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亡十多萬打74師王亞樵刺殺蔣介石的故事片,打74師傷亡多少部隊多少人?

日期:2022-09-20 21:26:22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陣亡十多萬打74師王亞樵刺殺蔣介石的故事片

1935年11月,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即將在南京召開,而王亞樵暗中領導的晨光通訊社的義士們也正在摩拳擦掌,嚴陣以待,因為他們正準備借此時機干件大事,那就是刺殺蔣介石!


日本侵略中國以來,王亞樵眼見東北淪喪、山河破碎,痛心疾首的同時對蔣介石的消極抵抗極越發不滿起來,所以膽大心狠打的王亞樵決以心暗殺蔣介石來改變被動的抗日局面。不過此事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首先要面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他們搞不到“入場券”。

和以前相比,國民黨此次大會真是命途多舛、一波三折,由于胡漢民、李宗仁等實力派反蔣勢力的抵制,會議時間一改再改,讓蔣介石頭痛不已。最后蔣介石無奈之下只得拼了血本,封官發餉全力拉攏,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擺平了各路諸侯。不過,以暗殺起家的蔣介石警惕性很高,擔心有人會借機逼宮,于是命陳立夫、戴笠等人對所有來“京”人員嚴格檢查以確保安全。


另外特務們對參會的記者也提高了防范等級, 不但在人數上嚴格控制,對核發“特別記者證”上更是謹慎,最終在宣傳部長葉楚傖的親自核準下,只發放了62張,而晨光社這樣的小社,是絕沒有資格分一杯羹的。

沒有特別記者證,刺蔣之事無異于白日做夢,于是王亞樵的門徒們各施所能,深挖門路,終于在新聞事業處處長彭革陳處打開了缺口,事實上,直到離大會開始前二十分鐘時,才終于拿到了第63號記者證,至此孫鳳鳴終于可以閃亮登場了,而他正是王亞樵安排的刺蔣殺手。


算起來孫鳳鳴已是第二次參加刺蔣任務了,一年前他就曾進入過丁家橋16號(會議地點),但當時他因經驗不足,心理負擔過重而錯失了出手的機會,因為事敗,孫鳳鳴被王亞樵暴罵了一頓,并成了“不中用的東西”。

那么王亞樵為何會再次啟用孫鳳鳴呢?因為在“成仁”的決心上,還真是沒人比的了孫鳳鳴,另外在這一年間,王亞樵還特別強化了孫鳳鳴的心理素質和刺殺技能,所以最后王亞樵還是將心愛的“六輪手槍”交到了孫鳳鳴的手上。


當孫鳳鳴拿到“通行證”,匆匆進入大禮堂的時候,會議已經開始,于是他連忙查看會場情況,直到看到會議廳門前的幾臺攝影機才安下心來,因為他知道開幕式后的合影環節會正常進行,而那時就是他出手的最佳時機。

上午九時二十分,參與照相的大員們紛紛來到了會場門前,相互交談著等待主角,而孫鳳鳴更是死盯著前排中間的兩個空位,他知道那是留給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幾分鐘后汪精衛終于現身,同時卻帶來了蔣介石因有事不來合影的消息。

這一突發情況對孫鳳鳴而言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先前的計劃已經被瞬間打破,不過他已來不及過多考慮,因為他事前吞下的九粒大煙泡已經有了反應,所以他只得改變計劃,決定退而求其次,刺殺汪精衛。


不久后攝影就結束了,就在眾人轉身返回會場之際,孫鳳鳴瞅準時機突然沖出記者群,發出手槍射向了汪精衛。經過長期訓練后的孫鳳鳴槍法極準,射出的三槍均命中要害,一槍擊中后背,一槍擊中后頭,一槍打在臉上,隨著汪精衛倒在地上,現場也馬上亂成了一鍋粥。

槍聲一響,負責警戒的軍警們立刻沖散了混亂的人群,孫鳳鳴無處可藏,當時就被擊中兩槍動彈不得,隨后又被人一頓拳打腳踢,躺地上熱血橫流。最后他和同樣一副血葫蘆模樣的汪精衛一起被送往了醫院。

