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做最慫的人!揭秘老天津衛混混間的文斗:說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
混混兒的穿著和常人不同,穿一身青色的褲襖,做一件青洋色長衣披在身上,不扣紐扣,或者搭在肩上,挎在臂上,腰扎月白洋色搭包,腳穿藍布林子、花鞋。
頭上發辮續上餅假發,名叫辮聯子,越粗越好,不垂在背后而搭在胸前,有的每個辮花上塞一朵茉莉花。走路也和常人不同,邁左腿,拖右腳,故作傷殘之狀,
所以當年稱為“花艇大辮子”。
混混兒平日無事可作,招災惹禍,討一頓打,是他們的成名之道。
按他們的規矩,挨打不許還手,不準出聲呼痛,名叫“賣味兒”。
倘若忍不住,口中進出“哎呀”兩字,對方立時停手,這人便算“栽啦”,
從此趕出鍋伙(指舊社會混混兒們盤踞的房子、據點),喪失資格;但破口大罵的不在此例。
有機會隨同打架,應當勇往直前,爭取勝利;
有人用刀砍,應當袒胸相向,斧把來打,用頭去迎,以示不畏;
如果軟化或用武器去擋,雖不至于立時被斥,也被賤視,成為終身笑柄。
如此經過一個時期,一些混混兒漸漸有些聲名地位,這時可以尋個生財之道,憑膽量、氣力、言談謀個自立之路。
再過一個時期,已屆中年,飽經世故,對人和藹客氣,穿著務求樸素:袍子漸短,馬褂要長,袖子比常人長一二尺,為的是暗藏斧把。
到了老年,多半家成業就,回家享清福。
有的中途轉折到縣衙門班房里補個名字當差,熬成班頭,來路也頗可觀。
有的到總兵衙門投效,做個小武官。
總兵俗稱鎮臺,管轄天津、河間兩府十幾個縣的軍務,有不少武職地位。
混混兒們差不多先在衙中服役,一點點地遞升作千總、把總和外委的職位。
他們發財致富之后,立即改變服裝:長袍短褂,綢緞纏身,云子履、夫子履,表面上和鄉紳無別;
或者作辦理地方公益的董事,遇事排難解紛,墊人墊錢,仿襲古人所稱的“任俠”一流人物。
不過他們仍要挺起腰肢,說話提高嗓音,使外人一望即知其為如何人,混混兒不知要受過多少折磨和考驗,方能造成名利雙收的露臉人物。
露臉以后,年紀已老,更須保持名譽,言談行動不得有絲毫差錯。
倘若一時失于檢點,一言說錯,一事作差,被人問短,頓時前功盡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惟有把自己禁閉在家中,永不見人,至死不出大門一步。
當年天津城內東南角草廠庵前有兩個混混兒世家,一姓滕,一姓竇,每姓都有百十個族人;
其中有個姓竇排行老三的老者,人稱“竇三爺”。這竇某壯年時做下一錯事,不知為了什么把親戚張某用刀捅死,經許多人出面調停,才得以私了。
竇三爺除為死者發喪外,還給孤兒寡婦每天交錢“一吊”作為撫養費。如此履行若干年,張家母子得以生活無缺。
后來張子長大也投入鍋伙(指舊社會混混兒們盤踞的房子、據點),關于前事,家中外面皆諱莫如深。
不料后來竇某得罪了人,前事便被和盤托出。張子得知這段隱情,頓起復仇之念。
他知道竇某每天早晨必出東門到天后宮前河沿一家外號破鍋的澡堂內洗澡,便在一個冬天的凌晨預先到東城根等待,竇某走來時,就迎上前去道:“三爺,咱爺兒倆說句話…”
遂從身邊取出一把刀子,把刀尖對竇某說,“我爸爸怎么死的?”
