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那個說走就走的離職教師,因辭職信火爆網絡,如今過得咋樣

日期:2022-12-30 11:05:17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在顧少強出生的前一個月,由于工廠內的公務糾紛,顧少強的父親受傷,沒過多久便不幸離世了。

從小,顧少強便與大她五歲的姐姐、母親和姥姥生活在一起,母親為了養育兩個孩子十分操勞,經常需要出差。因此,顧少強從小就特別的獨立自主。

顧少強這個名字是在她尚未出生時,父親給她取的,為了緬懷父親,母親選擇了這個名字。

在最初不了解這個名字的緣由時,顧少強特別討厭這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總是會被誤認為男性,給她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因此,她之前一直很向往自己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顧小強年幼懂事,學習刻苦努力,在高考之后順利進入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學專業就讀。

2004年在大學畢業后,進入了河南省實驗中學,這所在河南省成績名列前茅的名校任職心理老師,擁有了穩定的體制職業。

顧少強這份職業,在旁人看來,十分惹人羨慕。每年擁有固定的假期,心理老師所承擔的課業也相對沒有那么繁重,只要按時上班,安穩度日即可。

在對待工作時,顧少強十分認真,擁有扎實的知識底蘊,她所教授的課程多次被賦予省級優質課程,并且多次參與大型公益講座。

顧少強從小學開始,每到暑假,只要有空余時間就會同家人一起游山玩水。她自2005年開始獨自旅行,那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旅行。

她趁著周末的空閑時間,去了一趟鄰近鄭州的西安,她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打卡了兵馬俑、華清宮、大雁塔、回民街等西安經典景點,效率十分高。

在經過這一次旅行之后,她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周末生活,她發現旅行會使她的效率變得極高。

如果只是待在家里面,一天也不過是只能睡個懶覺、洗個衣服、發個呆,在日積月累下,人生會變得截然不同。

自此之后,一旦有假期,顧少強便會出去旅行,去看一看世界,她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方式。

而她的辭職也是因為她在2015年寒假春節的去往云南的一次旅行。

那一次邂逅,讓顧少強動搖了,讓她產生了放棄當下循規蹈矩生活的想法,擺脫毫無波瀾的日常,為自己心中的詩與遠方搏一搏。

2015年時,顧少強已經在學校工作了11年之久。她在自己的教師事業中也有著許多不俗的成績,獲得了河南省省級優秀課堂等各種評選獎項。

顧少強也十分感激單位對她的培養與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對她學業的幫助。

在顧少強心里,她并不是像其他人所說一樣是因為對工作有了職業倦怠堅持不下去了才辭職的。

她是想再去尋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讓人生擁有更多新的可能性。

為了使學校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心理課程帶來的意義,在僅有幾節課的情況下,她會主動去找學校加課,利用自己的工資充當經費來組織課堂。

在各種旅游和學習中去,在工作十一年后,積蓄僅僅只有最后一年存下來的11000多元。

與大多數女孩子不一樣,顧少強并不喜歡把錢花在買衣服、飾品、化妝品等方面,她更喜歡把錢花在旅行上,花在自己最喜歡的折騰的事情上去。

事業有成且工作十分穩定的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工作,在并未經過深思熟慮思考之后,寫下了那份僅十字的辭職申請。

顧少強在學校時,顧少強也同樣是一個“離經叛道”的老師,她認為對的一定會去做,她覺得沒有原因的事情一定會刨根問底,若是沒有一定的原因,她并不會根據安排執行。

這樣一個“離經叛道、敢作敢當”的形象的顧老師,當他的同事知道后雖然在剛看到時有那么一絲的驚詫,但顧少強一直都是如此向往自由,并不會那么的意外。

顧少強的學生們在知道老師辭職后,十分支持,覺得老師特別勇敢。

學校校長在看到辭職信時欣然同意,并且十分可愛地補充道:“以后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在帶有學校名稱的信封上寫辭職信。”

