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試射一枚東風驗貨,沙特試射一枚東風3導彈
沙特軍隊
自古以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有素的軍人都是打造牢固國防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但是對于很多富國來說,他們往往奉行“拿來主義”,即更愿意重視前者,因為購買大批的先進武器裝備遠遠要比訓練軍隊的效率要高很多,而且也更有助于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國防實力。例如,中東的土豪國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巴林等等國家就是如此,他們的軍隊兵員素質或許不是最高的,但是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卻是有目共睹。
沙特空軍
沙特空軍的臺風戰斗機
以沙特阿拉伯為例,該國和印度一樣都是國際軍購市場上的“大哥級”客戶,每年都要豪擲數十億甚至是數百億美元購買先進武器。其不僅從美國、英國、法國等引進先進武器,還從我國引進了數量可觀的“大殺器”。目前, 沙特阿拉伯軍隊的主力武器有美制F-15SA多用途戰斗機、C-130“大力神”運輸機、E-3預警機、AH-64D“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1A2S主戰坦克、“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歐洲合研的“臺風”戰斗機、“狂風”戰斗轟炸機,以及法制的利雅得級護衛艦(拉斐特級導彈護衛艦的升級版)。
沙特裝備的PLZ-45榴彈炮在也門作戰
至于引進的“中國造”則有東風-3彈道導彈、彩虹系列/翼龍系列長航時遠程無人機、PLZ-45型155毫米重型榴彈炮、LG-5型40毫米狙擊榴彈炮等等。其中,不得不說沙特的35枚東風-3型中程彈道導彈真是沒買虧,到現在都是沙特的“鋼鐵長城”。沙特購買的東風-3型中程彈道導彈長24米、彈徑2.25米,總重量達64噸(拆除核彈頭,只安裝常規彈頭),射程在2800公里左右;2014年4月29日沙特閱兵式上,其采購自我國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首次公開亮相。
沙特引進的東風-3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東地區局勢十分緊張,沙特阿拉伯更是直面強大的伊拉克軍隊威脅,且在。于是,為了增強自己的國防實力尤其是加強中遠程打擊手段,沙特在1987年用35億美元現金從我國購買了35枚東風-3型中程彈道導彈(1988年左右開始交付,我國還贈送一枚,共計36枚)。
沙特裝備的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
在當時,伊拉克根本無法攔截射速極快的東風-3彈道導彈,而且雖然沒有核彈頭,但是沙特的東風-3就算只安裝1.5噸的高爆烈性炸藥也足夠給敵人以致命一擊。所以這就導致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之后,伊拉克軍隊的前進步伐“乖乖”地停留在了沙特邊境上不敢再進一步,原因就是沙特阿拉伯軍隊實彈演練、發射了一枚東風-3彈道導彈進行威懾。目前,東風-3彈道導彈到現在都是沙特的“護國長城”。
但是話說回來,沙特軍隊的武器再好,但是沒有合適的軍人使用也是白搭,特別是去主動攻打別人的時候。最好的例子就是也門戰場上,“胡塞武裝的拖鞋兵”真是吊打“沙特王爺兵”,沙特軍隊失利不斷。現實中,操作著先進武器的沙特聯軍一遭遇也門胡塞武裝的偷襲幾乎就亂成一片、抱頭鼠竄,哪怕胡塞武裝只有AK-47和RPG火箭筒,沙特軍隊也是絲毫沒有勇氣作戰。
沙特陸軍的裝甲車完好無損的被棄
于是,這才有各種媒體不斷報道:沙特的美制坦克、裝甲車又被擊毀或是被完整俘獲,沙特軍人成建制投降,沙特空軍的戰斗機不懂得規避和機動就被導彈擊落等等新聞。這充分說明,在現代戰爭條件下,人的因素和戰斗意志依舊是重要的,所以建議沙特還是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罷了。
沙特陸軍的步戰車被擊毀
沙特買東風3送的一枚是核彈是真的嗎?關于1987年中東“土豪”沙特,跟我國之間的那筆軍火貿易,網上有很多說法。
其中比較有爭議的一條,就是說在這筆價值高達35億美元的軍火貿易中,除了明面上的35枚東風3導彈,我國還秘密“附贈”了沙特一枚原子彈,作為其“鎮國神器”。
按理來說原子彈這種“大殺器”,是不可能出現在國際軍火貿易中的,但架不住這筆生意,留下了太多引人遐想的空間。
東風3導彈
比如成本只有100萬美元的東風3,竟然被賣到了1億美元一枚的高價;再比如交易完成3年以后,號稱軍事實力“世界第四”的伊拉克軍隊,都開到沙特國境線了,硬是沒敢對沙特動手,明顯是有所忌憚。
總之就一句話,這筆交易的價值和影響,遠超普通的軍火貿易。
那么問題就來了,當年我們到底有沒有附贈“大殺器”給沙特呢?