竇某裝傻說:老啦!人糊里糊涂,以前的事全忘了,不記得怎么回事啦!”這話分明是裝傻,顧惜性命,表面既不承認,又不否認,含混搪塞,按耍人兒規矩算作“走基”(指丟了臉)。
對方見他如此,認為自己完全勝利,冷笑一聲說:“好,既然想不起來了,我也不必再往下問,反正你明白,我明白”。
說罷收起刀子,扭頭就走。
竇老者楞了些時,自知這人勢必逢人皆道,不久即傳滿全城,自己再沒臉見人,立時返回家中,終身不出大門一步。
成名的混混兒到老年自比名貴的瓷器怕碰;有些新出來的后生,時常想掀翻老前輩,自己也可成名。
但小鬼有時斗不過老鬼,被他用言語支撐,軟一句、硬一句就打斷了小鬼們的野心,無法下手了。
入混混兒中當年也有女人,雖然為數無幾,做出事來卻不讓男子。
當時天津人焚毀教堂,殺死18個法籍男女。
曾國藩被清廷特派來津和法國領事談判,結果除賠償損失外,還要18個人抵命。
無奈殺人的兇手已經逃無蹤影,不得已由一個在籍的武官張七把(也是混混兒出身)自告奮勇,一手包辦。
他用騙哄的手段,騙得18個混混兒情愿舍身頂難,崔老臺即是其中之一。
張七把按每人500兩銀子包下來,18人抵命后,每家只給50兩。
后來馳名遐邇的崔老臺的妻子頂著丈夫的名字,加入混混兒陣中,打架奮勇當先,堪稱一員健將。
她平日以賣糖為生,自食其力,她身體高大,相貌魁梧,做事豪爽,臂力過人,可稱“女中豪杰”。有時想起仇恨,便到張家門前叫罵。
說最狠的話下一句怎么說?說最狠的話,做最慫的事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后,第一時間想回去重溫周星馳的《長江七號》。
因為《外太空的莫扎特》和十四年前的《長江七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部電影的故事概括起來,都是講一個少年,在機緣巧合下偶遇了一個外星生物,從而擁有了一段奇妙經歷的故事。
說起《長江七號》,就不得不提起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差評如潮。
有關周星馳江郎才盡的言論達到了頂峰。
豆瓣最初評分只有6。
十四年過去,這部電影反復被人重提,被人解讀。
目前的評分已經上漲到了7.1。
也許,這就是周星馳電影的魅力。
反復咂摸,總能找出全新的解讀角度。
《大話西游》《喜劇之王》《功夫》甚至是《美人魚》,多看幾遍。
就能看見周星馳藏在童話里的真相。
這部《長江七號》也不例外。
曾經我以為單純美好的結局,只是周星馳精心準備的蘋果,外表看起來新鮮,其實里邊的芯,是黑色的。
據說,本來周星馳是打算把《功夫》,作為自己的謝幕演出。
后來因為《長江七號》的劇本,周星馳改變了原計劃。
打動他的,想必是片中父親的角色。
在周星馳七歲的時候,父母離異。
是母親凌寶兒把他辛苦拉扯大的。
父親的形象,在周星馳的成長中一直缺失。
敏感、孤獨的周星馳,或許一直在內心構建著一個父親的形象。
《長江七號》終于讓他有機會,把他心目中的父親演給觀眾看。
周星馳出身草根,他的角色。
永遠是底層小人物。
這一次的周鐵,也不例外。
他,是一名底盤散工。
頭發花白、胡子拉渣、皮膚黝黑,窮得叮當響。
老婆去世、他掏不起安葬費。
和兒子小迪(徐嬌 飾)住在一個四面漏風的危樓里。
人窮,但志不短。
周鐵把兒子送去貴族學校讀書。
這在老板的眼里是不自量力。
他認為周鐵撐不了多久,就會丟掉幻想,向生活低頭,繳械投降。
但周鐵連續講了三句“我頂得了”。
說最后一次的時候,他低著頭,笑了笑。
仿佛是說給自己聽的。
周星馳的這個笑容,我們并不陌生。
在他以往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現,周星馳是在用笑,去拒絕承認這種自卑。
因為沒能力,他被人瞧不起,但身為一個父親,他必須抗下所有。
頂不了也要頂。
而他如此堅持的理由,卻非常樸素。
因為他堅信, 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窮人完成階層躍升的唯一辦法。
在他的眼里,就算是窮人,只要有骨氣,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讀書,到哪里都會受到尊敬。
身為父親,受身處階層的限制,他所能想到的,給孩子最好的就只有這些了。
但要做到這一切,對他來說非常不容易。
雖然過得苦,但周鐵和兒子,尚能苦中作樂。
邊吃飯邊打蟑螂的那場戲,讓人印象深刻。
這其實是來源于周星馳的親身經歷。
小時候,他跟鄰居比賽打蟑螂。他每次都要用拖鞋才能打得到。
但他鄰居只用手就可以了。
當時,周星馳覺得鄰居就是英雄,就是自己的偶像。
每一天晚上,他都跟鄰居在一起打蟑螂。
童年經歷,反過來成了日后周星馳的創作靈感。
不用事無巨細交代父子二人的困境,光一個“打蟑螂”的細節就足夠了。
而且還能從這個細節看出,周鐵不是傳統家庭里常見的嚴父。
他能跟兒子一起玩,說明他有一點童心,有一點浪漫。
一天,周鐵路過一個垃圾堆,本來是想給小迪揀一雙“新鞋”,卻無意中激活了一架UFO。
UFO飛走后,留下了一個綠色,像氣球般的物體。
周鐵把它撿回了家,之前小迪非常羨慕同學,擁有一個長江一號的機械玩具狗,甚至吵著要周鐵也給自己買一個。
這一段也是周星馳童年經歷的寫照。
小時候,他去商場,也想讓媽媽給他買一個玩具。
但家里窮,買不起。
他媽媽就打罵他。
他很生氣地想“你不買還打我?”
