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已經廢了徹底衰落玩完了?東芝西門子中斷俄羅斯業務的原因

日期:2022-08-06 12:21:54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俄羅斯已經廢了徹底衰落玩完了?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進攻,已經進入很多天。網絡上對俄軍的評價,整體也由對其進度迅猛的贊嘆,變為了對其軍事實力、作戰能力、具體戰法的質疑。不少人稱,俄羅斯這次打得并不漂亮——即使考慮到俄軍為了盡量避免對平民的傷亡,打得有些束手束腳,俄軍的進度也有些慢了;這給了烏方喘息的機會,也給了西方大規模援助(烏方)的時間。


一些人稱,這次戰爭顯示,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戰術戰法,已經落后和衰落了,與美方已經有了顯著的差距。更有人稱,無論俄羅斯這次最終能否打下烏克蘭,其軍事、經濟、政治損失都將是巨大的,俄方已經失敗了。那么,俄羅斯現在的軍事實力到底如何,這場戰爭將對俄羅斯造成多大影響呢?

其實,俄羅斯的軍事衰落問題,并不新鮮,筆者這些年已經說過多次。如果追溯起來,從91年蘇聯解體,目前的俄羅斯誕生開始,就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除了90年代初)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俄軍很少有新的大型裝備服役;部隊訓練嚴重不足;現役裝備嚴重缺乏維護,甚至被遺棄、逐漸銹蝕。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先進國家戰機飛行員年飛行時間通常在120-250小時,而在90年代,俄羅斯戰機飛行員年飛行時間甚至只有20多個小時。

2009年,80%的米格29戰機出現尾翼銹蝕現象

這一狀態,一直維持到2008年前后。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直到2010年之后,網絡上還充斥著對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的推崇,比如說其陸軍坦克數量高達1萬輛以上——其實實際服役的也就2000多輛,其他的已經退役或者封存了。

2003年后,國際油價開始快速攀升,甚至是直線上升。到2008年,國際油價一度上漲到了140美元/桶,是2003年平均價格的5倍。而以能源出口為重要收入來源的俄羅斯,財政狀況大好,又由于2008年格魯吉亞戰爭的刺激,俄羅斯軍事發展,終于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從2010年到2015年,俄羅斯平均每年軍費增長高達20%以上。俄軍新型裝備開始大量服役,老式裝備也得以大量改進。俄羅斯軍事力量,迎來了“中興期”。一個簡單的例子,2008年,俄軍新型戰機只服役了幾架,2009年就增加為10幾架;而到2014年,這個數量已經增加到了80多架,而且還有幾十架老式戰機得以升級改進——要知道,像英、法等這樣的老牌空軍強國,每年服役的新式戰機數量,也不過10來架。


2015年,也就是烏克蘭沖突發生之后,俄軍正式介入敘利亞戰爭當年,國際油價開始大跌——是不是感覺挺巧合?僅僅一年時間,國際油價就從平均99美元/桶,大跌到了53美元/桶。所以,從2016年開始,俄羅斯軍費開始大跌,而且連跌2年。俄軍新型戰機年服役數量,也下跌到了50架左右,這幾年更是進一步下跌到了不到20架。

所以,俄羅斯的軍事中興,是有些短暫的;俄方稱其軍事力量在2020年已大部分完成了現代化,其實相當大的部分是通過升級老式裝備實現的。而在2016年之后,俄軍又重新進入了下滑通道——不僅包括新式裝備的交付,還包括訓練水平,以及裝備的維護水平。


觀察現在的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我們可以發現,俄軍前面真正更新的,主要是“普通”軍事裝備,而關系到其大國地位的大型軍事裝備,比如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航母、萬噸以上級驅逐艦/巡洋艦等,則絕大部分都是蘇聯遺留。俄羅斯不是沒有進行新型轟炸機、新式航母、大型驅逐艦的設計工作,但是,受資金限制,這些工作的進度是很慢的。


裝備是有壽命限制的,即使大型軍事裝備壽命通常比較長(30-50年),但蘇聯解體也已經3三十來年了,這些裝備的剩余壽命,已經不是很多了。而一旦失去這些裝備,俄軍的先進裝備規模將大幅度的縮水;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這些裝備,俄軍的常規軍事力量,還會是一支大國軍隊嗎?

