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二:老教師不退休,年輕教師就缺少入職名額
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學校對于教師的需求量有限,如果延遲退休后,老教師就要繼續在崗位上工作,那么就不能騰出新的入職名額,占著崗位自己辛苦,還制約了年輕教師的加入。
另外不僅入職名額減少了,年輕教師評職稱的壓力也會更大,畢竟每所學校的職稱數量都是有限的,高級職稱大多在老教師手中,年輕教師想要獲得高職稱就得繼續熬。
老教師希望到年齡就退休,這樣還能在身體狀況好一點的時候頤養天年,年輕教師也希望老教師能給他們騰出更多的機會和名額,所以他們覺得工齡退休或許更合理。
網傳退休制度有改變,老教師或能“離崗退養”,工齡退休有望了?關于延遲退休的問題已經討論很多遍了,在初期討論中確實有人提出了工齡退休的概念,但最終還是沒能實現,教師們的希望也就此落空。
不過只要制度還沒有真正全面落實,那么就會有各種風聲傳出,網傳老教師或許能“離崗退養”,也就是變相進行工齡退休,這讓很多教師都燃起了新的希望。
所謂的“離崗退養”指的就是老教師因身體原因而無法勝任工作,自愿申請調離崗位,離崗期間的工資待遇與在崗時一樣,但是沒有績效獎金,在休養期間度過最后的工作時間,到退休年齡再正常退休,退休金還能有保障。
但是想要“離崗退養”,教師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工齡達標,也就是女教師工作滿25年,男教師30年;二是確實身體條件不好,無法完成教學工作。
消息的真假我們未可知,所以教師縱然樂見其成,但也不要抱太大希望,畢竟“網傳”不一定為真,還是等待官方的通知更現實一些,不過也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到教師的現實難題,制定出更符合人們需求的退休制度。
雖說制度制定要嚴格且合理,但是也不能“一刀切”,要考慮到受眾的想法和呼聲,而退休制度更是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自然也要做到“因人而異”。
尤其是像教師、醫生等這種崗位,工作期間就承受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和腦力都跟不上了,如果依然奮戰在一線的話,多少有些強人所難,所以筆者覺得可以根據教師的身體狀況進行適當地調整,這樣能夠滿足教師的需求。
對于那些想要繼續在崗位上發光發熱的教師,學校也應當給予他們一些優待,分配一些輕松的工作,或者減少教師帶班數量,減少一些形式主義的任務,或者讓教師退居幕后,以后勤和對年輕教師進行培訓為主,這樣既能讓老教師有用武之地,也不會太辛苦。
【筆者寄語】教師崗位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表面看很輕松,實際上卻也是費心勞力的,雖然老教師有經驗有閱歷,但身體狀況的下降會帶來很多的壓力,所以工齡退休或者是“離崗休養”是老教師的期盼。
雖說退休制度究竟如何落地執行尚未定論,但是相信有關部門也會考慮到人們的想法和需求,所以沒必要杞人憂天,保持平常心去看待退休政策,畢竟該來的總會來,想辦法適應和應對比抱怨要更理智。
話題:你覺得工齡退休合理嗎?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