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得贏俄羅斯嗎?中國打得過俄羅斯嗎?
打得過,但不可能打贏,現代戰爭一旦在兩個大國之間爆發,雙方都必定是輸家。 中俄如進行局部戰爭,中國輸面居多。如果是全面戰爭,沒有贏家。
軍事實力是檢驗國家是否強大的重要指標,美國依靠渾厚的工業水平和雄厚的經濟實力長期以來穩穩占據著頭號軍事強國的位置。中國則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積極建設國防力量,逐步走向軍事強國,還出現了中國軍事實力趕超俄羅斯已走向世界第二的聲音,那中國的常規武器和俄羅斯比,誰更勝一籌?
擺脫對俄依賴
上個世紀的中國,軍事實力在全球并不顯眼,各國公認的軍事強國只有美蘇。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綜合軍力位于全球榜首,俄羅斯則憑借著繼承了蘇聯強大的家底成為第二大軍事強國。但中國軍事實力在進入21世紀后強勢崛起,不少人便認為中國的軍事實力已超越俄羅斯僅次于美國。
像這樣的說法在俄羅斯內部也屢見不鮮,不少軍事方面的專家都指出中國軍工業進展神速,而俄羅斯正在失去競爭優勢。俄羅斯國防智庫的軍事專家Vadim Kozyulin就曾指出:中國在超音速導彈、無人機和軍艦方面表現的實力超過了俄羅斯,軍事裝備更新速度能和美蘇時期相比,俄羅斯已無法和中國進行對抗。
而在以前,中國對蘇式俄制軍事裝備的依賴程度很高,國內大多武器都是在研究仿制其武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中國軍工業的構建體系更為完善,積累的軍工技術經驗增多,國產裝備的先進水平已能和世界先進裝備并駕齊驅,對俄羅斯武器的進口份額便由此降低了不少。
不僅如此,俄羅斯國家安全系專家魯斯蘭·波隆丘克也曾公開表示,在中俄展開的軍貿合作往來中,能吸引中方的武器只有俄羅斯手中最為先進的武器系統。最為明顯的體現是,中國此前對俄制航發的進口體量甚為龐大,殲-11所使用的俄制AL-31F發動機就有250臺左右。
就連早期生產的殲-20也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但在渦扇-10發動機的綜合性能完成所有合格檢驗裝備國產戰機后,我國對俄制發動機的進口就大幅銳減了。由于俄羅斯經濟發展滯緩,常規武器的裝備也進展得非常緩慢,中國卻在經濟實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全面開花,中俄常規軍事實力有旗鼓相當的趨勢。
常規力量對比
從海軍常規武器裝備來看,中國這些年來下水了大批軍艦,俄羅斯新艦服役卻是寥寥無幾。目前,中國現役三艘航母,服役不久的福建艦滿載排水量為8萬噸,安裝了三條能迅速起飛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器。俄羅斯現役航母僅有一艘且還在維修,因造船工業萎縮尚無在建航母。
中國現役兩棲攻擊艦2艘,合計滿載排水量為8萬噸,相比于071型船塢登陸艦,能搭載更多的登陸載具和兩棲作戰車輛,戰場投送能力更強,俄羅斯則不具備兩棲攻擊艦。中國擁有的驅逐艦有40多艘,且服役戰艦大多為新艦,俄羅斯則擁有17艘驅逐艦,且戰艦老化嚴重。另外,中國裝備有90多艘護衛艦、常規潛艇57艘,俄羅斯則裝備有90多艘護衛艦,常規潛艇22艘。
從陸軍常規軍備來看,中國主戰坦克有5000多輛,俄羅斯有13000多輛。俄羅斯現役坦克主要為T-90系列和T-80系列,共有4300多輛,與之對標的中國坦克99式系列有1200多輛。裝甲運輸車方面,中國有4800多輛,俄羅斯現役7000多輛,還有6000多輛用作儲備。
步兵戰車這方面,中國有8500輛,俄羅斯有12000多輛。火炮這方面,中國裝備自行火炮1970門、多管火箭炮2250門,俄羅斯裝備自行火炮6540門、多管火箭炮3860門。總的來說,俄羅斯陸軍裝備的儲備規模較大,中國陸軍裝備戰斗實力雖與之有平分秋色的樣子,但在規模上還略遜一籌。
從空軍武器裝備來看,中國裝備有1600多架戰斗機,殲-20現役數量已達三位數。俄羅斯裝備有戰斗機1000多架,五代機蘇-57還未形成較大生產規模,裝備數量遠小于殲-20。中國裝備的轟炸機主要是轟-6系列,共計220多架,俄羅斯服役轟炸機主要包括圖-160和圖-95系列,共計120多架。
在武裝直升機方面,中國有450架,俄羅斯有530多架,而在大型運輸直升機方面,中國與俄羅斯還有較大的差距。至于像偵察機、加油機和電子戰飛機等輔助性戰機,中國與俄羅斯的差距并不大。而在常規導彈這塊,中俄兩國都有高超音速導彈,俄羅斯的代表作品有先鋒導彈、匕首導彈和鋯石導彈。
