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薪酬高低定五險一金。”
跟建議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到10000元一樣,董明珠小姐關于企業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標準化建議再次引發熱議,并且受到了眾多工薪階層的支持,認為此舉遠比那些所謂的雙休變單休變三休變五休實際多了。
不得不說,作為代表的董明珠在履職這方面確實像網友稱贊的那樣,不僅建議提得符合民意,還相當有水平,能夠反映工薪階層和底層百姓的心聲,履職是非常合格的。無論是統一五險一金,不能以薪酬高低加以區分,還是調整個稅起征點至1萬元,都深得民心。
正因如此,董明珠的建議經媒體報道后迅速引發熱議,特別是與工薪階層切身利益和退休待遇息息相關的“五險一金”統一標準繳納建議,更是戳中了工薪階層的痛點。畢竟,工作時繳納的五險一金,除了影響職工當下的利益之外,退休之后的養老金待遇也是差異巨大。
其實,雖然外界都在討論董明珠的建議是不論工資待遇高低都應該統一五險一金的繳納標準,做到一視同仁,但董明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措辭顯示,可能這并不是她提出建議的出發點,可能也沒有涉及到大家期待的統一社保待遇問題。
展開剩余63%董明珠的原話是這樣說的,“五險一金根據薪酬來變動,但是對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有些員工入職的時候直接跟企業說不用給我買,但是最后離職的時候反咬企業不給買‘五險一金’,結果企業被罰三倍。”因此,她提出建議,無論工資待遇高低,五險一金都應該是同一個繳納標準,這樣不僅有利于企業管理,也讓大家無空可鉆。
顯然,董明珠的建議可能僅僅涉及五險一金統一繳納標準,出發點也是更利于企業管理,讓打工人沒有空子可鉆,但實質上,董明珠的建議卻觸及了一個大家如鯁在喉久矣的核心訴求,那就是退休之后的養老金切實存在的三六九等以及差異過大問題。大家之所以對董明珠的建議非常贊成,就是寄望于統一繳納標準之后能夠統一退休金標準。
雖說董明珠強調她的建議是為了“有利于企業管理,也讓大家無空可鉆”,但這樣的建議確實契合了當下的“共同富裕”大方向。毫無疑問,對于保障大家退休之后的社保待遇,最應該體現的就是公平,差異的鴻溝過于巨大不可能是長期狀態。工作時大家社會分工不同,薪資待遇不同,總歸都是為社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繳納的社保一樣,退休后待遇一視同仁,應該是未來改革的大方向,畢竟,這是最能體現共同富裕的一個方面。
不久前的2023年1月13日,江西“鷹潭社保”發布的《2023年1月全市退休人員養老金已發放》通告在網絡上翻車,在工作人員看來本是“正能量”的文章卻引起軒然大波,大家手動計算之后,機關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為人民幣5080元,企業退休人員次之人均2368元,城鄉居保人均每個月只有207元,直觀的數字瞬間擊潰了大家脆弱的心理防線,一片怨聲載道中鷹潭方面干脆一刪了之。
鷹潭刪除自己發布的養老金發放情況公示容易,但整個社會運行機制扭轉長期以來積淀下來的養老金鴻溝卻很難,縱使有“共同富裕”這面大旗引領,恐怕短期內也不會扭轉,大家對董明珠的追捧,其實,更多還是對未來的一種期許。
不只是董明珠,同樣引發熱議的編劇趙冬苓代表提出的“為降低育兒成本,對2024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免除學費、課本費,直至大學階段”的建議同樣如此。這種基于未來的建議,歸根結底還是帶有強烈的功利性,比如,趙代表的建議能否實現尚不得而知,她以2024年份劃定免費孩子范圍,就帶有強烈的催生意愿,殊不知,直接補貼或者免費教育之外,催生更關鍵的難點恰恰在于房價、醫療、養老這些綜合因素,單獨拿出任何一條建議,似乎都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必須承認,董明珠建議統一社保標準的積極意義還是很大,至少,相較于鷹潭公示社保發放成果的無心之舉,她算是真正觸及了工薪階層的痛點,并為未來解決問題提出了可供參考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