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時的拉薩爾,才會一邊痛罵資產階級的敲骨吸髓,一邊又說農民是一群不可救藥的反動分子。因為拉薩爾認為,相比某些行為,工人更應該組織自己的政黨,去參加選舉,把已方代表選進議會,才是最實惠的事情。
由于這種觀點,拉薩爾在思想上,是認同普魯士國王和俾斯麥的。而馬克思的學生威廉.李卜克內西、倍倍爾等人,所建立的“誠實派”,則是反對俾斯麥和普魯士王室的。
只是相比于馬克思,這個小七歲的理論家和革命家,有著嚴重的不足和弱點,哪怕發表了不少哲學作品,但并沒有脫黑格爾唯心主義的藩蘺,因此馬克思把他的作品,稱為小學生的作文,只是時代的浪潮,并非人力所能改變。
不得已之下,德國工人黨只能分裂為兩大派系。其中馬克思等人創立了國際工人聯合會,指導德意志聯邦各邦國的工人運動,號召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直到1864年,拉薩爾去世后,馬克思等人對拉薩爾工人主義,采取了更加嚴厲的批判態度,并以此行為當作一種策略,因為這種說法得到了,德國大多數工人的認同。
因為拉薩爾在批判普魯士政府的反動政策中,只是一味的老生常談,比如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資只是圍繞平均工資上下波動,是無法擺脫貧困的。
只是時代的浪潮,由不得馬克思慢慢謀劃,因為沒幾年德國就統一,讓工商業飛速發展,產業工人增加到幾百萬,而德國的封建傳統制度,讓資本家像對付農奴一樣壓榨工人。
1875年,由于工人工作強度大,工作條件惡劣,工資低等問題已經維持了很久,李卜克內西等人沒有辦法,最終基于當時德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有了與拉薩爾派合并的想法。
雖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得知此事后,對李卜克內西等人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但李卜克內西認為,雖拉薩爾主義有不少糟粕,但有些方面還是適合主流的。并且以國家整體來說,工人黨實現統一,利大于弊,最終兩派合一,合并成立《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
事實上的確如此,哪怕這個工人黨的成立,會向讓拉薩爾派的思想做出妥協,但確實讓德國許多食不果腹的社會底層,在議會中有了支持者,會有人為他們發表聲明。
1877年,帝國議會選舉中,社工黨獲得了50萬選票,12個議席,盡管只占全部議席的3%,卻也讓工人主義得到宣揚,此事自然讓統治者膽戰心驚、資產階級痛恨不已。
因此鐵血宰相俾斯麥,只能以“非常法”,也就是規定有關部門,有權禁止各種集會、協會宣傳工人主義,并且可以不按法律隨意逮捕。
當初馬克思等人之所以不同意合并,就是擔心拉薩爾派系等人,會對君主奴顏婢膝。果然在俾斯麥的鎮壓下,拉薩爾派系的人直接當了投降派。
面對政府強勢鎮壓,馬克思指導李卜克內西等人,一定要領導工人階級進行堅決的斗爭。于是他們一邊轉入地下秘密戰線,一邊領導工人組織罷工。
在長達兩年的游行示威下,政府首先撐不住廢除了非常法,并且工人黨得以參選議會。1890年,工人黨改名為社會民主黨,并獲得了143萬票,35個議席,一躍成為一流大黨。
當然,俾斯麥是歷史上少有的頂尖人物,并不會無能的一味鎮壓工人。其實俾斯麥很明白,工人必須得吃飽飯,但又不能不管制,于是有了勞動法和社會保險。
勞動法規定,一周工作為六天,不得拖欠工資,不得采用童工。而社會保險則是對工人的一種保障,讓工人在殘疾、老齡、疾病、死亡時能獲得一筆救濟金,得以保障生活。
雖然社會保險開了歷史先河,為打工人謀了福利,但俾斯麥并非易于之輩,他規定,凡是領取了救濟金的工人,就失去投票選舉的權力。
也就是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的確很好地限制了工人黨,因為在年景不好的時候,總有部分工人會選擇領取救濟金。但不可否認,此舉剛柔并濟,給了工人生活下去的希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