而在新一代裝備方面,俄軍也存在著與世界一流水平脫節的現象。比如在先進戰機方面,俄軍雖然已經服役了蘇57這樣的新一代戰機,但由于其隱身性能只是剛跨入了門檻,服役數量也只有幾架,不要說與中美的對比了,即使與日本、英國等中等空軍強國,也有了不少差距(日本F-35交付數量已經接近30架了)。


俄羅斯這幾年經常引以為傲的,基本是核力量(洲際導彈、核潛艇)和高超音速武器,而這些,在這次的烏克蘭戰爭中,基本用于對北約力量的威懾,對于打擊烏克蘭,基本用不上。而非常需要的用于巷戰的無人機力量,俄軍這幾年雖然有所發展,先后服役了一些型號,但由于剛服役不久,整體數量還比較少。同時,受資金限制,俄羅斯常規的精確制導武器數量偏少,訓練也有所不足。


這就是現在的俄羅斯的軍隊。而在這次俄烏戰爭中,俄軍為了避免造成平民的傷亡,前期對重型武器、空中力量的限制較多,對烏軍重要軍事目標的打擊不足,對電力、通信等關鍵的基礎設施,更是缺乏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本以有些衰弱的俄軍,也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實力。

所以,我們倒不必因此就簡單地說“俄軍已經不行了,這次很可能要輸”。俄軍行不行,主要看對手。如果對比的是很多人想象中的蘇聯軍隊的樣子,現在的俄軍當然可以說不行了;如果對比的是美軍這樣的霸權軍隊,俄軍當然已經落后了;但如果對比的是英法這樣的傳統中等軍事強國,俄軍依然還是強大的。


以這次俄烏戰爭為例,如果俄羅斯像美軍那樣,直接搞大規模戰略打擊、大規模空中轟炸,同時也對烏方各種關鍵的民用基礎設施進行轟炸,用各種重型武器進行“橫推”,打下烏克蘭并不難。只是,俄方這次進行的是政治戰、促降戰、民心戰,就像俄方所說,這是一次“特別的軍事行動”,打一打,還要停一停,所以進度就相對有些緩慢,傷亡也會更大一些。

至于有些人說的“俄羅斯這次政治、經濟損失很大,無論俄軍戰果如何,俄羅斯都輸了”的話,現在還有些早。首先,戰爭輸贏主要看戰略目的實現。目前這種打法,大體還在俄軍計劃之中,其所產生的代價,大體也在俄方意料之中。用俄羅斯官方的話說就是,俄方已做好一切準備,軍事行動正嚴格按照計劃和時間表推進,所有任務都將順利完成——是否嚴格和順利另說,但值得參考。


其次,俄羅斯已被逼得退無可退。俄羅斯已被北約逼到家門口,而且俄方發展速度慢于美方。俄方即使不進攻烏克蘭,也會在北約不斷的封鎖和壓迫中,逐漸衰落,甚至是分裂。俄方現在是背水一戰,想要搏出一個明天。

那種認為俄羅斯只要保持和平,就能不斷發展,取得美好明天的說法,是沒有從歷史的、發展的角度看待“俄美”力量的對比變化,或者是把俄羅斯當成了中方。中方體量巨大,發展速度又顯著高于美方,與俄方的處境是有著本質的不同——中美對比,時間站在中方這邊;俄美對比,時間站在美方這邊。

同樣的道理,俄軍常規力量相對于一流水平,現在雖然有些落后了,已經沒那么強了,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相對于對手,俄軍這幾年才是實力最強大的時候,以后只會越來越弱。所以,俄羅斯現在就要努力一搏;不然,俄羅斯只會越來越衰弱,直到被逼死。


通過對俄軍實力的總結,我們也能更好地審視我國軍力的發展。就像俄羅斯軍力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變化那樣,我們的相對軍力也是不斷變化的,刻舟求劍式的觀點是不對的——2015年中方空軍同巴基斯坦、泰國空軍都進行了對抗性的訓練,從結果看,如果是同樣檔次的裝備,雙方基本勝負各半;而巴、泰空軍的訓練水平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水平,跟美方相比又如何,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這幾年,我們的軍力又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如果是以美方為對手的話,為了減少傷亡,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特別是在核武庫方面。

俄羅斯在這次俄烏戰爭中,出于各種考慮,因為要盡量避免造成平民的傷亡,實力受約束比較大。未來我們要經歷的戰爭中,以我們一貫的“對外求穩,對內惠臺”風格,到時候指不定會冒出什么考慮和限制。所以,只有將我們的實力發展得足夠強大,我們才能在戰場中,盡量減少士兵的傷亡。這是我們需要未雨綢繆的。