在網絡引起巨大轟動后,顧少強的母親王愛春在采訪時表示,當時看到這句話后,她覺得無所謂,因為她已經習慣了女兒的語出驚人,只要正常生活就行。

02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路

顧少強一直不是一個對待未來生活有著十分明確規劃的人,只有走到那個位置,經歷越多,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她最理想的生活就是自己可以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夠變得舒服、舒心,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這也是她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叫于適的原因,希望女兒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做一些適當的事情就是最好的生活。

在辭職之后,她并不確定自己要去做什么,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在路上。

辭職幾天后,顧少強就預定了一張由鄭州飛往成都的機票,她要去與僅僅認識幾個月的男人見面。

這個男人就是顧少強后來的丈夫于夫,他們相識于2015年寒假的云南。那個寒假顧少強住在了云南大理的一家客棧,并且在那家客棧做起了義工。

顧少強那時每次旅游都會選擇住在青旅,那里能夠遇見形形色色的游客,可以與大家交流旅途中的精彩,這對旅途者來說也是充滿驚喜的禮物。

在那里,一個挽著發髻的高個男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每天都來喝咖啡,而且每天都會拿著三毛的書來閱讀。兩個人也越來越熟悉,時不時會在閑暇聊幾句。

他們也相互交換了彼此的聯系方式,那個男人叫于夫,是哈爾濱人,目前在成都開設了一家理發店。

之后各自回到各自城市的兩個人,于夫在繼續經營著自己的理發店,而顧少強也繼續回學校做老師。

他們兩個人也在微信上聊得越發火熱,他們發現彼此的生活態度、興趣愛好都十分相似。僅僅兩個月后,他們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經過商量,他們都決定奔向對方,在經過理性思考后,于夫盤掉了自己的理發店,顧少強辭去了工作。

2015年4月13日,顧少強給自己所教授的初一學生上了最后的一堂課,這節課的主題是寫給未來的信,她告訴自己的學生,如果三年后去領取這封信,找不到我的話,可以去找別的老師領取。

在這堂課上,顧少強也有了對未來的想法:“我也有太多的夢想,不希望人生就一眼看到了頭。教師這段經歷已經夠了,接下來,或許我能夠嘗試許多新的生活。”

下了課,顧少強去校長辦公室提交了辭職信。在辭職不久之后,顧少強預定了一張去往成都的機票,與于夫在成都會合。

在到達成都后,于夫在雙流機場迎接她,兩個人并沒有想象之中的那么熱情與相見時的喜悅。

他們第二天去了黃龍溪古鎮,這是他們在成都去往的第一個景點,本來是快樂的旅程,卻發生了劇烈的爭吵。

在微信交流十分火熱的兩人,卻在面對面交流時變得更加微妙,兩個人幾乎沒有什么話可以進行交談,有些尷尬。

丈夫于夫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生活,生活里突然多了一個人,感覺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消化,但顧少強并不能理解這種感覺。

在激烈的爭吵后,顧少強選擇將他拉黑,一個人去重慶旅游,她在朋友的家里借住了20多天。

在去往杭州、烏鎮等地后,在不斷地思考之下,給于夫打了電話,回到了成都。

她與于夫商定原本要一起去往他們相識的地方云南大理雙廊,在偶然經過茶馬古道時碰到了街子古鎮,5月底的小鎮充滿著梔子花的香氣,十分迷人,他們就決定要留下來。

在小鎮生活了一段時間后,當地淳樸的民風,和安逸的日常生活讓他們更加下定了決心。

這個小鎮在當時的顧少強眼里,就是最好的地方,有山有水,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空氣清新,她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目的地。

在決定之后,他們很快開始尋找一個帶有院子的客棧,決定在這里經營民宿,一呆就是四五年的時光。

在隨后的7月,他們回到了于夫的家鄉哈爾濱登記結婚。

在顧少強和老公于夫決定在成都附近的街子古鎮落腳下來,開一家客棧,網友的質疑聲不絕于耳。

質疑那個曾經說要去看世界的顧少強,為什么變得如此商業化?為什么不去看世界了呢?為什么三個月就停下來了呢?