一、程序上不違規,但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明白,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違不違“法”。這個“法”指的是國際條約,具體一點,就是《核不擴散條約》。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向聯合國大會提出“和平利用核能”的建議,其后歷經十多年的談判,到了1967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初步達成協議。1968年,聯大會議通過了《核不擴散條約》的草案。
然而此時,我國還沒有重返聯合國,所以這份條約,自然是管不到我們頭上的。我國在《核不擴散條約》上簽字,是1992年。
由此觀之,1987年的中沙導彈貿易中,這份條約是管不到我們頭上的。
沙特軍隊拉著東風3展示
但這并不能證明,1987年我國和沙特的交易中,就包括暗中附贈原子彈的條件。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一方面原子彈雖然威力巨大,但僅僅一枚,并不能改變沙特和伊拉克之間,巨大的軍事實力差距。
薩達姆作為當年中東的“政治強人”,為了避免被美國“斬首行動”,連手機和電話都不用,平常跟自己的將軍們開個會,搞得跟黑幫交易似的,不僅臨時性很強,而且隨時會改變開會的地點。
這讓美國中情局,都不能鎖定他的位置。這種前提下,沙特就算有了一枚原子彈,也未必能炸死薩達姆,而炸不死他,就威懾不了伊拉克。
另一方面,聯合國五個合法擁核的大國,之所以極力推動《核不擴散條約》,那是因為這個條約最符合五大國的利益。不管我們有沒有在《核不擴散條約》上簽字,向沙特這樣的小國,出售原子彈都是不符合我們的利益的。
在《核不擴散條約》生效之前,這是一種沒有說明,但確實存在于五大國之間的默契。否則今天你送給沙特一枚,明天我送給阿富汗一枚,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互相傷害,損害到自身的利益。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也不可能在導彈貿易中,附贈沙特原子彈。
那么問題就變了,既然我們不可能在導彈貿易中,向沙特附贈原子彈,為啥總有人這么以為呢?
二、這筆交易給我國和沙特,帶來的好處都太大了,以至于產生了一種不真實感
事情還得回到最初,1987年,沙特蘇親王帶著35億美元的現金,秘密與我國達成35枚東風3導彈的交易。
對于沙特來說,這款導彈射程可以達到2500到4000千米,可以輕易覆蓋沙特當時最重要的潛在敵人伊拉克全境。而且威力巨大,在當時屬于絕對的先進武器,別說伊拉克,美軍遇到了也不一定能攔截得住。
在中沙導彈交易的僅僅3年之后,伊拉克悍然出兵科威特,一天之內吞并整個科威特,雖然因此引來了美國打擊,在海灣戰爭結束后,又不得不把吃到嘴里的科威特吐出去。
沙特特王室成員
但當時的沙特,可不知道美國會直接出兵跟伊拉克開干,而且伊拉克還這么不禁打。從這個角度來講,沙特用35億美元,換取了自己免被伊拉克入侵的結果,顯然是賺翻了。
而對于當時的我國來說,1987年我們全國外匯儲備,才20億美元,這一筆生意就賺了35億,尤其是在我們推動改革開放,急需要外匯資金的背景下,這35億美元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了。
這就好比一家創業公司,在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時刻,卻受制于投資不足,而不能快速發展,這時突然有一筆大額投資進來,對于這個公司以后的體量來說,它也許算是小錢。但對于整個公司的發展來看,卻等于憑白爭取了幾年的時間。
考慮到后來我們面臨的競爭環境越來越惡劣,當年能夠借助這35億美金迅速發展,爭取到的發展時間,就尤為關鍵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中國和沙特之間的這筆交易,對雙方長期發展,帶來的利益都太大了。這種影響甚至超越了導彈交易本身,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伊拉克,沙特,科威特位置關系
