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才明白,校招和社招的待遇天差地別,幸好當初沒聽學姐的話

日期:2023-04-07 11:24:09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曼曼(化名)在大學畢業前,跟上屆學姐打聽有關就業的事,曼曼更傾向通過校招找工作,認為能進學校的企業都比較穩定,還不用和其他人競爭,但學姐建議曼曼參與社招,雖然神競爭比較激烈,但就業面更廣。

學姐的話很有道理,奈何曼曼還是想到校招聘會試試,準備好簡歷以后,開始了漫長的海投之旅,在招聘會上適合的崗位,基本都進行了了解。

果然有用人單位聯系她,工作實習期較長,薪資比正式工低一點,但轉正以后收入也不低,曼曼接受了offer,畢業以后第一時間進入工作,雖沒有工作經驗,但身邊同事很照顧新人,也不用再畢業后為就業著急上火。

曼曼的同學則沒有認真對待校招,而是想要到更廣闊的舞臺試試,畢業后開始找工作,網上投簡歷,線下去面試,效果不盡人意,跟社會人士比,沒工作經驗也沒閱歷,就連和HR談薪資也沒底氣。

最后轉戰考編,又消耗一年的時間,而曼曼因為表現出色破格轉正,回想起畢業前的選擇,直呼幸好沒聽學姐的話。

每個人的就業情況不同,選擇校招還是社招要因人而異

從曼曼的經歷看來,貌似校招更適合大學生,更穩定一點,實際上每個人的就業情況不同,選擇校招還是社招要因人而異,校招僅針對對畢業前的應屆生,專屬于大學生的渠道,但普本專科的校招企業,普遍質量不高,不如到社會上磨練。

有精力的學生,最好別錯過學校的校招,萬一能碰到適合的崗位呢?就算沒遇到也沒關系,還可以通過社招找工作,應屆生的就業劣勢是經驗不足,優勢是可塑性強、學習能力強,畢業生要學會展現優勢,爭取就業機會。

性格外向、敢拼敢闖的畢業生,更適合社招,工作崗位多,可以對比就業機會,或許能找到性價比更高工作。

與就業方式相比,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更重要

校招和社招都是就業方式,不管通過什么方式,想要找到合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自身綜合能力,專業能力是否出眾?情商高不高?是否有隨機應變能力等。

打鐵還需自身硬,就算幸運找到一個不錯的崗位,也需要大學生有與之相匹配的工作能力,能力得到認可,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鐵飯碗”。

想要在就業時更加順暢,需要大學生珍惜大學的提升機會,別在躺平擺爛了,你的學習和表現,不僅體現在簡歷上,也會在就業中體現,大學期間刻苦積極的學生,往往就業過程更順利,而大學期間一事無成的學生,即使是名校生,也容易就業受挫。

在學歷至上的時代,學歷代表著門檻,但若是學歷滿足就業門檻,能力卻不滿足,畢業生也會陷入尷尬境地。

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已經努力了快20年,不僅為了充實自身,也是為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別辜負前十幾年的努力,就業是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一份好的工作才能開啟更好的新生活,也希望大學生們都能在各自領域閃閃發光。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