但是到了醫院后,孫鳳鳴卻沒有像汪精衛那樣馬上得到救治,反而被進行了緊急審訊,期間孫鳳鳴因為吞服了過量的大眼泡而出現了精神恍惚的狀態,審訊人員見難以得到有價值的口供,就發狂似的為孫鳳鳴注射強心劑,直至次日凌晨孫鳳鳴就義之時,竟注射了百針之多,簡直慘不忍睹。


孫鳳鳴此次刺汪行動雖并未將其當場擊斃,但就此說他此舉失敗也是不妥的,因為就在九年后汪精衛殞命日本之時,導致其喪命的“骨髓腫”正是出自孫鳳鳴當年命中其后背脊骨的那一槍。


打74師傷亡多少部隊多少人?

孟良崮戰役,發生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是解放戰爭期間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重大戰役。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高超指揮下,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大無畏氣概,于沂蒙山區全殲來犯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此次戰役,開創了在敵人重兵密集并進的態勢下,從其陣線中央割裂殲滅其進攻主力的優秀范例。


華東野戰軍經過3天的連續勇猛沖擊,浴血奮戰,將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全部、干凈、徹底地殲滅于蒙陰東南之蘆山、孟良崮地區,同時頑強阻擊了各路援敵,整個戰役合計殲敵32676人,擊斃驕橫跋扈的敵師長張靈甫于指揮所山洞,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是打破國民黨軍對山東解放區重點進攻和扭轉華東戰局的關鍵一戰。

為了啃下整編第74師這塊硬骨頭,華東野戰軍也付出了較大的代價,據戰后統計,參戰部隊犧牲2043人,負傷9300人,其他減員846人,合計損失12189人。這說明,74師的確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有著比較強韌戰斗力的國民黨軍主力部隊。


在此次戰役中,74師表現出來的戰術特點有:

1、善于側擊。進攻時以小股兵力和較強炮火突擊正面,而以主要兵力進行翼側包圍,沖擊時普遍用沖鋒槍開道,火力密集,攻勢猛烈。

2、連續小群作戰。其戰斗編組精干,每組不超過5個人,主要以湯姆遜沖鋒槍和手榴彈為突擊武器,沖擊時先投一排手榴彈,爾后以猛烈的沖鋒槍掃射開路。一批接著一批,一批垮了一批又上,像海浪一樣連綿不絕。


3、善布疑陣。在攻占我軍陣地后,狡猾地取下鋼盔放置于塹壕邊沿,偽裝于正面組織防御,而實際上卻是把部隊擺在兩翼,等到我軍實施反沖擊時,即從兩翼包圍。有時則故意敗退,引誘我軍追擊,隨即使用預先設置好的自動火器予以殺傷。

4、步炮協同密切。74師炮兵較多,彈藥充足,進攻時注意發揮炮火的威力。步兵在炮火準備開始時即向前推進,當炮火向我軍縱深延伸之后,步兵即發起沖擊。如果沖擊受阻,即集中炮火支援,步兵再組織第二次、第三次沖擊。步兵指揮員戰術素養較高,重視和炮兵的聯絡,能夠準確地發出信號,為炮兵指示目標及提出要求。


同時,該部隊的弱點也非常突出:

1、過于依賴火器,尤其是炮火。一旦遭到我軍炮火打擊,則士氣大減。

2、害怕我軍迂回包圍,當發現我軍插入其縱深或者側背時,往往喪失信心,迅速收攏部隊只求自保。

3、步兵戰斗精神不強,害怕近戰夜戰。一旦兩軍相迫,進入到使用手榴彈和刺刀的白刃肉搏階段,很快就敗下陣來。


“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孟良崮戰役的勝利,體現了粟裕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體現了華東野戰軍的強大戰斗力。而張靈甫兵敗身死,74師全軍覆沒,則深刻地說明了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軍隊,不管有多么能打,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