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消息綠地要倒閉了是真的嗎?湘潭綠地湘江城際空間站爛尾停工暴雷事件

日期:2022-08-22 10:01:08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2022年最新消息綠地要倒閉了是真的嗎?

假的,綠地沒有倒閉,只是房地產行業最近兩年不太緊氣而己!

      2022年1月28日晚,綠地控股發布2021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5349億元,同比增長17%;總資產達到12979億元,每股凈資產7.15元,同比增長8%;利潤總額208億元,凈利潤76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6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9%。
      業績快報顯示,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抗風險能力和經營韌性不斷加強。降負債連續提前達標,資產質量穩步提升。公司有息負債余額持續大幅下降,帶動總資產穩步回落、每股凈資產持續提升,夯實中長期高質量發展基礎。主動應對外部挑戰,外部沖擊影響可控。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底,綠地控股有息負債余額降至2360億元,再創實施降負債計劃以來新低。全年壓降有息負債858億元,自“三條紅線”監管政策出臺以來已累計壓降有息負債1522億元。總負債中有息負債占比創新低,總負債中的最大部分為合同負債及預收款項(主要為房地產業預銷售金額,代表未來業績確定性),較年初增加512億元,占比進一步提升至42%,有息負債占總負債比例則再創新低,僅約21%。有息負債產業結構優化,房地產業有息負債余額降至1660億元,占比約7成,其余來自受國家穩增長等政策鼓勵支持的基建等產業的負債金額占比約3成。有息負債結構優勢顯著,債券低于18%,信托等非標融資不足3%。突出的降負債、去杠桿表現,為綠地全面完成企業“三步走”降負債計劃打下了扎實基礎。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2021年綠地上下凝心聚力,充分發揮深厚積淀、產業協同的綜合優勢和國有體制、市場機制的不竭動力,實現了“三穩一降一優”的成績,即發展穩、預期穩、人心穩、負債降、結構優。展望2022年,張玉良指出,新的一年是綠地集團成立30周年,綠地將緊抓時代機遇,堅定不移推動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向著更高發展質量和更好發展水平邁進,努力實現“再出發、煥新生、開新局”。

湘潭綠地湘江城際空間站爛尾停工暴雷事件

每天都在擔心購買到湘潭綠地湘江城際空間站房子成爛尾樓。西地一期停工半年之久,更令人擔心的事,西地有幾棟房子現在還泡在水里。開發商如果不盡快采取措施把水抽干,盡快復工。將來會和長沙塌房一樣群死群傷。

還有擔心的是購房款沒有進監管銀行賬戶。一旦開發商把資金轉移。后果不堪設想。

長株潭一體化,湘江新區九華新片區,長沙三號地鐵南延線到湘潭北站。綠地湘江城際空間站樓盤停工半年了,東地一期部分已交房的業主發現好多基本設施未完成強行交房,燃氣未開通。學校未建。綠地變黃土等一系列問題。西地一期6月份交房的都收到延期3到6個月。何時交房沒有具體時間。今天部分業主維權。至今沒有任何回復。老百姓的血汗錢難道就這樣打水漂?爛尾樓的問題到底歸哪個部門來管?置業顧問當時介紹房子說,長沙湘江集團百分之十五股份,湘潭九華經濟開發區百分之十五股份,綠地集團百分之七十股份。大家覺得樓盤安全放心,現在成了爛尾樓。沒有一個站出來承擔責任的。


綠地暴雷了。

資產規模突破1.14萬億,世界500強的國資控股企業——綠地控股,在5月27日,宣布2022年6月25到期的5億美元、票息6.75%的債券無法按期兌付。



債務展期,意味著該房企資金壓力極大,已經階段性無法償還債務,說明現金流遇到很大的困難。背靠國資的綠地,這次不折不扣地成為了中國首家債務暴雷的千億級國資房地產企業。