長大之后,周星馳終于明白了。
那個時候的媽媽,比他還要更難受。
回到電影,周鐵對小迪說,這個東西比你學校里那個長江一號還厲害。
小迪信以為真,拿回了學校。
換來的自然是以富二代為首的學生的嘲笑。
還被一個大個兒當鉛球一樣,扔出去。
校服被撕破,回到家等待小迪的,是周鐵的責罵。
周鐵問小迪為什么要打架,小迪說是因為同學笑他。
周鐵追問,他們笑什么,小迪低下頭,不忍心說同學瞧不起窮人。
他要維護父親的尊嚴。
但是周鐵見小迪不肯說,揚言要給他一個教訓。
然而,他手里拿的工具,先是從木棍變成了衣架,然后又從衣架變成一張報紙。
但是,報紙打人又怎么會痛呢。
這不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最狠的話,干最慫的事嗎。
周鐵越是虛張聲勢,越凸顯出他心軟、善良的性格。
小時候看這部電影,只在意情節搞不搞笑,完全忽略了周星馳的表演。
如今重看才發現,周星馳把父親的形象刻畫得細膩動人。
至此,我也理解了周星馳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他的所有作品,他都是當成正劇來拍,只是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當成喜劇來看。
接下來,便是外星人登場的劇情。
因為富二代同學有一個“長江一號”的機械狗,所以小迪將這個外星人,命名為“長江七號”。
小名:七仔。
七仔就等于“多啦A夢”,滿足著小迪的各種愿望。
壞掉的蘋果,它能給你變出一個新鮮的。
路上遇到惡犬,它就像李小龍附體一樣,打趴對手。
小迪希望考試可以考滿分。七仔就給他一副眼鏡,眼鏡可以釋放微型飛行器。所有同學的答案,小迪看得一清二楚。
滿分答卷驚呆了老師和同學們。
接下來,七仔又給了小迪一雙,威力無窮的運動鞋。
上天下水,無所不能。
真文體兩開花。
在這段劇情里,不但出現了《功夫》的BGM,還有致敬《少林足球》《功夫》的橋段。
小迪的異樣,引來了老師的注意。
隨后,兩人大打出手。
最后,是張雨綺飾演的袁老師阻止了小迪。
就是她接下來說的一句話,推翻了之前所有劇情。
“回頭是岸”
你想想,一個正常老師,會跟一個小學生講回頭是岸嗎?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讓小迪別做夢。
因為小迪在學校受盡歧視,所以小迪幻想出了長江七號。有了長江七號,小迪變得無所不能。
最終他打敗了所有歧視他的人。
但是,小迪明顯不愿清醒。
他回了一句,苦海無涯。
因為只有做夢,才能擺脫現實的困苦。
現實太苦,何必醒來。
理解了這一點,大結局的畫風突變也就變得合理了。
周鐵在工地遇上意外,摔下了樓,不治身亡。
袁老師來到小迪家中,安慰小迪。
她說了一句:
“小迪,有很多事情是人不能控制的你知道嗎?”
這句話跟第一次她說的苦海無邊意思差不多。都是想讓小迪接受現實。
但是,小迪跟袁老師說,他要睡覺,而且連說了三遍。
為什么要睡覺,因為只有睡覺,就可以繼續做夢了。
他也知道,現實中,父親是不可能回來了。
但在夢里就可以。
所以,接下來的劇情,全部是小迪的一場夢。
七仔耗盡最后一絲能量,復活了周鐵。
小迪第二天醒來,父親躺在了自己邊上。
七仔能量耗盡,變成了一個毛絨玩具。
小迪看著躺在床上的七仔,轉身繼續寫作業,然后鏡頭一轉。
新學期開始,學校組織郊游。
所有同學都變得和睦相處。
周鐵也迎來了第二春。他鼓起勇氣,開始追求袁老師。
小迪躺在草上,看著天空。
一架UFO從天空飛過。
這個細節就更反應問題了。
UFO飛得那么低,為什么只有小迪一個人看得見?
說明這是在他的夢境里,是他在主導著整個夢。
周星馳總是喜歡制造一個欺騙所有人的童話。
在現實里,一個窮了半輩子的人,怎么就能撿到外星狗呢?
但在夢里,就可以。
這么多年,周星馳都沒變。
他的電影,總是同時存在兩個世界:
一個是現實,一個是童話。
他當然清楚現實中的丑惡,但他仍然執著于造夢。
至于為什么,他在《少林足球》里已經給出過答案:
“做人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現實和童話,你相信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你可以不相信美夢,但你沒有權力剝奪別人做夢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