顧少強面對這些質疑:“我說我什么時候答應過去呢?并不是說我一定要快馬加鞭,然后就是再不去就來不及了,并不是說為了走而走,別人的質疑和我沒有任何關系,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在最初籌劃開客棧的階段,她和丈夫并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只能四處去借錢,最終向朋友們借到了一百多萬。

在那個時候,隨著顧少強在網絡的爆紅,也有許多機會擺在顧少強面前,其中有一個網游公司開出百萬年薪請她代言。

曾經身為一名心理老師的她見過太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雖然這份錢遠比她每天在客棧辛苦工作要來得更加輕松,但她認為自己不能掙這份錢。

她認為商業化并不有錯,但要選擇那些與自己相適應的事情,不能盲目地進行選擇。

為了能夠支撐那段時間的旅行費用,在兩人的共同商議之后,決定接下鄭州市某家旅行公司的邀約,成為一名“終身免費智慧出行體驗師”。

選擇這一份工作是因為工作內容與理念都與他們十分地契合。

在2015年的10月10日,兩人在自家客棧舉辦了一場樸素的婚禮,沒有盛大的結婚典禮,沒有婚紗、鉆戒,也沒有家人的到場。

在這之后,夫妻二人便留在街子古鎮開始經營自己的客棧。在2016年年底,他們的愛情的結晶,女兒“小魚兒”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們開始面臨更多的生活瑣碎。

從那時起,她的日常生活被辦理顧客入住、整理衛生、做飯、照顧孩子等瑣碎的事情完完全全占據了。

日常也會有著各種意想不到的小問題出現,甚至連晚上都不能好好休息,這好像與她的詩與遠方并不相干。

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令人抓狂的時刻,但在顧少強年幼時期的家庭教育告訴她,遇到什么問題就趕緊去解決,哭與抱怨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是最沒用的表現。

她也經常教育女兒:“問題遠沒有方法多,每一個問題都有三種以上的方法可以去解決。”

以前的顧少強對于家務一竅不通,就像“生活白癡”一樣。

而在結婚后,她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鍛煉出了各種技能,從最初連粥都不會做,到現在各種面食、川菜等不在話下。

雖然客棧的日常很忙碌,顧少強也是那么的愛折騰,并不像其他經營者那樣,旺季一定會在營業,只會在淡季抽空旅游。

而這對夫婦則是在有行走的計劃后,便會立馬出發。

顧少強說:“我不需要什么物質很優越的東西,如果有這些會更好,沒有的話也沒有什么關系。我生命中擁有更重要的東西。”

但他們在婚后也會帶著孩子到處游玩,這幾年來,他們除了西藏、新疆以外全國各地幾乎都走遍了。

在對待孩子教育方面,他們也十分自由,不會給孩子束縛和嚴格的規劃,讓其自由的成長。

他們認為并不應該將所有時間放在學習上,要把一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以外,剩下大量的時間應用在人際交往之中。

只要孩子自己覺得好就可以,父母的角色應當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她尋找好的標準,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快樂,這種快樂并不應該被他人定義。

在女兒幼兒園開學的第二天,他們就帶著女兒逃課,出發去旅行。

她也表示說即使女兒上了學之后,她也會在征得女兒意愿后,請假帶她去行走。對待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同齡朋友一般。

2019年10月,顧少強一家搬去了四川綿陽,他們又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們將客棧托管給了別人。

顧少強重操舊業,做回了自己的專業—心理學,舉辦了自己的心理沙龍,孩子也去了新的幼兒園上學,開始學習自己喜愛的舞蹈。

在2021年10月18日播出的姐妹們的奇幻沙龍中,顧少強還談起了網友對于自己旅行沒多久就開了民宿的事情。

她說:“我一直在堅持做我喜歡的事情,我想開一家民宿,是我工作第一年就有的想法,世界不只是物質的山水,還有人類豐富的精神世界。”

“看世界這個事兒,我替不了大家,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必須你親自去看”

在與朋友的溝通之下,顧少強覺得在家長陪同孩子們學習英語,同時給家長舉辦心理沙龍也不乏是一種好選擇。

每個人對生活方式都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值得被人尊重,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生活,不斷前行,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過說到底,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我們無權干涉。

所以只要自己擁有堅定的信念,不必在乎外界給予的任何定義與評價。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