開了深圳,去了香港發展,讓他以后自己多保重。
工作的疲憊、謠言的傷害以及情感的抽離,一齊壓垮了陳汝佳,他終于病倒了。他的母親心疼他,于1993年10月,帶他遠離娛樂圈,去了澳大利亞。而在國內,毛寧唱著《濤聲依舊》以及《晚秋》等歌曲迅速崛起,取代了陳汝佳的位置。
在澳大利亞,陳汝佳一邊調養身體,一邊去大學進修音樂方面的知識,就這樣度過了幾年。
06落寞復出,無聲歸去
1997年,陳汝佳接到烏艷云的電話,在對方鼓勵之下,他決定回國重返歌壇。
然而,此時的歌壇早已氣候大變,臨近21世紀,很多曾經當紅的歌手都一個個黯淡下來,像陳汝佳這種消失多年不見的,想再次擁有當年的關注度,簡直比登天還難。在某個和謝霆鋒一同出現的演出場合,他感覺到一種令人絕望的落差感。復出后的幾年,他基本就只在《同一首歌》等極少數幾個稍大的舞臺上露過面,影響力完全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
2000年,陳汝佳上了芒果臺的《快樂大本營》,節目組為他找到了一個特別的人來到現場,那個人就是曾經那樣深愛他的鄭璞玉。倆人不禁相擁而泣。可此時的鄭璞玉,已經在比利時結婚生子,只有36歲的陳汝佳仍然單身一人。
往后幾年間,陳汝佳在歌唱道路上奮力前行,卻倍感費力,一直無法打開局面,長期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直到2005年,一個消息在網上傳開,說陳汝佳半個月前去世了。很多人聽了,都不敢相信是真的,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當事人的有意炒作。
后來得到確認,陳汝佳確實已過世,但過世時間不是半月前,而是一年前的2004年1月12日,死因登記為“因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
據悉,2004年《同一首歌》的導演王小燕曾打電話邀請陳汝佳,但接電話的是陳汝佳的朋友,稱陳汝佳出國了。可見,當事人一方是有意不讓死訊外傳。為什么要“封鎖”消息一年多?這給外界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號。加上生前的一些傳言,所以陳汝佳的死因成了一個無解的謎。
40歲不到便英年早逝,回首陳汝佳大起大落的短短一生,有過輝煌的榮耀,也有過低谷的落寞,充滿陽光,也充滿神秘;曾似煙火一般點亮夜空,又似秋葉一般無聲凋落……對所有60、70后來說,卻是關于青春的一段溫暖而無可取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