對此,該企業只能申請債務展期,陷入流動性危機


這也意味著,地產行業的又一個巨頭倒了。而在此之前的綠地,在中國房地產企業各類排行榜上從未出過前20名,是不折不扣的千億級國資開發商。

今年是綠地控股集團成立的第30年,而立之年的債務展期對這一企業來說算是一個“里程悲”。


外強中干,綠地集團早已“千瘡百孔”

2020年開始,綠地集團就走起了下坡路,不僅每年的營業收入額不斷下降,甚至還欠下了1.3萬億左右的巨額債務。

綠地集團成立初期,是一個國資背景的企業,但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綠地集團不斷對股權結構進行調整,直到去年年底時,格林蘭投資成為了綠地集團的最大股東。

財經無極調查發現,張玉良是上海格林蘭投資的實際控制人,并且這家投資公司持有29.13%左右的綠地集團股份。

除此之外,上海城投集團和上海地產集團也是綠地集團的大股東,而這兩家集團都是由上海市國資委控股的。從這一點來看,綠地集團還存在著一定的國資背景。所以在發展方面,綠地需要接受國資企業的規則限制。

其次,綠地集團雖然擁有著較大的企業規模,但實際產生的利潤卻非常低,所以導致綠地集團債臺高筑。

在去年,綠地集團位于全球500強企業中第142位,實現了4000多億的年營收額,但實際產生的利潤只有150億元,由此可見,該企業的利潤和規模并沒有齊頭并進。

利潤不達標的綠地卻熱衷投資各地“第一高樓”,在全國超高層地標建筑布局上就超過30幢。2005年5月,坐落于南京鼓樓的紫峰大廈正式開工,總高450米,這是世界上第一座中國人投資建設的超級摩天大樓,也是綠地開發的首座超高層。然而高樓大廈建筑物,要在前期投入高額的成本,一旦銷量不佳,就會出現巨額虧損。



2021年,綠地控股的建筑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收3114.24億元,同比增長33.41%。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大基建板塊在建項目總金額為11238億元,其中房屋建設業務7552億元,占比67%;基建工程2900億元,占比26%。

綠地控股表示,公司大基建板塊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大基建板塊各成員企業都是所在省市的龍頭企業或專業領域的領先企業,通過與地產、金融、建造等關聯產業聯動,為業主提供一攬子服務,有利于獲取市場項目。但2021年,此產業給綠地控股帶來可觀營收的同時,毛利率僅為4.87%,同比僅增加0.31個百分點


2022年1-3月,公司出租物業取得租金收入3.7億元,酒店取得經營收入3.7億元。2022年剛過去四分之一,綠地控股的房產業務早已凸顯疲態。


1.3萬億負債,綠地能自救嗎?

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以后,綠地一直缺錢,很多項目陸續暫停,深圳的“綠地·新都會”、杭州的“綠地·華家池印”、西安的“綠地·蘭亭公館”等都已停工。

與此同時,該集團裁員動作不斷,而在2021年8月,甚至還有裁員40%的傳聞


近年來,“賣樓”紓困也成為綠地集團滿足公司到期短期債務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地拋售房產,甚至傳出拋售南京第一高樓紫峰大廈的新聞,報價35億卻無人問津。

畢竟一直以勾地為主要拓展方式的綠地,手里本來積攢的大量商辦物業,在如今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也很難有吸引力。

不論是轉手讓人還是自己內部消化,綠地控股目前的目標很明確:以現金流管理為核心,狠抓銷售去化、資金回籠、竣工交付。2021年,綠地控股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622.33億元,同比增長39.16%;到2022年一季度,綠地控股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26.25億元,同比下降77.89%。對此,業內專業人士表示,就目前一季度的業績情況,加上5億美元債券展期,綠地控股目前的資金流優化得如何,需要一定時日來證實。

綠地未來發展該何去何從?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不妨在財經無忌的評論區與大家討論交流你的看法。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