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制度“瞬時啟航” 銀行、基金、銀行理財高管診脈市場

日期:2022-12-13 11:15:40 作者:fuli 瀏覽: 查看評論 加入收藏


從商業銀行的視角看老齡化,劉麗娜表示,人口老齡化已經在非常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長期、短期效應相互交織,商業銀行既有“遠慮”也有“近憂”,近期主要是在“駝峰效應”發揮作用的同時,商業銀行正在存款定期化和付息率上升,遠期大家會比較擔心儲蓄率下降帶來的對信貸資金市場和債券定價中樞產生的長期影響,同樣的影響也發生在資管機構。

機構逐鹿個人養老金市場

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正在緊鑼密鼓地落地。從11月28日開始,首批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基金產品,作為獲批的個人養老金基金,正式開始進入發售階段。

11月29日起,農行、建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青島等5個城市正式試點推出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此前,工行已從11月20日起,在上述5個城市率先開展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發行。此外,自2023年1月1日起,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也將開啟。

養老儲蓄、養老金基金、養老金保險先后落地,與此前已經問世的養老理財共同構成了我國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體系。“近期,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速度非常快,政策力度也非常大,說明中國現在從高層到各主體,大家都覺得養老第三支柱‘瞬時啟航’。”潘東表示。

來自中國銀行養老金融部的田軍介紹了中行個人養老金融產品。田軍表示,中行發行了豐富、規范的養老金融產品:儲蓄存款方面,經監管批準,中行11月30日在5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公募基金方面,中銀基金作為全市場首批養老FOF基金管理人,業務起步早、人員配置完備、產品布局完善、投資風格穩健,相繼成立了多只養老目標風險、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其中3只已首批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Y類份額管理費和托管費實行五折優惠,并可享受國家稅收遞延政策,增強客戶獲得感。理財產品方面,中銀理財已在試點城市成功發行養老理財產品共計3只,募集規模近85億元。

個人養老金融體系中,養老理財起步較早。2021年9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選擇“四地四家機構”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光大理財也是首批參與養老理財試點四家機構之一,在2021年12月,首批養老理財產品面世。

潘東稱,一年前在銀保監會的指導下,九家理財公司試點發行銀行養老理財,目前存續的養老理財規模48支,合計規模965億,一年時間接近了1000億。試點期間,光大理財共發行了10只產品,募集的總規模超過100億。

對于養老理財的特點,潘東表示,包括普惠型、長期性、穩健性等特點。“銀行理財,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在摸索長周期維度下混合類大類資產的配置,包括多資產、多策略、策略保本、凈值控制以及風險管理等。”

王海峰從2019年起擔任工銀理財副總裁,推動了理財業務實現全面凈值化轉型,今年10月,他迎來新工作崗位,擬任長江養老保險公司總經理。王海峰認為,保險業具有獨特的風險保障功能,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身故賠償和失能護理賠付等非投資功能,能夠充分發揮“保底+保障”的雙重優勢,提供具有清晰的投資風格且具有穩健收益的產品。

王海峰表示,保險業正面臨著更加激烈的混業競爭,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出后,銀行業的先發優勢明顯,商業銀行囊括了賬戶開設、產品代銷和業務咨詢等多項功能,保險和基金更多扮演了產品發行的角色。

養老領域的大類資產配置

“在全球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和長端利率下行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優化大類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通過金融創新獲取更加優質高收益的資產,為個人養老金帶來更具競爭力的長期投資回報,也是未來將面臨的挑戰。”王海峰表示。

王洪棟稱,其觀察到中青年群體對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比較擔憂,個人養老儲備的意識覺醒比較早。中青年群體存在兩個特點:一是處于財富積累的初期階段,支出比較旺盛,對流動性的需求較高,很難將大部分資金放在長期資產上;二是從個人養老儲備的角度來看,因為比較年輕,可投資金的久期比較長。這決定了他們的投資組合需要兼顧流動性、穩健性和成長性。

所以,王洪棟建議,在大類資產配置的實施層面,可以圍繞穩健類資產構建一個長期資合,即以“年金險、兩全險、穩健型養老FOF、養老理財”為主體,以“流動性資產現金管理工具”和“符合經濟發展方向的成長類資產”為兩翼。在成長資產上,可以采用分批構建方式實現配置,實現個人財富的配置。

關于人口結構變化下的資產配置的思考,新華基金董事長翟晨曦觀察到的未來的趨勢包括:中國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發展將進入快速發展期,關注相關投資機會,包括資管及財富管理業務中的上市企業;在改革助力下,資本市場下一步發展將繼續擴容和“提質上量”,對投行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市場利率會有起伏但低利率可能不是短周期的現象,資產管理機構要思考和準備這一點的中長期影響;對資管機構來說,養老金業務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時期;居民財富管理資產配置風險偏好會經歷先升后降的過程等方面。

王海峰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向社會釋放了“養老不能只靠社保,也需要靠多層次積累”的明確信號。“隨著人們關注度的提高、制度認識的加深和客戶基數的增加,個人養老金業務未來充滿了想象空間。”

責任編輯: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