東芝西門子中斷俄羅斯業務的原因

據俄媒5月12日報道,德國西門子集團周四發表聲明,稱鑒于目前的烏克蘭局勢,公司將退出俄羅斯市場,并停止一切生產活動。


西門子集團發布消息稱,鑒于烏克蘭戰事,西門子將退出俄羅斯市場。公司已啟動程序,停止所有工業生產活動。


聲明同時指出,西門子公司為首批暫停在俄新業務并對俄停運的外國公司之一,此舉是為了保障局勢評估期間在俄3000名員工的安全。


在俄烏爆發沖突后的3月初,西門子就停止了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所有新業務和國際交付,其理由是全面的國際制裁以及當前和潛在的對策正在影響公司在俄羅斯的業務活動,尤其是鐵路服務和維護業務。


西門子公司首席執行官Roland Busch表示:“這個決定對我們來說并不容易,因為我們有責任照顧我們的員工和在這個市場上的長期客戶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西門子同時公布了公司財報,該公司過去一個季度銷售額為170.4億歐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減半至12.1億歐元。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了西門子大約6億歐元的損失,這些損失主要來自列車制造等交通業務。“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務數據不得不退居二線,與許多其他公司一樣,我們感受到這一舉動對業務的影響。”Roland Busch表示。


據了解,西門子公司在俄羅斯和蘇聯有著悠久的經營歷史。據悉,西門子1852年就進入了俄羅斯市場,迄今為止已有170年。1992年蘇聯解體后,西門子擴大了在俄的業務,并于2011年在莫斯科開設新總部。目前西門子在俄羅斯擁有3000名員工,不過俄羅斯業務對西門子年收入的貢獻大約僅有1%,目前的大部分業務都與高速列車的維護和服務相關。


制裁加劇,俄羅斯芯片產業現狀如何?


眾所周知,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受到各國經濟制裁,其中電子產業首當其沖。在這其中,俄羅斯芯片產業所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更是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早已經對向俄羅斯銷售專門設計用于軍事用途的芯片和其他電子元件進行了監管,這些銷售都需要政府許可才能進行。如今新規定收緊了這些限制,并禁止向俄羅斯的非軍事用戶(包括高科技行業的用戶)出售大多數兼具軍事和商業用途的兩用芯片。


拜登政府表示,該禁令將切斷俄羅斯一半以上的高科技進口,并削弱該國實現經濟多元化和支持其軍隊的能力。該禁令并非旨在阻止消費電子產品的交付。


看起來非常熟悉的手段,在此之前美國也是利用這種舉措針對中國的華為,美國還要求全球公司遵守規則,如果他們使用美國制造設備或軟件生產芯片,則會被禁止向俄羅斯出售此類產品。


俄羅斯目前的困境到底有多窘迫?據外媒報道,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制裁迫使俄羅斯在一些軍事設備中使用洗碗機和冰箱中的計算機芯片。“我們收到烏克蘭人的報告,當他們在地面上發現俄羅斯軍事裝備時,里面裝滿了他們從洗碗機和冰箱中取出的半導體,”雷蒙多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說,并指出她最近會見了烏克蘭總理。


拆洗碗機的芯片給坦克用,聽起來似乎不太小時,但側面反映出的是俄羅斯正在芯片產業困境中掙扎的動作。近期,也屢屢傳出俄羅斯為了應對芯片困境而指定的各種應對措施。


有消息稱,俄羅斯制定了全新的半導體發展初步計劃,在芯片生產制程方面,俄羅斯計劃投入4200億盧布,大約有52億美元的樣子用于突破90nm,計劃在2022年實現90nm的國產化,并在2030年實現28nm國產化。


這個目標對于“沒脖子”的俄羅斯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畢竟臺積電都預計在2026年達到2nm量產了。當然,不可否認,這是俄羅斯的巨大進步和飛躍,畢竟俄羅斯進軍28nm,也基本上是從零起步的。


據悉,承接俄羅斯這次任務的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本身也不是泛泛之輩。這家學院最初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微電子領域的專家,屬于俄羅斯國內的國立高等院校,相當于俄羅斯“國家隊”,在微電子領域有著非常深厚的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此外,俄羅斯在X射線技術以及等離子技術方面有天然優勢,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能在高端光刻機自研道路上走多遠,值得期待。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