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錢路子一天兩萬聯系方式,三天賺到二十萬黑方法偏門生意
前不久,有個關于年輕人搞副業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
面對“你的工資夠你生存嗎?”這一拷問,不少人開始懷疑人生,你原以為的(工作)穩定,不過是在穩定的窮著。
你以為和你一起抱怨客戶的同事也在算著每天發工資的日子?其實他們背地里早就開始搞起了副業,過上首付10萬拎包入住、五天海島深度游的生活,而這些通通都與你無緣。
在他們眼里連雙十一的淘寶蓋樓都能夠賣樓賺錢,身兼多職根本不算什么,努力去賺更多的錢才是他們的目標。
今天,小鬼想和大家聊聊這些搞副業的人。也許你會發現,他們“搞錢”的路子居然這么“野”。
01.90后,月薪3k,副業月入2萬
他們不僅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擁有健身教練,小車代駕、美甲師等職業,多才多藝,涉獵廣泛。還有些人,不是不喜歡工作,只是不喜歡上班,被機械地固定在程序里。
而他們都懷有同一個信念:生活也許不易,但賺錢并不難。
- 1 -
@影者 29歲 月收入1.1萬
主業:國企IT(收入6k)
副業:澳洲代購(5k+)
剛畢業的時候搞開發搞運營,經常熬夜加班。前兩年有了小孩后就換到一家國企做IT,相對比較清閑。
但到手的工資用來養家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小孩子的奶粉、尿不濕、輔食、玩具等雜七雜八的東西,每個月都得花個2k多。
從朋友那開始接觸到代購,算好利潤空間產品渠道后,就決定做代購了。原本是想著為孩子買東西的,沒想到可以用閑余時間賺點小錢,覺得還是挺滿足的。
- 2 -
@北西南 27歲 月收入4萬
主業:科研人員(收入1.5w)
副業:講師(2.5w+)
從小我就喜歡攝影和設計,審美也逐漸培養起來。學會用電腦之后對做ppt特別上頭,當時班主任的公開課ppt頁面都是我幫忙做的。
到后來參加了工作,我也沒有放下這個愛好。
偶然有一次,我整理了自己設計的ppt分享在一些相關的門戶網站,下載量真的嚇了我一跳,關注我的粉絲也越來越多。于是我就開始提供付費下載,后來逐漸在網上開課做教程,也算是小有名氣了。
說實話,做講師比我的正職工作收入還多,加上早期有意識地投資和理財,現在我已貸款買了第二套房。
02.該掙錢還是要掙,能多掙就多掙
坐擁10棟房收租,卻賣12元鴨仔飯的“拆遷戶”老板火了。他說自己閑不下來,做這些不求掙錢,做人開心最重要。
是啊,有份掙錢的工作來支撐你那不談錢的理想,這是最完美的生活狀態,但也是絕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臺階。
于是「副業」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和共識。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內的斜杠青年已超過8000萬人,同比增長9.7%,以80后至95前人群為主。其中,24~28歲年齡段人群占比達到一半!
別說普通人,就是明星都想搞自己的副業。
比如,陳冠希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CLOT,在好幾個國家開店;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在廣告人、作家、教授、旅行家、演講家等等各種身份之間自由切換,游刃有余;謝霆鋒不聲不響地經營著中國頂尖特效制作公司PO朝霆,壟斷國內的亞洲性電影、世界性電視廣告、跑車品牌等80%以上市場……
明星都這樣拼命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所以該掙錢還是要掙,能多掙就多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自己的PlanB,這已經成為現在年輕人的共識。如果你的本職工作發生了變化,起碼還有一份副業可以給你緩沖的時間。
03.在搞副業的路上領悟到人生意義
身兼多職,代表了人們對可能性和自由的向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并享受人生。但很多時候,看著心潮澎湃,做起來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要知道,追求人生寬度的前提是:你必須要先在自己的技能領域達到一定的高度。
本職工作是根基,不能停止鉆研和探索。直到你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時,才再考慮去發掘人生的B面,并在主業和副業之間把握好平衡,將目標定位在提升自我價值上。
月入過萬,為人生多增加一個選項。這條路不難,但同樣需要自律,需要努力,需要有一技之長。
90后,月薪3千,副業兩萬。
斜杠青年們也許犧牲了休息時間,來換取相對穩定的生活。但對于他們來說,這不算累,這叫完全燃燒,會得到加倍的喜悅感。
人生沒有不可能,每一個副業都意味著一種可能,意味著你其實還能創造更多、走得更遠。
我們所在的世界只是一部分的世界,也許在下一個瞬間,你就發現了人生的另外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