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提了一項建議,希望統一企業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標準。
董小姐是這么說的,“五險一金根據薪酬來變動,但是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有些員工入職的時候直接跟企業說不用給我買,但是最后離職的時候反咬企業不給買‘五險一金’,結果企業被罰三倍。”所以她建議,無論工資待遇高低,五險一金都應該是同一個繳納標準,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管理,也讓大家無空可鉆。
董小姐是從企業管理者角度來提議的,作為一個打工人,這次想站一下董小姐,但是希望這個面兒擴大點,不區分單位性質,都這么搞。為啥這么說呢?
現在的社保,就是大家常說的“五險一金”,理論上是掛鉤工資,工資高的多交、工資低的少交。
展開剩余70%私企、民企,社保負擔重,往往就會按照下限來給員工交。
但是福利好的那些單位,比如最近重點提到的金融行業,里面的國企,薪酬不敢定的太高,因為有限制啊,那選擇社保上限來交也沒毛病啊。個人覺的多點,但單位也同時交的多,未來都歸自己,合算不?
這種不違規,又隱形的福利,真的不要太好。
公積金多的,買房的時候壓力小,即便不買房,等退休時取出來,也是一大筆錢。
說完繳納系數,咱再來說說繳費下限和上限。
下限就是如果你工資不夠高,也要按照最低標準交;如果你工資特別高,也只能按照上限的標準交。
咋說呢,如果說社保是底線,那么大家就都公平點,起點一樣,保證基礎、保住溫飽,剩余的部分大家各自發揮所長,賺得多的、攢的多的,退休后錢多點、寬裕點,賺的少的、攢的少的,那退休后就緊吧點。
像這種,上面卡、下面卡,本來是希望大家老了以后的方差小一點,水平差距別太大。
但實際上,想突破的,法子太多了。
咱就拿企業年金來說吧。
沒聽過這個名詞的請離隊,聽過名詞但是自己單位沒有的請離隊……看看剩下的還有幾個,就知道了。
企業年金,是一種“五險一金”之外的、巨大的單位福利。
雖然是由個人交一部分,企業再交一部分,但等退休后,所有的錢都歸個人,你可以按月領也可以按年領。
而且企業年金最多能交多少錢,單位和個人怎么分攤交費比例,都沒明確的限制,就看單位想怎么弄,懂了嗎?
你要是個私人企業,老板對員工再好,這個年金也沒見有幾個公司搞過。
至于雙軌制并軌前的那些退休金,涉及到制度改革,咱就不細說了,家里有年歲大的、體制內退休老人的,看看他們的退休金就知道了。
所以,如果真的既要保基礎,又要公平,真不如就像董小姐提的,咱就別分單位性質了,都別以薪酬高低定五險一金得了,保證基本,守住下限,既能給中小企業、民營公司減減負,也能打擊一下隱性腐敗,讓收入分配更合理,打工人說不準每個月還能多到手一點錢,共同富裕不就這們一點一點實現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