中國的代表則是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這款導彈的最遠射程可達2000公里,可在發射后變軌飛行,機動性強,打擊精確度高,防空反導系統難以對其進行攔截。從海陸空三軍所裝備的常規武器來看,中俄兩國在很多方面各有優勢,難以判斷誰更勝一籌。
競爭優勢提升
我國軍事實力能在幾十年的時間內迅速增強,并有望在未來超越俄羅斯,取決于繁榮的經濟發展。俄羅斯土地面積廣袤,資源豐富,但人口密集度不高,難以拉動經濟發展,在大國競爭中就處于被動的狀態。中國則借助人口優勢大力發展工業,使得我國工業總產值年年攀升,成為了世界制造業大國。
隨著工業水平顯著增強,我國軍工業發展變得欣欣向榮,新戰機新軍艦接二連三服役。俄羅斯則在脫離蘇聯后,部分軍工企業逐漸喪失活力,導致戰機軍艦的更新頻率明顯放緩。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我國也發展了大量先進技術,自動化數字化的科技產品走出國門深受追捧。
可見,中國在軍事領域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的競爭優勢在快速提升。但就目前而言,中國在常規軍力發展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我們需要正視這些不足,彌補短板積極改進,讓競爭優勢覆蓋面更,這樣才能在未來的軍事力量發展中看到明顯的進步,實現自我更大的超越。
世界國家戰斗力排行榜2022
值得一提的是軍力排名全球前十的國家表現得十分穩定,與2021年度沒有太大差別。按照排名先后順序依次為:美國、我們、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法國、英國、巴基斯坦、巴西。另外,由于國際局勢不斷變化,排名前十位的國家火力指數均出現上升。軍力排名也從側面反映出,軍事力量的對比處在較為穩定狀態。然而出現在榜單前十的國家,只有排名前三的國家真正具有應對戰爭的能力。
經濟、軍事、文化和國際影響力等眾多因素,共同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很多國家會根據某個維度對各國的軍事實力進行排名,不過也有一些媒體會將這些因素綜合打分。日前,日本經過綜合評估,給出了一份世界強國排行名單,在國際上引發騷動。
在這份名單中,美國當仁不讓,依舊霸占著世界第一的寶座。雖然美國負債27萬億美元,但在國際貨幣流通上,美元依舊占據著很大份額,因此,美國的經濟沒有出現崩潰的跡象。而在軍事領域,美國的11艘核動力航母、戰略核潛艇、五代戰機等都在穩步發展,所以短期內,美國依舊會穩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而真正引起爭議的,則是榜單中的第二名,一直以來,俄羅斯緊隨美國其后,排名第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受限,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單憑繼承的蘇聯遺產,就足以令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大增,綜合國力沒有出現下滑的跡象。
但在日本公布的排名中,東方取代了俄羅斯第二的位置,一度引起外界的質疑。近年來,我國確實在穩步發展,但在軍事領域,仍與俄羅斯存在很大差距。俄羅斯作為老牌軍事強國,實力強大,僅蘇聯留下的上萬枚核彈頭,就足以碾壓眾多國家。雖然,由于《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限制,俄羅斯已經將核彈頭的數量減少了一大半,但俄羅斯依然在核武器領域占據很大優勢,核彈頭數量遠超美國。值得一說的是,對于日本給出的排名,俄羅斯方面還沒發表言論,印度就坐不住了,大肆叫囂印度才是世界第二,對中俄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不服氣。
實際上,印度一直對自己的軍事實力有著迷之自信,在此前的班加羅爾航展上,印度對于所謂國產五代半戰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稱一旦五代半戰機成功服役,實力將遠超殲-20和蘇-57,僅次于F-22。很顯然,印度已經將自己視為“世界第二”。雖然,印度與世界第二還有一定差距,但印度近來動作頻頻,大肆挑戰周邊國家底線,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不斷惡化,對于印度的舉動,各國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