這就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產生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再加上東風3導彈,本身就能攜帶核彈頭,那么產生我們附贈了沙特一枚核彈的流言,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沒有原子彈,勝似有原子彈
最后再從這35枚東風3導彈,帶給沙特的效果上,說一說所謂“附贈原子彈”的流言,為何能大行其道的原因。
東風3導彈,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對地中程彈道導彈,采取機動發射的設計,射程遠,打擊力度強,而且還可以根據后期要求,做出改進。
當然,對于沙特來說,只要不是想給曾經的老大美國本土來一發,4000公里的射程,足以滿足其國防所需了。在沙特周邊諸國中,包括伊朗和土耳其這兩個地區強國在內,都算是最高端的戰力了。
雖然附贈原子彈是假的,但東風3導彈在設計上,能夠攜帶一枚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這是真的。
按照美國現役的W87型核彈頭,30萬噸當量,重250千克左右這個參考標準,2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重量怎么著也夠1噸了吧。
伊拉克軍隊
東風3能夠運載1噸重的戰斗部,就算把核彈換成普通高爆炸藥,所造成的破壞,也足以對伊拉克,以及周邊想要對沙特不利的國家,形成威懾。
更別提我們賣給沙特的,可不是一枚,而是整整35枚。
換言之,雖然沒有附贈原子彈,但這35枚東風3導彈,對沙特國防安全的意義,與有一枚原子彈,也差不了多少。
更重要的是,按照國際軍火市場不成文的潛規則,任何一個大國,給小國出售武器,尤其是像東風3這種在當時來說,算是高精尖的武器,也算是形成了一種變相的保護關系。
這個潛規則之下,我們給中東出售了東風3 ,那么不管里面有沒有附贈原子彈,當其它國家要武裝侵略沙特的時候,就得仔細想一想,阿中連東風3這種武器都能賣給沙特,他們之間的關系,顯然不簡單啊,我要是打了沙特,會不會因此得罪“五大流氓”之一的阿中呢?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軍事層面,還是從政治層面,只要中國和沙特之間的導彈貿易達成了,那么交易中雖然沒有原子彈,但勝似有原子彈。
畢竟你真有了原子彈,還要面臨美蘇的壓力。而沒有原子彈,沙特又可以同時抱幾條大腿了。
四、結語
1987年中國和沙特之間的導彈貿易,在今天來看,已經成為了一個趣聞。但這個趣聞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實際上體現了當時的一種社會心態。
沙特外交大臣
35億美金,對當時的沙特來說,雖然也不是一筆小錢,但“土豪”心態是,越有錢越舍得為自己安全花錢,所以他們才毫不猶豫地拿出了這筆錢 。
對沙特來說,沒想到的是我們連東風3這種準戰略級別的導彈,都肯賣給他們。這在沙特多年的軍購史上,絕對是遇到“老實”人了。
相反的,我們國內當時太窮了,普通人根本想不到沙特這么一個小國,舍得為35枚導彈,花這么多錢。因此交易一旦達成,很多人就得猜測沙特為何肯花這么多錢,來購買幾十枚常規導彈?
然后翻來覆去一想,我們國內武器,能值這個價的,就只剩下原子彈了。于是乎,沙特購買我國導彈,我們秘密附贈一枚原子彈的流言,就被傳起來了。
總而言之,就是當時的我們和沙特,貧富差距太大了,完全不能理解對方的思考方式,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去猜測對方的想法,最終得出一個似是而非的結論。
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個不知道對方多富,一個不知道對方多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